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寂寞城市-建築場景與其情感場域之研究
    (2008) 陳家偉; CHEN CHIA WEI
    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下所遺留的產物,除了構成城市外貌的物理條件外,包容於其中的文化與人群則是真正賦予城市生命特質的要件。而「建築」因為是同時具有物理及文化雙重面貌的「都市人為事實」,在其物理條件上遺留獨特的社會、文化及人群痕跡。筆者在求學期間,台北的城市景觀一直對筆者有股莫名的吸引力,筆者也因此對這城市產生極大興趣,希望藉由在這城市漫遊及觀察的過程中體會台北建築景觀的特質與形成原因,以及背後的人文意涵與創作的契機。 本創作研究以台北發展中所遺留的建築場景為主題,探討其形成的背景與衍生出的人文情感意念,藉由藝術創作將筆者觀察到的特殊人文與情感意念,以描繪建築場景的形式呈現出來,期待觀者從作品中檢視城市文化與自身情感,進而提升自我與環境的認同。 第一章針對本研究主題與目的做簡單的說明與名詞解釋;第二章則從各個面向探討台北建築景觀的特質與形成原因,以及筆者所觀察體會到的城市人文與情感意念;第三章從藝術史流派及創作技巧切入探討創作研究的理論基礎,以及攝影帶給筆者創作上的激盪與影響;第四章則說明筆者在創作中描繪的內容以及運用的形式與技法;第五章為作品說明,針對作品表現形式、創作理念及過程做介紹;第六章則為此研究做總結與反省。
  • Item
    台北都會女子生活意象之創作研究
    (2006) 李昇洋
    筆者深信所有的人都聽過聖經中上帝耶和華創造亞當與夏娃的故事,筆者在此並非有意宣揚任何與宗教信仰相關的意念;但世界上渾然天成的人類性別,只有男性與女性卻是不爭的事實。古往今來,無論古今中外,關於探討「人」這個議題的藝術創作始終未曾間斷,而相對於男性的女性,恰巧也成為男性創作者所關注、歌誦、甚至美化的靈感來源;雖然同性相斥的觀念,早在有同性之愛的遠古記載中已崩解,但異性相吸而昇華為千古流傳的經典藝術,卻如洪流般源源不斷的傳頌至今,各類關於描寫女性的藝術一再上演,舉凡繪畫、音樂、文學(詩歌)、戲劇、舞蹈、電影,多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 筆者自大學時代迄今,「女性」這個題材始終是筆者繪畫創作中最重要的主題,與其要狹隘的說只是異性相吸的情況使然,不如說是單純對女性美的讚嘆之餘,所發自內心的深刻感動而昇華成繪畫創作的強烈慾望;而此次的論文題目之所以會選定以「台北都會女子生活意象」為研究,一來是題材仍能觀照在筆者所熱衷的年輕女性角色上;二則主要是因為筆者從小即生長於都市中,對於都會女子的瞭解與接觸;不論是她們外表的妝扮及內心的感情世界,相信筆者對其都會女子熟悉的程度應更具有說服力。 本文為創作形式的論文,故撰寫的重點在於筆者本人之繪畫創作,而並非偏重學理的研究與探討,或涉入過多與女性主義相關的理論。本文共分為六章:壹、緒論,貳、創作理論基礎,參、創作主題之背景條件與原素,肆、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伍、作品解析,陸、結論。
  • Item
    「台北‧都會‧意象」--連明仁繪畫創作研究
    (2005) 連明仁
    摘 要 藝術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反映,同時也是現實生活的投射與縮影。對筆者而言創作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追尋與自我認識的過程。台北是筆者成長、生活與工作的環境,選擇它作為此次創作研究的主題與對象,便是期待透過繪畫的表現來描繪它的各種樣貌。尤其是近年來,台北因政治的民主化、社會的多元開放、交通的便捷、人口結構的改變等因素,使之具有許多豐富且多元的活力,在快速進步的同時,這個都市也產生了屬於自己的意象。 筆者透過整理、歸納、分析、研究與實踐的過程,在創作主題上選擇關心當下的環境、社會與人的對應關係,對週遭的社會文化、成長環境投入關注與省思。在創作的內容上則強調社會性指涉,在形式與媒材的使用上則趨於多樣化與不確定。本創作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茲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創作的動機及範圍,以自我認識與自我追尋為起點,為成長的環境留下視覺圖像。 第二章:闡述創作理念及理論基礎,以藝術創作的表現來傳達自身對社會環境的關懷與期待,並從西方藝術史中萃取前輩經驗,透過分析、理解與沉澱,轉化為創作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探討台北的發展史,並將台北都會的意象依地域的、知識的、認知的等屬性提出看法,架構為本次創作的主題、背景、條件與元素。 第四章:詳述個人的創作內容,歸納為建築空間、街景、人群、符號等方向,並整理其形式、技法與媒材的選擇與運用。 第五章:說明作品的主要內涵及理念。 第六章:結論---省思個人現階段的創作認知,期許並前瞻未來,尋求下一階段創作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