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生命教育融入高中美術課程之行動研究 ─ 生命美學的探尋(2014) 蘇郁雯; Su, Yu-Wen本研究旨在發展與建構生命教育融入高中美術之課程,主要以藝術教育與生命教育之內涵為基礎、「生命美學」為核心議題,進行課程設計與教育行動實踐。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法取向,以高雄某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二年級3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十八週之教學活動。藉由觀察紀錄、參與者學習評量、學習單、參與者之創作、文件分析與教學省思札記等,進行資料分析以作為生命教育融入高中美術課程之評估與修正,同時理解參與者之學習成果。 本研究課程實施之成果如下:(一)「人與自己」之「內環境」經營,參與者藉由述說自身生命故事,形塑自我影像,透過創作與思辨,個體得以尋求生命的可能性與自我超越;(二)「人與環境」之「外環境」經營,參與者藉由藝術與環境之互動,學習公共參與、關照生態與環境議題,理解並應用生命美學。由各類學習評量中,明顯可見參與者於過程中審美知覺、生命態度之轉變。 本研究之建議,可分為課程與教學。課程設計方面,建議(一)藉由科際整合尋求藝術教育之轉化與擴展視域;(二)過程可尋求合作,形成專業學習社群,藉由「行動--反思」歷程,建立知識體系,精進教學專業知能;(三)「創新」並非無中生有,可藉由轉換思考而來。教學方面,建議(一)採多元教學與評量,藉由藝術家生命經驗分享、影片欣賞、分組活動形成學習社群,學習將抽象情感轉化、內化為生命經驗;(二)提供參與者體驗與實踐之機會,無論是生命或藝術,皆植基於深刻之生命體驗,情感與生命關懷皆由內而外形塑而來,因此需落實參與者體驗與實踐機會,以豐富生命厚度;(三)以真實生活中之經驗或結合在地文化特色,作為教學互動之基礎,可免流於理論論述;(四)師資培育與教師研習可多提供研究方法之理論與實務分享,以精進教師專業發展能力。Item 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2018) 陳羿潔; Chen, Yi-Chieh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發展生命教育融入藝術之課程,主要以藝術教育與生命教育之內涵為基礎,進行課程設計與教育行動實踐。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法取向,以新北市某國小四年級2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四週八節課之教學活動。藉由學生的學習前後測、學習單、創作作品、訪談稿,以及教師的觀察紀錄、教學省思札記等,進行資料分析,以作為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之評估與修正,同時理解參與者之學習成果。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藝術教育全球化和統整化的發展趨勢,以及生命教育的全人教育和美感體驗,成為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課程之有力基礎;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發展及內涵,則有助於形成課程理念。 二、本課程以校本藝術課程為主體,保留視覺藝術學科的特色,具備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生命教育精神,以融入式課程設計模式逐步建構課程,並著重於人與他人、人與環境層面的學習。 三、融入生命教育的藝術課程,能提升藝術創作、觀察力、創意表現、作品內涵與鑑賞的學習成效;視覺影像的力量及藝術活動,能使學生學會正向思考、關心自然,並讓生命經驗再現、轉化、實踐與拓展;藝術與生命的相輔相成,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師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