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寂靜之域」創作研究(2008) 林維新「寂靜之域」創作研究 筆者選擇了以水彩和油畫為創作媒材,以風景畫和靜物畫為創作題材,以具象寫實為表現形式,創作出一系列「寂靜之域」系列的作品,並透過描繪老舊公寓和靜物的同時,展現出創作技巧背後的意象,表達自身的情感。 在論文裡,除了研究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研究範圍和限制的陳述之外,對於美術史裡風景繪畫的畫家也研讀分析,在創作的同時,藉由研讀美術史來提升自我對於歷史上相關題材創作者的認識,並研究浪漫主義裡「崇高美學」的哲學思想,使作品有形而上的的發展點,再加上使用寫生與繪圖軟體的分析整理對顏色做進一步的認識與探索,以求在作品裡展現筆者想表達的寂靜,之後再以作品的內容、形式、技法分析做形而下的論述,最後以個別作品的創作構思與安排、過程和創作理念,作為總結。 期望以此創作研究能將理念與技巧融合,並透過藝術的實踐,創作出筆者心象企圖表達的意境與思維,在人類追求美的無盡時間裡,留下一個美麗的角落。Item 柔性形式:人造汙染於繪畫中的想像-李曜竹〈無名之域〉系列創作研究(2015) 李曜竹; Lee, Yao-Chu本文主要以筆者的繪畫創作之研究與省思為起點,企圖將人造環境汙染現象轉化為筆者繪畫創作上對文明與自然的反省意義。 人造汙染欲轉化為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型態,其關鍵在於避免直接陳述汙染事件的視覺事實,而應以隱喻或象徵的手法重述它,使其與環保宣傳廣告區隔開來,而為了達到此目的有必要具備超越的能力與態度。因此,本研究透過靈性學的視角對自我靈性之喚回,以及對浪漫主義與超現實主義之相關理論、歷史文獻與繪畫作品之探討,匯整出個人對人造汙染轉化至繪畫創作的方法脈絡與創作理念。 嘗試以都市邊陲的風景結合個人想像物,重構出介於現實與非現實間的場域。強調在霧氣的模糊作用下,場域中人造物、自然物與想像物的曖昧關係,進而透過水平的觀看視角、霧化與柔焦、中明度調性、薄塗與暈染等形式與技法的應用與探討,形構個人作品具柔性特質的形式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