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圖騰演繹下的時代意義與反思—阮怡臻水墨創作論述
    (2021) 阮怡臻; Juan, Yi-Chen
    每個人在生活上的一舉一動,都於是他在對世人展現宣示自己的生存模式、能力和獨特風格的表演,也就是說,人的行為,始終來自於自身對自己或世界的觀念。筆者將以兩種系列呈現自我療癒的過程,第一種以微觀方式剖析自我,以符號元素作為象徵與隱喻內心隱藏的形式,元素與元素、媒材與媒材之碰撞的視覺效果,隱藏筆者內心深處的所聞所見之寓意,用以與觀者的思考做聯想,第二種是以自身與外界連結後的審思,並藉由較深的墨色區塊作為區別,在被審思的過程中,思考如何調整自我、使自己在自我世界找到抒發的出口。筆者希望透過心理學與哲學的角度去思考自己與社會的認知與外在投射我們心裡的主觀映像,也希望這系列的畫作能讓筆者認知主觀和現實世界的差異,進而修正對事物的主觀看法。本文分為五大部分:第一章緒論,內容為創作與研究動機、創作與研究方法及創作論述方法。第二章以圖騰藝術的哲思相關文獻與學理作為創作基底的探析,並以多位藝術家繪畫的出發點等相關作品為例爬梳。第三章為創作的兩個系列的創作思維與形式表現。第四章個別創作解析,包含個別作品的介紹與展覽的呈現。第五章結論,消化資訊的吸收與透過了解自身內在精神並進行反思去提升自我理解,望能以這些成長為基石,在未來能創作更成熟、完整的畫作。
  • Item
    圖騰之意象表現-王永林的水墨創作論述
    (2007) 王永林; Wang, Yung-lin
    摘 要 本研究從原始圖騰崇拜的切入點進行探究,藉由人面岩畫所呈現特殊的「神秘、象徵」性質,及其呈現的造型,非以一般「看」的造型,而是一種「純感覺」或「感覺點」的造型,爆發出一種不可思議的張力,傳遞出引起深刻動機的當代人內涵性情愫,試圖創造出時代新圖騰,圖騰意象不在於倒回原始文明,而是設法暫時離開資訊化的文字文明,追尋文字表達以外的方式,尋思出真正適合自己所處社會、文化脈動息息相關的契機來創作。 所有繪畫都是以圖騰造型的,而圖騰造型不只是爲了再現意涵,也是爲了表現。除了研究題材的範圍擴展外,繪畫本體美學的分析也是一項要點,文中以書象線性的抽象形式來表述一種哲理的、意識形態的反思。它通過畫面的動來取靜,以傳達出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 應用的材質「風化木」是自然界生成的材料,在創作中,也是與人類關係最為親密的材料之一,它們在質感上是無可替代,透過環境、時間風化的木質媒介更能彰顯主體的滄桑、惆悵,清晰地表現出人面心理的圖像,感受到圖騰的原始神祕魅力,透過這樣「個人的」藝術符號及材質構成方式,就可以發現自我、表現自我的一種可行性方法,畫面經營將三度視覺概念轉化為二維畫面,虛實可以是二維平面的對比,也可以是三維空間的對比,所以在畫中兩種空間並存,但虛實更多的是一種平面的空間觀。 當代水墨畫探索一直在繼承中開闢新路。時至今日,當代水墨畫解構與其建構在廣泛吸納外來文化以及自身的發展基礎上變得異彩紛呈。其中,近幾十年來新生的當代水墨的水墨新意境起了一定程度的延伸作用。無論從形式語言到繪畫所表現的精神內涵都尚趨於多元實踐與多方探索,探索的定位也正是畫家為大膽接受新思維、嘗試新方法,以在作品中納入多元化因素而自我解套的一種方法。 本研究試圖在題材上打破傳統的格局、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擴大了社會內容和繪畫語言形式。意象圖騰吸收西洋的美學、形式、技法及傳統東方精神,兼採中西繪畫之長將水墨畫與現代藝術熔於一爐,以充實水墨畫的精神意境與筆墨的當代思考,從內容到形式創造出新的繪畫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