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水殿清香-東西方藝術的對話
    (2008) 楊國霖
    人在各自所屬的區域文化中涵養而成長,並在生活中展現其種種特質,如思考的向度、處世之態度、對物象投射之特殊情感……等,都與區域文化的特性息息相關,就像嬰兒以臍帶自母體吸收養分般,即使經過切割分離,也無法抹滅其與母體曾經緊密依存共生之事實,亦不能劃分那樣血肉相連的至親之情。 筆者自學習藝術以來,雖以油畫、水彩等西方媒材最為擅長與偏好,然內心對中國的水墨藝術始終有著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這樣的情懷蘊釀轉化成內在創作動機,於是筆者思索著將東西方美學的元素融合為一運用至創作中,在西方媒材的框架中發揚東方藝術之特質。因此,「以慣用的西方媒材表現出東方風味」就成為筆者近來創作時所關切的課題,也試圖從中找尋更多東西方藝術相互對話之可能性。 本研究以「荷花」為創作內容之主軸,不只是源於筆者對其形色、生態的喜愛之情,荷花也是中國畫中常見之主題,以主題的內涵與象徵寓意加強創作整體之中國風味,是為「中法西用」的第一步,且透過主客體交融的心靈感受造境,於創作中體現中國「天人合一」之精神。形式與技巧上則將東西方藝術中各長的表現手法予以融會結合,而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呈現出來,並與創作之思想、理論交相驗證,在作品中檢視成果。 最終,藉文字分析與記錄本次研究過程,做為現階段個人創作的反省與檢討,以便釐清觀念與肯定自我信念,開展創作生涯新里程!
  • Item
    自慢活-瞬光掠影 生活型態燈具創作設計研究
    (2013) 廖嘉琪; liaw,jia-chyi
    在全球性的市場競爭中,網路普及全球訊息結構平面化,進而改變資本主義區域移動,脫離舊有認知傳統束縛,造成文化全球化,在這場激烈全球化資本主義市場競奪中,文化的地方標記獲得新經濟生態優勢。當地理經濟因素都被克服之後,文化的時代也因此逐漸抬頭。 本創作研究追根溯源,尋找東西方全球化的起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根據美國學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所提「大分流」現象是東西方歷史一個關鍵分流點。從歷史文獻裡看到18世紀起,西方如何影響中產階級生活形態至今,而東方晚明的文人消費心態,跟現今台灣當下消費心態及生活心態,又有某些相似處。於文獻探討當代生活形態分析研究,梳理西方18世紀後之生活形態歷史起源,及世界出現文化運動名稱解析,乃影響後續發展至現代自慢活生活型態發生,產生當代文化在地化設計改變和材料運用。本研究以具國際代表性2013國際米蘭傢具展,之國際燈具產品個案分析,探討目前全球化下國際材料運用趨勢。在延伸創作表現的理念與創作,以東方深層普世文化價值,融入在地特有材質與符號加值於文化在地化設計產品,設計符合現代生活形態用品,用以符合全球化製程量產工藝,創造文化產品更高價值。並以明朝物誌銘為典範,中國古典詩詞為精神做發展。反應當下生活形態的生活模式使用燈具為發展,應用現代科技搭配台灣在地特有材質設計文創商品,作為自慢活燈具發展骨架。 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時代,自慢活是一種帶有宿命的積極性,在有限的時間內悠閒用創意過生活。自慢生活於社會階層主流中,有意識的隨波逐流,卻對自己的專業及其人生價值觀,相當自省的從容與自信。融入生活工藝的美學精神,在工藝設計產品中注入積極、愉快、正面的思考,展現自慢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