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墨象書情─王苾芬水墨創作論述(2013) 王苾芬本研究藉由「書」的各式各樣之形象與樣貌,來表現人的思維,傾聽人性內在底層的聲音,追溯源於現實的體悟,並探尋求知者的內心世界與水墨創作的關係。再經由「書」的引發與聯想所帶來的種種靈感,達到自由的畫境。 生活是創作的根源,創作需要生活的累積。藉由藝術符號來表達情感,投射於「書」上;以書本型態出發,從實際生活中,發掘出社會上五花八門的各種問題與現象,並創造出足以表現其特點的作品;由呈現此境界的延伸變化之歷程,窺探對周遭息息相關之事物的關注,進而引發人們對自身的審視與反省,以形成正確價值取向。 書是文化、思想、知識保存的最大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更是文明進步的階梯。藉由創作中獨特性、本土性、時代性之思維,游走於傳統與現代的筆墨語言間,表現出賦予書本之生命,思考新舊、古今之間的對話與新意,從而進入更深層的探索過程。 當美感經驗成了日常生活的縮影時,藝術才能有效的散佈於人生的美感經驗上並成長茁壯,進而突顯出價值與意義。唯有對自己真誠,作品才會有無限的生命力。期待在此研究中,能營造出屬於個人的視覺語言符號,敞開另一扇心靈的視野之窗。Item 創作理念與作品 - 由客觀的寫生進入主觀的表現 - 「書香與花語系列」(2002) 吳芳鶯; Fang-Ying Wu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藝術的創作形式、技法與表現內涵,達到空前的自由;加上科技的進步,資訊的發達,藝術家可以採用或運用的技法與媒材就變得非常多樣化,表現的面貌更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撩亂,難以了解,何為「藝術」?「藝術」是什麼?「藝術」在表現什麼?常成為大家研究的課題。而「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又有很大的差異性,自己以前的創作表現都著重在「客觀的描寫」類似傳統的表現手法,以自然形體的再現為要,對於「現代藝術」或「後現代藝術」並不是很清楚,希望能透過此次的研究與探討,能以傳統藝術的表現特色為基礎,再去嘗試改變自己創作的風格與面貌,擺脫客觀形體的束縛進入主觀表現與富有創意的境界,在所謂的「新」與「舊」之間取得一平衡點,得到和諧與有創意的美感。此次的創作的內容,離不開生活的範疇,以「客觀描寫」的花語系列和「主觀表現」的書香系列為創作研究、探討的兩大主題,來表現出「生活的關照,美的追尋」的精神內容來。創作研究的媒材,大都以油彩為主,只有在少數的作品上使用一些不同的材質做些試驗性的練習。整體創作研究的結果,共有大小不同面積的作品 32幅,於師大畫廊A廳發表展出,就教於老師、先進,期望自己能更有成長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