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國小學童創造力表現研究(2011) 張家琳; Chia Lin Chang本研究為「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學童創造力表現研究」,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之二、四、六年級學童,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 一、了解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之反應與回饋。 二、探討不同年級與性別之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前、後的創造力表現變化。 三、了解不同年級與性別之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前、後的創作想法與作品特徵之差異。 研究者透過為期十三週之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之實施,並透過實驗法與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方法策略,以了解學童在課程實施前、後的發展性表現與變化,在研究實施之後得到主要的三點結論: 一、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想像與創作的「可能性」概念連結,從一開始的微弱,到之後的豐富多元,顯示出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對於學童在創造思維與表現力有明顯之影響。 二、透過量化分析可以發現,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實施之後,三個年級學童的創造力表現皆有所進步,且大部分的創造能力,六年級優於四年級與二年級;四年級也優於二年級。這顯示出三個年級的學童同樣受到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之影響,而表現出優於前測的創造力表現,且六年級受到的影響最大;後測結果,女生學童與男生學童大部分之創造表現能力皆相似,唯「分析批判能力」與「整體表現能力」,女生學童顯著得優於男生學童,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對不同性別學童的創造力表現影響差異。 三、從不同年級與性別學童對「一個美好家園」之創作想法與作品構成安排的內容分析可發現,在不同三個年級之低、高分組學童的想法概念表現,後測時已有明顯的拉近。低分組學童在前測時的想法表現,思考較為實際與簡單,想像性與創意性的想法較少出現,但在後測時,其思考表現並不會遜色於高分組學童之想像內容,甚至其創意超過高分組學童之想法,內容上也延伸更多的觸角與概念,不像先前的單一思考面向;在作品的構成安排分析方面發現,除了二年級低分組外,二年級高分組與四、六年級高、低分組之前、後測作品構成安排的特徵大多由「以家園整體環境為中心,家園中的房子是其中的一部分」轉向「以和非現實世界之事物(精靈、天使、糖果屋等)的互動安排為主。在性別分析方面,男、女生學童的創作想法後測,雙方出現最多的思考依舊以「符合個人期望的特殊功能或狀態」的美好家園思考為主,但與女生相較之下,「類似想像中的童話或夢幻國度」的想法反應,女生較多於男生,而男生還是有許多的思考是比較偏重於「可以在家園裡玩樂」的反應;在作品的構成安排分析方面發現,男、女生學童皆由「以家園整體環境為中心,家園中的房子是其中的一部分」轉向「以和非現實世界之事物(精靈、天使、糖果屋等)的互動安排為主,而房子不一定會出現」之特徵。 此外,研究者亦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發現與結果,提出幾項建議與心得,以供日後涉及此相關議題研究之學者與教師參考之用。Item 運用視覺創意教學於國中環境藝術教育之研究— 以綠色生活地圖製作為例(2015) 張玉如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視覺創意教學於綠色生活地圖繪製,對提升國中學生創造力之影響。本研究採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設計的準實驗研究方法。樣本取自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四個班級:實驗組62名學生以視覺創意教學方案進行綠活圖繪製;控制組62名學生以一般美術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實施每週一節、為期八週的實驗教學。研究工具有「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和「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分別作為測量學童創造力認知領域和情意領域之工具,在教學實驗前、後分別實施測驗,進行統計分析,並輔以質性資料(包含教學省思、訪談、課程回饋單等)。量化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進行分析,質化資料則以內容分析為主。 本研究結果為: 一、運用視覺創意教學於國中環境藝術教育具可行性,透過課堂活動鼓勵學生思考與觸發想法,在綠色生活地圖繪製時運用圖像表現策略,有助於提供學生創意具體呈現的方法,不僅增進學習興趣和深化關懷社區環境的意識,更讓創造力豐富綠活圖的視覺設計。 二、本研究所發展的視覺創意教學,未能整體提升學生的創造性認知能力,但在 語文能力的獨創力、圖形能力的流暢力、變通力與精進力有顯著差異;在創造性情意特質部分,實驗組優於控制組,創造性傾向的總分和挑戰性達到顯著差異。Item 當 代 藏 人 的 思 維 與 現 代 繪 畫 表 現 之 研 究(2009) 洛桑旦曾; Lobsang Tenzin摘要 近幾年來,西藏藝術的樣貌已不僅表現在傳統文物品以及佛教藝術,而是延伸到全球各畫廊展出的現代繪畫。由於西藏的政治處境與局勢,影響了西藏當代社會,藏人不僅在西藏境內,也在亞洲或西方社會,融入全球化的演變之中。西藏流亡者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難民,不僅挑戰海外地區的教育型態並保存自己的文化,傳承給下一代。此研究不但提供多層次的資訊,也給筆者一個機會去了解自己的文化及當代社會的價值觀。筆者認為,藏人畫家有能力去探索個人的創造力與意識形態,以創作出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同時也可保留獨自的特色及身份。一位藏人前鋒當代畫家洛桑嘉措表示:做為一個西藏人,拿起畫筆,畫布上試著畫幾筆,是一個非常勇敢的行為。 筆者透過繪畫創作描述當代西藏流亡生活,是一種政治及宗教宣傳的藝術行為,也是身為西藏民族的責任。今日在西藏當代藝術界,我們不應該只畫風景,而是需要畫出更多新的題材。西藏當代藝術對社會的貢獻,如同西藏文學及電影等,在在影響了當代社會發生自由改革,提升價值觀或教育觀念。西藏當代藝術不只是一個商標或標籤,而是一個新藝術潮流,更是一個機會或希望可以跟全球藝術一起踏進未來的藝術發展。除了傳統唐卡繪畫,西藏當代藝術是21世紀最新的專業領域,換句話說,西藏民族以關乎自己的主題,使用自己的繪畫技巧來養活自己。50年來,西藏當代藝術的最重要成果,是西藏現代和未來藝術的開創,筆者心中只有一個希望,就是未來西藏藝術能持續發展。 關鍵字 : 西藏當代藝術 、傳統藝術 、創造力、流亡藏族 、政治藝術 。Item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電腦動畫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創造力的影響研究(2007) 張家琳; Chia-Lin Chang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電腦動畫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創造力之影響。以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設計」,以臺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童為樣本,安排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組,接受為期八週的實驗課程,實驗組接受創造思考教學,控制組則接受一般講述式教學。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為:拓倫思圖形創造思考測驗(TTCT)甲式、研究者自編的電腦作品共識評量表以及質化資料(包括教學軼事記錄、訪談、課程回饋單、省思單等)。量化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來進行;質化資料則以內容分析為主。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量化分析方面: 1.「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電腦動畫課程」能有效增進六年級學童在「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的創造認知能力,而在「流暢力」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2.「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電腦動畫課程」能有效增進六年級學童在電腦作品的「創意造型」、「創意內容表現」與「創意整體性表現」的能力,而在「創意色彩配置與變化」與「創意繪圖技巧」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二、在質化分析方面: 1.「創造思考教學融入電腦動畫課程」有助於學童啟發創意想法與表現,同時能提升其學習意願與興趣。 2.在本教學實驗結束後,實驗組學童對整體課程具有高度肯定與正向回饋。 研究者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創造思考教學、電腦動畫、創造力Item 國中生圖形創造力表現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兩所國中為例(2009) 黃瓈瑱; Huang, Li-Chen在網路全球化的影響下,視覺圖像被媒體廣泛地運用,傳播的速度與品質也大幅提升,是否也影響了正處於青少年期的國中生圖形創造表現能力?本研究針對居住地區不同、性別不同、人格特質認同程度不同、參與視覺活動意願高低不同等因素,探討其對於圖形創造力的發展與表現之影響,並深入探討其中影響差異的因素。 本研究的取樣對象是國中生,以大台北地區的臺北縣兩所不同行政區的國中生圖形創造力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為研究主軸。藉由「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甲式)」、「克拉克繪圖能力測驗」及「影響國中生創造力相關因素問卷」等研究工具進行探究。有效問卷各60份,經由統計分析後,所得結果歸納如下: 一、在國中生的圖形創造力發展上,影響最顯著的因素為「居住地區」;「性別」、「人格特質認同程度」兩因素則無顯著影響。 二、在國中生的圖形創造力發展上,「視覺媒體」因素的影響方面,經分析結果為:「喜歡參與線上遊戲程度」、「喜歡塗鴉或畫畫的程度」、「喜歡參觀畫展的程度」有顯著的影響;而「一天花不同時間在網路上」、「喜歡看漫畫的程度」、「喜歡看電影或電視的程度」則無顯著影響。 三、國中生的圖形創造力發展上,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方面,經分析結果為:「常去美術館、博物館、科技館或圖書館……等社教場所的程度」、「美術館、博物館、科技館或圖書館……等社教場所離住家遠近程度」、「居住地區有博物館或美術館等大型展示中心的程度」有顯著的影響;而「因居住地區常會舉辦藝文相關活動或比賽的程度」則無顯著影響。 四、國中生繪圖能力優劣,與其圖形創造力高低,無顯著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