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圖地反轉圖像應用於剪紙藝術創作中之研究(2008) 宋容姍; Sung,Jung-Shan本研究旨在探討圖地反轉圖像應用於剪紙藝術中之研究,從認知心理學的範疇瞭解心理學影響人類的認知心理,及視覺心理學中明白視覺轉化成認知的心理過程,再從完形心理學的理論中,更深入探討知覺與視覺認知間的種種關係,以如此的理論基礎,才得以建構出造形圖像的原理原則。 從近幾年的平面設計中,往往可發現一些利用錯視手法產生具有弦外之音的作品,讓觀賞者在順從自己直覺的解讀外,卻發現另有畫中畫的驚豔感受,此種讓觀者時而看見明顯的「圖像/圖」(figure),時而「圖像」隱沒,卻浮現出「背景/地」(ground)的圖地置換能在視覺感受上增添趣味性,往往也因人而異的圖形經驗也會產生第一瞬間不同的知覺反應。 而剪紙藝術,是中國古老哲學中強調陰陽概念的傳統藝術,憑著紅紙、利剪的折疊、刻劃,以一虛一實交替出現的藝術,體現陰陽相依的中國哲學觀,即為剪紙藝術中最精要的地方。此陰陽刻劃的特色,正好是運用「圖」與「地」相互襯托輝映的最好詮釋。 因此,在各方資料與文獻蒐集後,就廣泛的剪紙領域中之婚俗禮儀剪紙部分做深入探討,並以之為創作主題–「婚頭轉像」。由於剪紙藝術在婚禮習俗中的使用甚多,以此為創作主題並作為研究的創作方向。在此將傳統的剪紙技巧賦予現代思維,不論平面或立體的剪紙藝術,都將成為研究者實驗創作的目標,期望能將傳統藝術呈現新的視覺感動。 結合諸多元素與概念在實際創作中其實是有相當難度的,實驗過程中面臨許多問題與限制,但卻也是本研究從理論化為實踐最富挑戰的地方,最後的作品呈現雖不夠完整,但也從中整理出此概念結合所應掌握的各項要點:需克服兼顧兩個概念時的取捨、「連結」概念的使用、兼顧美觀與實用性的困難,加上文字圖像在此概念使用中的考量。Item 虛實相生-剪紙風格圖樣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2010) 陳旻琦本研究創作旨在探討中國傳統的虛實概念, 應用於剪 紙風格之藝術表現, 由中國傳統哲學及美學的範疇中, 了 解陰陽的互動與中和力量, 並在畫面結構、藝術的氣韻、 情感的投入中, 深入探討視覺心理中圖形的知覺組織與認 知心理, 及造形心理的簡潔化規則, 找尋能空、能捨、能 深、能實的最高藝術境界。 傳統剪紙藝術以刀剪及紙張為要素, 呈現中國哲學的 虛實概念, 將陰陽以各種刻、疊、折、剪交替作用, 表現 圖地之間的互通性, 同時與簡潔化原則相互輝映。在平面 設計的領域中, 不乏利用圖地、錯視、陰陽等手法表現虛 實的作品, 觀者可透過自身的經驗與直覺產生相異其趣的 不同感受, 畢竟整體的知覺必然包含感覺才得以完整。這 也是中國哲學的深奧與迷人之處。並分析廣義剪紙的設計 特色, 比較其多元面貌以供參考及運用。 綜合上述, 就廣泛的剪紙主題中虛實表現與概念作深 入的探討, 以生物多樣性之保育為創作主題, 融合傳統與 現代風格發展多元的思惟, 引發沈潛思考最基本的生理需 求與不必要的奢華慾望, 二者之間孰輕孰重, 就人類與地 球永續發展而言權衡虛實。 期望將傳統藝術表現出不同的虛實視覺形式。將單純的 剪紙技法與虛實之陰陽概念融合於創作中表達回歸樸實是 本研究實驗創作的目標,在結合二者之間與主題傳達中整理 出虛與實、顯與隱的應用取捨, 最後的創作中雖不盡完美, 但觀者在不完美中能體現虛實相生的概念便是完美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