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沉默的客體-向外延伸的視角之創作研究(2013) 鄭穎茹; JHENG,Ying-Ru中文摘要 「人類」自稱萬物之靈,顯示人類是天地萬物之中最聰明的生物,當人類習慣將自己擺在萬物之「主體」時,卻容易將附帶於主體的「責任義務」給遺忘,而相對主體而言,沉默的另一方即為「客體」,經常被理所當然的忽視,筆者認為,所謂主客體之分,因有其先入為主的概念,造成主從關係的出現,但主客體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狀態,屬於平等的地位;因此,筆者將重點擺在這些「沉默的客體」上,筆者創作中的「客體」,除了人為製造的「人造物」、相對於人類的「動物」外,還包括不被重視的「背影」,如同台灣插畫家鄒駿昇所言:「背影才是最真實的。」筆者並藉由「視象」和「心象」的視角延伸,改變觀者觀看的方式,呈現不同「客體」的面貌,進而促發更多的革新觀點。 筆者作品中「小女孩系列」,即是以背影呈現筆者夢境,透過象徵自己的女孩背影,延伸出另一系列:「窗系列」和「背影系列」的作品,將當中環境、人、動物間的「角色轉換」關係,作為「主客體」的探討,最後將作品回歸到成長後的「少女背影」,成熟少女有著不成熟的髮型,加上不協調的成年背影,引出筆者對於成長的矛盾與大環境的隱憂。而「窗系列」中,經由窗框隔出不同的視野,觀者在作品前使用「視象」勾勒出事物的原型,而畫外的世界,需要藉由僅存的動物陰影,留給觀畫者更多的想像空間,這部分就是所謂的「心象」,於筆者的作品中,除視角的延伸之外,探討到人和動物、環境的關係,由客體、主題、環境構成的三個面向,事實上,它們是一體的多面,更是相得益彰的生命共同體,缺一不可!相互之間所蹦出的火花,藉由不同生活背景的觀者,從作品的啟發延續到現實生活,以多面向看待自身環境,珍惜生活上「不為人知卻重要」的事物。Item 「溫故・究新」—陳柏瑞繪畫創作研究(2017) 陳柏瑞; Chen, Po-Ruei此創作研究命名為《溫故.究新》,起因於筆者看到不重視歷史文化資產保存的社會現象,引發想要利用水彩畫為老屋子紀錄的創作動機。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老屋的真正原因來自童年短暫居住經驗,老房子是理解地方歷史脈絡的重要場所,能夠豐富城市面貌,同時也保存時代的生活記憶。 藉由色彩學、台灣水彩史料與建築常識、心理等學理基礎建構,增加自信心也豐富了創作語彙,更能清楚理解台灣古建築文化並發展適合的作品形式與內容。在經典老屋與台灣老窗花系列創作中,筆者以簡樸而不失活潑之色調結合老屋元素,發揮創作者想像力、抒發自己對於老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