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存在與荒謬:音樂劇「徒勞無功馬戲團」創作研究
    (2014) 陳宣義; Chen, Hsuan-I
    福音劇具有悠久歷史及傳統,在聖誕節期演出的聖誕劇更是其發展重點之一。東吳大學安素堂劇獻委託筆者製作音樂劇《徒勞無功馬戲團》,期予能創作一齣結合神學、哲學及藝術高度的作品。本文從聖誕劇歷史脈絡來整理固有表現及可能發展性;並從哲學角度切入,探討荒謬與存在主題有關的哲學思想。以存在主義中的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 1813-1855)及卡繆(Albert Camus,1918-1960)為例進行文獻探討,前者為有神論、積極性存在主義的代表;後者是揭發人生荒謬性的文學創作家。最後是貝克特(Samuel Backett, 1906-1989)與荒謬劇場的文獻整理分析,將哲學思維帶入劇場藝術創作中。 本研究以「徒勞無功」主軸發想,運用「馬戲團」概念為形式創作音樂劇,藉由相關創作的文本分析,引用其中表達存在與荒謬性的手法,綜合應用進行二次創作的轉化。並運用藝術指導的專業於戲劇創作歷程中,將欲表達之價值觀與意境具象化,透過視覺傳達設計方法將主題內容做有效傳播。 本創作實際演出兩場,以檢視研究成果。為達到福音劇目的,先解決人不覺得需要神的問題,利用存在主義角度呈現人生的存在與荒謬性,引發觀眾思考背後意義,帶出基督信仰的救贖觀。本研究將理論與實務做整合,以藝術指導專業為統整,展現存在主義精神的時代性與在地性,並開創了福音戲劇的新格局。
  • Item
    壓解與消散—簡志剛生命議題創作探討
    (2014) 簡志剛; Chien Chih-Kang
    生命是否是平等的?是否有價值?又是否生命的存在有任何的意義? 在生活當中總用本位、自我的角度去看待任何事物,從小在都市生活的我,對於水泥建築中常見到的所謂動之物多是螞蟻、蟑螂、老鼠等所謂「害蟲」,捏死一隻螞蟻或發現一群螞蟻而大肆殺戮時並不會連結起關於生命這個議題,也不會在心理有任何起伏,看到蚊子停於牆面,大部分的人也是伺機將其打死,毫不考慮的。打中後心中只是單純而完全的喜悅快感,甚至就將屍體一直留在牆面,毫不在意與理會,好似牠不曾存在或比無生命的物質更加沒有價值意義,我曾於住家門口看見一隻被車子輾死的老鼠,眼見牠從飽滿但變形扭曲的軀體狀態漸變為乾癟而重疊到後期變成如紙片一般只剩下薄薄一片外在形樣,最終形體與厚度皆消散至完全不見。 那段期間我開始時是以噁心與懼怕的心情經過,而隨時間演進,除了對其物質狀態改變感到好奇之外,也開始對生命價值存在的意義和人性與社會結構問題進一步思索。 原本創作動機起點是觀察到被輾扁動物及新聞所示之社會價值的種種個體現象等,後續進一步思考延伸到了萬事萬物的普遍現象,而我所觀察到的種種現象事實攤於眼前,迴盪在我的腦中,所感興趣的、想要探討的不單是對人性的批判,更是對實存現象的理性提問,作品就如發佈一個真實的假消息,展現一個經營造的事實,在發聲的同時、創作的過程裡,自然的透露出創作者從主題選擇、想像擬態及著手實作所歷經的思考波折和理路轉變。 關鍵字: 壓解、消散、存在、生命、擬態、水墨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