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從現代繪畫中找尋原始圖像的研究-石垣美幸彩墨生命圖像創作論述(2012) 石垣美幸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從現代繪畫中找尋與古代圖像間的類似創作要素的探討。現代日本美術中,尤其是1960年以後出生的藝術家,在作品中運用詭譎、怪異圖像的現象甚為顯著。回溯幾千年前的中國古文物與現代繪畫相比較,發現到古代圖像與現代繪畫有相似的相貌產生,因此想做更進一步的探討研究。同時,此類似性的根源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由藝術演進的角度來審視原始圖像,不能將它們歸類為未開發或不成熟的作品。欣賞中國古文明遺留下的文物時,其中蘊含了優秀的獨創性,這是全世界一致認同的。尤其現代人從其中得到珍貴的藝術性啟發,這也是促使我撰寫此文的動機之一。 在西洋美術中,醉心於原始藝術,並進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的藝術家,不在少數,如高更、畢卡索、馬諦斯…等等藝術家,此風氣隨後不斷地延續至今日。至於這群畫家們如何擷取非西方的圖像,自行取捨後再納入自己的創作中,引用了MOMA美術館中,產生劃時代影響的展示成果以為佐證進行論述。 本研究不採用藝術上的進化論或文明論做詮釋,而是主張人類無論處於任何時空環境中,藝術活動皆是運用原始的本能從事創作,此點將舉實例加以證實。又,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為何現代藝術家中有一群人特別致力於原始圖像的研究,此現象也進行探討分析。 本論文的三大主結構為:一、古代中國與古代日本的圖像研究,二、在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創作顛覆傳統風格圖像的畫家動向,三、由現代日本藝術中,以跨越時空方式剖析原始創作要素,再與現代繪畫結合,經歸納分析整理後,導出本研究的結論。最後,將研究所得之創作要素,融入創作作品中,進行實證創作。Item 追日─太陽意象之畫創作研究(2007) 蔡錦慧本論文以「追日─太陽意象之繪畫創作研究」為主題,主要從太陽信仰的歷史發展中,探討原始初民與太陽間的關係,並從考古學、文化史角度,認識各種太陽圖騰意涵與發展,最後將前述研究應用於筆者的繪畫創作中。本研究論文共分為五個章節,各章節摘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 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架構及研究範圍,並在名詞釋義中闡釋創作主題「意象」、「自然崇拜」以及「原始藝術」。 第二章 文獻的探討,說明太陽信仰與原始文化間的關係、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太陽信仰的發現、太陽信仰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與價值。 第三章 研究太陽信仰下的藝術表現,從圖騰象徵意涵及圖騰美感,進一步的分析了解圖騰藝術,以助創作階段之應用。 第四章 作品說明與創作歷程分析,配合圖片說明,從中瞭解筆者創作觀點及繪畫創作目的。 第五章 結論中檢討本次創作研究歷程,並對未來創作方向的可能性作一說明。Item 山林.魂-異質圖像雜混的水墨創作論述(2020) 彭玉琴; PENG,YU-CHIN大自然中隱藏著無限的生機與探索不完的動植物與山林野趣,從小就對大自然產生莫大的興趣。中年後約有十幾年的光陰走遍台灣的大小山岳,與山林近距離的接觸。退休後索性搬離都市與山林為鄰,過著「山居歲月」的悠閒日子。本論文主題「山林﹒魂」其實是自我生命的體驗,描繪一生中與山林情感的連結和關照。 筆者對原始藝術充滿興趣,包括人類的洞穴壁畫、非洲的原始藝術、人形面具以及中國的漢字初始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等文化遺產,在筆者創作「山林﹒魂」的系列作品中―原始力量系列、探索文明系列中展現在出來。 在以「山林﹒魂」為主題的創作上,運用水墨的各種特殊材料與技法,並以動植物、花卉、圖騰等山中物語,展現山川大地在時間與空間的變化,來襯托出山林的千姿百態,並反映出自己的心靈世界。 本研究在水墨創作中將「山林﹒魂」以異質圖像雜混的創作方式呈現,探討內心世界的情感活動,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藉由「異質圖像雜混」的藝術表現開啟視覺傳達之窗,展現出真、善、美的藝術理想境界。試圖回歸藝術創作的初心「言說外象,虛境於心,青山若是,色可坐望」的山水意境,借創作投射個人之內在心緒,是對生命、哲學、情感的回探與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