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當代物質文化與靜物圖像之繪畫研究(2012) 王皓諄在原始的社會裡面,人類已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好比方說以一隻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交換物資類別的種種限制,則必須另外再尋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彼此接受的物品。最原始的貨幣便從這裡開始。像是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在過去的時空中被作為貨幣被使用過。 而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能視貨幣為一種“物”而這物被呈現一種價值間的交換作用轉化成我們身處世界裡一個重要的原素,藉由這樣物的體現換取了似乎等同價值的生活物件,換而言知它讓我們在社會中與其他人產生了更多的聯系,這樣一個物件的力量深深的影響了現今人們的價值行動及生活狀態,不論食、衣、住、行、育、樂等現代人的各種生活型態,都脫離不了這樣一個物件的影響範圍,物的價值是人們賦予的,所以它不但提供了比使用言語或直接互動更具體也更恆久的方法,更分享了價值活動與生活方式﹔在現代,貨幣促進了交易的繁榮,為文明的社會帶來了貢獻,它不僅提供財富與享受,使我們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甚至為擁有的人帶來勢力、更為其帶來不可思議的力量,也因此金錢它遠遠超越了他原本因該具備的價值性,而被人們永無止盡般的獲取、迷戀著。 本創作研究在探討當代物質文化的貨幣符號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同時也探討靜物圖像在畫面中所呈現的意義,並以現代社會中對於消費文化的產物,如錢幣、紙鈔、紙袋等物件來詮釋筆者對於後現代社會中以金錢為架構的資本主義下,內心的困惑、躁動與不安。Item 「儲夢計畫」-繪畫創作研究(2017) 黃文祥; Huang, Wen-Hsiang摘要 筆者以存錢筒撲滿這個載體為繪畫創作對象,探討儲蓄的動機,人類的慾 望,與夢想的實現。 慾望與能力,人類的慾望來自於生活當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當能力無法滿足這些慾望的時候,會藉由儲蓄的行為,累積自己的財富,以達到滿足這些慾望,在儲蓄的過程中想像自己的夢想,期待完成夢想的那天到來。 「夢想是人們基于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對未來美好願景的構建和希望.一方面, 夢想與現實存在著某種張力狀態,主要表現在:夢想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不滿,夢想,是人指向未來美好的希望,夢想是人的思維對現實的完美想像」 本論文架構分為六個章節,摘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創作研究的動機及目的在敘述研究方法及範圍。 本創作研究主要以慾望以及夢想兩者來做為主要的創作架構,以筆者的生活環境為出發點,探討儲蓄對筆者繪畫創作的影響,以及筆者將如何用繪畫創作詮釋慾 望與夢想 。 第二章為「創作理論基礎」,研究慾望的產生及儲蓄的行為意涵。 第三章為「創作思想」,分析作品表面之下要傳達的理念。探討儲蓄對筆者 的影響,與筆者思考創作的方式。 第四章為「儲夢計畫系列創作內容、方法、技法與媒材」,以整個系列創 作的角度說明作品中包含的內容、元素,以及筆者如何使用媒材及技法來將意念轉化為創作。 第五章為「作品解說」,分析筆者儲夢計畫系列之作品理念,共16件作品。 第六章為「結論」,該章將筆者創作之研究成果做一總結及心得,並期望在 將來能有更為精進的突破與表現。 關鍵字:儲蓄、夢想、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