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身體場域」之繪畫創作研究
    (2022) 鄒佳哲; Tsou, Chia-Che
    一個人不多不少就是他的一系列行徑的總合,足見人與世界的關係最主要是靠身體、行動來建構,然而作為意識而存在的人,他的存有必須是怎樣的一種存有方式,才能夠是虛無所藉以進入世界的中介呢? 沙特的自由哲學,自為身體對自在身體的虛無化,以焦慮做為一種內在否定關係,身體成為與情境交錯的場域,列維納斯的異質性他者理論,強調他者的非自我同一性,他者與我們共同存在於世,我與他者的關係是先於他者與我的關係,唯有藉由與他者建立有愛的倫理關係才能使我們從孤寂裡逃離。這種絕對自由的自我選擇的決定,使身體行動與意識心靈形構在一起,身體也因此開顯出存有的意義。本論文「身體場域」之繪畫創作研究,筆者從藝術史及存在哲學的文獻中加以分析,開展出一種兼含具象寫實與主觀表現的創作手法、以時間重疊解構時間延續的情境空間以其達到以物質真實表現非物質真實的訴求,建立身體靈視的理論體系,作品以赤裸裸的創作母題顯示出卸下所有形式、面具,直接讓身體訴說情慾藉以完成心理學上的自我完整,恥感情緒讓藝術的作品擁有了更為激烈的構圖語彙,體現了人意識所創生的種種欲望,創造出另類自畫像以繪畫記錄失去的層層感傷,透過具象表現的繪畫手法闡釋兩個系列作品:幽禁的靈魂與他者。 藝術的目的並非純粹只是向外追求世界知識,而是反思人自身的問題,畫家所要傳達的真實是超出於感官表象是一種無聲的真實,藝術作品成為精神實體,傳達出不可見者的可見形式。期望本研究用以開拓筆者的視野,以釐清思想脈絡、建立理論體系也為關心這領域的藝術愛好者提供更完整的資料和新的見解。
  • Item
    《歌百工》計畫:幻想世界下的寓言旅程
    (2015) 張致中; Chang, Chih-Chung
    本創作計畫源起於生活經驗與求學生涯中,傾向於關注不同價值、文化環境因素與族群的差異性與相互關係與衝突,其中包含對於跨文化現象的好奇與關注,以及回望到自身乃至於家國處境的曖昧不明的焦慮。 這些動機轉化為向外探索的動能,試圖透過觀察與想像人與其職業背後的文明意涵、以及捕捉和記錄人群的過程,以寓言的形式去深刻省視自身(人)與人、人與職業、人與社會的連結;並效法人類學的精神,致力於開拓更宏觀的視野、以及進一步肯定人的存在、對多元價值的尊重以及人皆生而平等的真諦。 最終回歸內心的好奇心與焦慮感,覺察這種向外探索的動能的普遍性,藉由文獻探討分析的過程,理解到人對於理想的追求以及對恐懼的逃避的生物與精神本能。坦然面對人類更深層的意識中發掘人類文明的永恆不變的動態平衡,並且找到更積極向上、自我提升與改善這個世界的正向生命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