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臺灣山川中的新詩與畫——數位化解構與平面繪畫的再結構
    (2016) 林紋而; Lin, Wen-Erh
    臺灣高山林立、四周環海,且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中,緊依菲律賓 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因此地震頻繁,因此造就了多樣且豐富的陸域、 水域之地形樣貌。 在這片我們生長的土地上,臺灣她賦予了我們眾多的生命與歷史的記 憶。筆者在創作期間走訪臺灣及大陸各地感受不同地區的山水樣貌與氛 圍人情,最終卻決定還是回歸自己的家鄉。筆者認為以臺灣山川做為創 作發想,才能更深入地結合自己對現階段生命歷程中的各種意義去進行 探究。此外,並以平面油彩繪畫及短詩賦予作品有更深更廣的意義,以 詩畫結合的方式探討生活面臨的各種議題,更能衍生出筆者對人、對這 片土地以及對生命各階段的不同詮釋。 詩與畫,皆是藝術的表現。詩使用文字符號,以情感堆疊與時間脈 絡所建構,塑造出一個個情感的意像,來表現作者的情緒與感觸;畫則 是一種空間與色彩的想像,通過色彩樣貌與點線面的構成,將畫面拼組 而成的視覺傳達,同樣的也呈現出繪者的性情與特色。這兩種不同的創 作形態,都能將作者個性與特色做外化的展現。如何將台灣山川風貌輔 以數位化科技的應用,以新詩與油彩繪畫做結合,並展現個人藝術風格, 是本研究論文主要研究方向,大綱如下: 第壹章緒論,其內容為本研究論文的動機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 架構與名詞解釋。第貳章則是以中西方美術史中的風景畫流變做探討, 並了解科技媒體的應用與新詩的發展脈絡。第參章為創作思想背景,闡 述在台灣山林中的體悟,以及如何進行解構、簡化與再結構之步驟,最 終討論視覺情境與詩作之間的關係。第肆章闡述系列作品的創作表現方 式,包含媒材技法與內容形式。第伍章進行系列作品之自述與賞析。第 陸章則為結論,包含本研究的回顧與省思,以及個人未來創作的延伸與 展望。
  • Item
    人臉辨識–揭示一種真實
    (2020) 李靜芬; Lee, Chin-Fen
    數位科技時代臉部辨識是最受矚目的一門科學,以簡明的生物辨識認證方法來確認人員的身分,甚至提供給企業應用轉化為更有價值的資訊,這也意味著一張「臉」有更多的細節和無限的想像空間。 一如人工智慧偵測臉部影像,分析會產生影像的物件符號數。本創作專題主要從對「人臉」的情感建構切入,從臉部表象的觀看去探索其背後主要感覺元素所帶來的一種「真實」。在實踐頭像繪畫創作過程,人臉畫面上採取幾何色塊和面相間交錯組合,將一種真實的斷片直接導入偽裝的假面中。畫作介於半抽象與具象之間,創造多重錯置的空間,藉以投射出心理層面的潛意識,將壓抑的原我動存於其中,並相對映出時間的軌跡,來傳達現實生命多重人格的存在性。本研究即以此視覺感知和直觀情感的角度,進入頭像繪畫的多向性表現作為創作基礎。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內容包含論述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內容與範疇,及研究的方法與步驟。第二章學理基礎的探討,從文獻上了解人物繪畫表現形式與魅力,分析人物畫像之多元色彩和空間的轉換,到探究人像繪畫的潛意識心理投射理論,步入兩位繪畫藝術大師畢卡索與培根圖像中的真實世界,逐一進入專題研究。第三章闡明筆者之創作理念,亦同時說明筆者創作內容的選定及形式的表現。第四章則是創作鋪陳和研究實踐。第五章則是結論,總結此創作之研究成果與心得。
  • Item
    霞光掠影話舟船-現代水墨畫創作研究
    (2002) 張琹中; Chang Chyn - Chung
    論文摘要 藝術起源於生活,是一種社會現象與人文思想的互動結果,其發展也就無法孤立於歷史脈絡與社會背景之外。中國繪畫思想更是長期生活中與社會環境互動,而成為有別於西方藝術思想的東方獨特的哲學與美學體系。雖然傳統水墨畫曾深刻的體現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社會型態,但是隨著封建社會的瓦解和現代化的洗禮,已無法確切地表達新時代的精神,因此,「現代水墨畫」一詞,乃為強調繪畫藝術的創新和時代精神應運而生。因此,畫家們體認新時代特質的變化,感受到中西文化衝擊的震撼,試圖融入西方現代藝術觀點,創造出活潑創意的新局面,不再只是對於傳統的垂直詮釋,更重要的是展現與時代節奏相呼應的新面貌。 近年來,台灣社會快速變遷,與全世界的現代化同步,工業文明產物已大量進駐我們的生活,為人類帶來生活方式與思考模式的轉變,這種社會的變遷與文化的衝擊,造就了新的心靈意涵,從省思中萃煉創作的泉源,帶給台灣現代水墨畫新的意象而跨向國際化。 本研究<霞光掠影話舟船-現代水墨畫創作研究>目的在創作,旨在探討現代水墨詮釋現代生活中的物質文明--「舟船」的發展性。當舟船的時代意義已不同於往昔的單純時,新的銓釋與創作將賦予創作新生命的開啟,希望從舟船中提煉出現代水墨畫特有的美感符號與社會價值。藉由舟船的寫生、解構或重組,賦予水墨語言的新面貌,並隱喻現代人複雜的心靈反映,以及探討因現代化而逐漸消失的民族文化與特質。將水墨與生活、文化結合,融入西方現代繪畫精神與多元材料的運用,以呈現水墨畫本質精神,追求時代性、現代感的表現形式,使中國的人文思想與美學氣質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開創出個人的獨特語言和風格。 <霞光掠影話舟船>系列創作,基於以上的理念而產生。以下就本研究的架構作一簡述: 第一章 緒論:包括了研究與創作的關係、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 舟船與人文:探討舟船與地理環境、生活、宗教信仰的互動關係。以了解舟船在不同時空的演變,以及人類所賦予的精神意涵等人文思想的探討。 第三章 舟船的藝術探究:探討舟船造型之美,以及繪畫中寫實的記景述情、寫意的點景神韻。以了解舟船的實際造型與繪畫美學的關係。 第四章 中國人文特質與現代水墨發展試探:探討農業社會的人文思想與傳統水墨畫的關係、工商業社會的人文思想與現代水墨畫的關係、現代水墨創作的展望。從社會結構的改變與人文思想的演變,尋找現代的水墨語言,以展現時代面貌,放眼國際畫壇。 第五章 論述本研究的創作理念、形式內涵以及作品分析。這一部份是屬於個人創作方面,闡述個人思想理念及技法、媒材、圖象等在視覺形式上的呈現手法,務期在多重藝術面貌中尋求自我價值的意義。 第六章 結論:希望透過對水墨畫的源流與人文思想變遷所呈現的交集,進而切入個人的創作,以期賦予個人水墨語言的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