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應用於國民中學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2012) 林戎芳; Jung-Fan Lin本研究旨在應用「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發展國中視覺藝術之教學活動,以解決學生在升學主義影響下,逐漸對藝術創作失去興趣與主動學習意願,期能提升學習藝術之動機,並激發多元之藝術思考及創新能力。由文獻探討與現行課程進行關聯後,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以研究者任教之八年級兩班共90名學生為對象,實施31週的實驗教學,並評估其教學成效。根據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藉由「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融入國民中學視覺藝術 教學之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之藝術與人文領域理念不謀 而合,能提升學生學習之興趣,對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也 有正面之影響。 二、採用「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導入國民中學視覺藝術 教學之課程,能減少學生創作時的挫折感,並提升學生之 美術技巧,進而改善現行教學困境。 三、應用「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實施國民中學視覺藝術 教學之課程,符合青少年時期繪畫發展階段,更能擴展學 習視野,增進學生多元藝術與創新思考能力。 四、透過「康丁斯基的抽象藝術理論」融入國民中學視覺藝術 教學之課程,獲得學生高度的認同,尤其對視覺藝術與音 樂教學有深刻啟示,改變學生對藝能科學習之看法,並了 解學習藝術的重要性。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針對教師(四項)、課程設計(四項)及未來 研究方向(三項)分別提出建議。 關鍵詞:康丁斯基、抽象藝術、國中生、視覺藝術、藝術感通Item 神劇《彌賽亞》選粹之色彩意象與繪畫創作研究(2014) 王恩心; WANG, EN-HSIN選用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來作為我繪畫創作的主題,其中選粹出十首曲目,並藉由色彩的抽象意象來製作問卷,為了解《彌賽亞》三大部分的代表色彩,進而詮釋出歌詞意涵,將福音信息呈現於畫布上。 以下是本論文的章節架構: 第一章 緒論:說明音感作畫的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並介紹本問卷調查的研究範圍。 第二章 文獻探討:探究色彩心理,探討音樂中的繪畫性和繪畫中的音樂性,最後探究本創作主題神劇《彌賽亞》作深入認識。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想法:藉由創作主題的福音信息,創作發想過程和《彌賽亞》選粹的聯想調查作為本繪畫創作的理念基礎。 第四章 創作的內容、形式與媒材、技法:統計出《彌賽亞》的色彩「三部 曲」後,轉換成創作的表現形式,並運用抽象創作的媒材與技法來進行繪畫創作。 第五章 作品解說:作品以神劇《彌賽亞》的三大部分來分系列畫作, 第一部分:「預言」與「誕生」 第二部分:「受難」與「得勝」 第三部分:「復活」與「榮耀」 第六章 結論:願我們能打開心靈的眼睛,一起看見《彌賽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