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萬物有靈之漢字造型創作研究(2008) 鄒昕航; Hsin-hang,Tsou本論文試圖從萬物皆有靈性的思維中探索「靈」的造型形式,以此照應於漢字創作之中,將無生命的字符活化,成為生物或是具生物特質的「靈」。第二章文獻探討部分,首先自萬物有靈相關理論探索其思想根源與影響層面,進而定義萬物有靈的概念與範圍,並將漢字造形相關學理作一探討,以了解漢字造形創作之基本原則。第三章為本論文主要論述部份,將萬物有靈相關造形作收集分析,得出之造型手法為:原型、象徵、變形三者;並將相關的漢字造形創作整理歸納,以展現漢字造形的靈力。第四章則為創作主題與作品解析,以自然與動物為題,發展出一系列的漢字造形,並將之應用於海報或月曆等設計項目中。 萬物有靈在設計領域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不只是平面設計上的應用廣泛,在多媒體或立體上也有許多的創作可能性,甚至在商業設計中,也已廣泛為人所用。本論文選擇以漢字作為媒材,用作以表現萬物有靈的思想,乃因其數量龐大、題材豐富,而且象形字的圖像化特質,更增加它在造型創作上的可看性。Item 剪紙物件在視覺設計上的實驗與研究─以台灣原住民之美為例(2003) 高思聖本論文主題為剪紙物件在視覺設計上的實驗與研究,以台灣原住民之美為例進行創作。 「剪紙」為藝術創作的“表現技法”之一,傳統剪紙是用剪刀為工具,紙張為材料呈現創作的造形表現;而本論文的研究範圍、對象則分別為傳統剪紙技法之製作,義的剪紙創作包括剪紙的相關發展技法,具剪紙風格的視覺設計,以原住民為題材的剪紙物件,結合現代設計風格,發展新的視覺傳達進行視覺造形試驗。研究目的為(1)研究分析剪紙發展提供設計創作的參考──以廣義的剪紙技法為研究對象,比較中外剪紙各家創作特色,分析歸納剪紙創作的多元面貌,提供未來剪紙創作或視覺設計的參考及運用。(2)因應視覺設計的發展,探索剪紙創作的時代性與發展性──透過電腦工具和印刷工藝的過程,呈現剪紙創作的時代面貌和在視覺設計上形式特色。(3)以剪紙物件概念實驗剪紙創作在視覺設計的互通性,多變性和展開性。──以物件概念模式,系統分析創作對象的物件屬性、方法再進行剪紙創作。本論文之研究方法分為文獻探討、案例分析和創作實驗三部份。 綜合上述本研究是探討“剪紙”為主題,企圖從發揚民族文化和地方藝術的特色出發,將剪紙“單純的表現技法”,轉為剪紙“物件概念”模式,作創意思考的運用與操作、實驗;創作實驗以台灣原住民之美為主題,即將傳統剪紙技法結合原住民的紋樣作為創作的構成物件,經由現代的工藝技術──電腦和印刷和現代視覺設計的理論呈現剪紙技法及原住民藝術的多元面貌。本研究受限於時間因素僅作台灣原住民的作品實作,以提供驗證物件概念操作的結果,未來依本論文的研究理念方法,當可使用剪紙物件操作模式在視覺設計上,依不同的主題對象展開更多的創意表現開發剪紙物件的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