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兩點之間的距離 ─ 林妙俞水墨創作論述(2008) 林妙俞; Lin Miao-yu兩點之間的距離 — 林妙俞水墨創作論述 摘 要 如果說,點與點的標定,是我們對空間的認知,那麼點到點間的進程,則可視為時間的過程;〝一〞做為兩點之間的距離,則是我們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因此,當一的距離開展在兩點之間,其所開啟的,不僅是道的追尋,更是理的發端…。兩點之間做為問題的延展,當中的距離則是答案的指向。距離,做為認知對象世界的一種過程,〝保持距離〞在兩點之間,則成為觀看上的一種態度;足夠焦距所致成的距離,雖使心物分離,但卻更為体近彼此;而適當的距離,則會讓價值體顯在不同觀點下。 距離,是我們選擇觀看的方式;〝保持距離〞在不同的兩點之間,則為此篇論述的主要。距離在感知與理知的兩點之間,〝一〞是為東方詮釋世界的主要思維,〝直覺〞則是西方解釋世界的必要認知。距離在宜蘭到台北的兩點之間, 〝時間〞是為創作上的因子,〝空間〞則是環境衝突下的變因。距離在筆與墨的兩點之間,〝一画〞是為水墨創作的探索,〝化一〞則是人生境地上的追求。 距離,兩點之間… 原來距離是不分~ 關鍵字: 一、距離、直覺、筆墨Item 定格的記憶-李碧華繪畫創作研究(2016) 李碧華; Li, Pi-Haw本論文以筆者2014 年至2016 年間的繪畫創作為論述對象,研究所就讀期間 正值父親告別人世之時,創作與論文不僅描述父喪前後的心理變化,也藉由《定 格的記憶》來回溯逐漸淡忘的童年,甚至尋根至父母的早期經驗,「記憶」在意 識與潛意識之間來回流動,以「定格」凝結意象形成的剎那間,每一段記憶的出 現或消隱絕非偶然。 筆者透過柏格森的綿延時間觀以及佛洛伊德和榮格對記憶的精神分析建立 創作的理論基礎——生命的意義是在追求不斷的自我創造和超越。藉著自動書 寫、女性藝術、象徵性、創作形式分析,來探討自己繪畫創作風格形成的來源, 並了解個人如何透過創作的行為來進行潛意識的探勘。 「不確定狀態」成了筆者檢視自己的感覺形象,回溯的記憶和現實的感知彼 此穿梭交融,在不斷的重組、解讀中,重新形塑自己的記憶與認同,也改變繪畫 創作的風格。繪畫行動中的偶然與必然在畫面上融合為一,暗示著意識與無意識 流動的痕跡、生命的不確定狀態、時間與記憶的綿延。「生命的衝動」自然地譜 成自己的韻律,透過藝術創作,我再造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