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張隆延書學理念
    (2013) 周容儀; JOU,RUNG-YI
    本論文嘗試了解 書道藝術的本質以及討論以書道進行跨領域的可能性。 書道藝術包含時間以及空間藝術特質,張隆延提出書道四度元空間,可運用此概念將書道有形和無形的空間感,透過設計或者文創產業將書道藝術進行跨領域結合。首先,先釐清書道藝術的本質,書道的特色具有「有常形」和「無定象」,結合書道四度元理論中提出書道的空間與時間性,導出張隆延書道的總體藝術理念。 本論文研究方法以(一)專書論文、(二)訪談法和(三)資料蒐集。專書論文的部分以歷史博物館出版的張隆延書法作品集和書論為主,加上西洋藝術史和歌劇史中「總體藝術」的概念來了解張隆延所謂的「書道總體藝術理念」。訪談法的部分,共分為張隆延的學生,像是張清治老師,現代的學者,訪談他們了解張隆延的經歷、為人以及書學思想;除此之外,在附錄的部分有張隆延的書法作品以及張隆延在美國上課的一些紀錄,還有一些早期和張隆延相關的報章資訊。 本論文的研究成果,透過訪談以及資料蒐集蒐錄張隆延書法作品和一些第一手的上課紀錄,可供未來對張隆延有興趣做更深入研究。在張隆延書道總體藝術理念的部分,論文成果屬於初探,其研究須遵守學術規則和跨領域的限制性,目前仍屬於實驗階段,書道為總體藝術思想目前仍是一個理想。
  • Item
    裎視-城市‧塵世
    (2005) 蔡淑鈴; TASI SHU-LING
    論文摘要 人生百態是藝術創作源源不絕的靈感之泉源,城市生活的多元面相,更為藝術創作增添了不少元素與色彩。人/身體與城市,自希臘羅馬時期以來就備受關注與議論紛紛,當代藝術也自一九六O年代開始,大量地以自身/身體為創作的媒介或當成最後所展出的成品。本創作論文是作者以其自身生活在大都會的城市之中,以最誠摯的心情來感受這城市的喜樂與悲傷,並且用心去刻劃眼睛所看見的一切,企盼藉此傳達出心靈所感受到的悸動與多數人的共識。 此論文的研究時間界定在十八世紀至二十一世紀之間,研究主軸鎖定在「人/身體」與「城市/空間」之兩大脈落上。第一章緒論為此論文作一明確的研究動機、目的、範疇與方法的探討與界定。第貳章 創作的學理基礎與源流:此章節探討身體與城市之間的互動關係,剖析東西方對身體與城市關係認知的異同。當代藝術對身體與城市議題的闡述,牽涉到都市人被內化的程度與城市中「慾望與希望」的發酵效應。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聯是:工業革命後的藝術與社會現象、現代主義與當代新典範的對立與抗衡、當代城市中的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係。而第參章當中闡述的是個人創作理念與作品的探討:此章節針對個人創作研究的理念加以分析:以「自省」和「觀人」的角度去詮釋:裸的意象、女性身體在現代都會的顛覆力量、自畫像對創作者的自我剖析與涵意。二、城市化的符碼在畫面中的意涵:都會生活的視覺藝術語彙、城市異質文化的象徵性。此章節針對個人創作的部分,以作品之內容、形式、技巧與方法等四部份來深入闡述我個人的作品。最後的章結是結論與展望:此章節在驗證我之前所提出的假設性問題:這包含了身體/城市與藝術/社會之依附與共生的關係、 生命與藝術所存在之價值在於無限創造的可能性、 身為藝術家所掮負的使命與自我期許。最後個人對自我的期許是企盼-藝術創作者是人與社會溝通的橋樑之ㄧ,我更希望能以作品來引發社會大眾的共鳴與省思。 藝術創作是一條漫長且孤獨的旅程,它是需要支持與肯定的。愈是文明與先進的國家,愈是懂得去經營藝術的資產,西班牙巴塞隆納成功的都市改造經驗,證明了藝術的力量。捷克對人文藝術的重視,是大家所有目共賭的。在當今的虛無世紀裏,市民憂鬱化的程度日益偏高,我個人衷心地期盼藝術能對這個大家所共同成長的空間,克盡一小部份的力量,期許藝術潛移默化的作用,真能達到藝術生活化以及城市藝術化的美好境界。 關鍵字:身體 城市 現代文明病 城市異質文化 第二現代 城市慾望 生命 藝術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