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超現實之眼:超現實主義攝影中的「異/常場景」(2007) 李宏泰; Li, Hung Tai本論文所關注的議題為超現實主義攝影裏的日常場景,透過不同層面的觀視檢驗,筆者希冀發現攝影照片中的奇異景觀。就此觀點發展下,筆者以「異/常場景」為論述主題,並且分成三個不同子題,具體闡釋「異/常場景」的形構歷程,以及透過超現實主義的文本閱讀,再思攝影的運用情境。在第一章中,說明超現實主義者如何藉由影像的再現,促使城市再造神話並召喚鬼魂。在第二章裏,主要探討超現實主義攝影的觀視場域,其如何透過攝影功能的不同樣態,展現時間性的存在。最後,探討日常場景中物件與慾望的關係,則為第三章所欲思索的課題,其中推敲物件如何藉由慾望與影像,進而產生景物變貌的過程。最終本論文所欲闡明的是,超現實主義攝影中的日常場景,透過超現實之眼的驗證,從中展現更為豐富與微妙的觀看向度。Item 花顏與三次元空間的對話(2011) 張建雄藝術,是藝術家藉由創作之作品,呈現出人類內在心靈與外在環境的一種交流,是一種美的經驗的表現。筆者在長期的創作經驗累積與深入的藝術理論研習後認為,繪畫作品應超越以往平面式繪畫的視覺表現,藉由複合媒體藝術和繪畫複合媒材將藝術家內在的情感,表現在其藝術創作上。不同於印象派記錄自然物像與光影的瞬間變化,或寫實主義者所追求的事物真實面貌,複合媒體藝術能讓藝術家將平面繪畫與立體空間物件結合,使其作品具有實用性價值,並藉由互動環境裝置藝術,啟發繪畫美學與物質存在空間的主題性對話。 「花顏與三次元空間的對話」¬-都市叢林一作,屬複合媒體藝術。筆者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單一獨創的不可複製性,絕不同於攝影或印刷製品,是人類的智慧財產,更是內在心靈與外在視覺的溝通橋樑。筆者以二次元平面繪畫中的超寫實技法作為繪畫創作的基礎形式;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空間理論及象徵時空內容的符碼意像,呈現當代繪畫視覺藝術中的創意想像。在每件創作作品中,將花顏與女性的身體以及夢境空間相結合,以「象徵主義」詮釋出人類複雜的心理情感。將平面空間繪畫藝術表現在三次元立體空間物件的創作,也許是這個世紀的藝術之新契機。Item 憶「宅」今呈-陳昱睿的創作研究論述(2010) 陳昱睿本研究主要透過對自我內心與個人生活的洞悉,觀察當今社會壓力與束縛對於現實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創作中運用了生活週遭常見的題材與場景,組合並錯置個別情境空間,期望依此構築方式,平衡個人內心感受,進而刺激大眾意識。 文中引述佛洛伊德學說作為人性探討的出發點,進一步針對圖像表現方式,釐清具象與抽象的價值意涵,藉由理論與作品的相互融合,內化出創作的潛在能量。此外,本研究作品主體係以生活中常見、但卻易受忽略的變電箱與擬真人的SD娃娃為主要描繪內容,同時搭配超現實場景,營造出詭譎多變的畫面空間。在創作理念部分,則涵蓋了個人對生活的省思與靈感思維,透過創作展現自我的獨特性,以詮釋情感的流露,並為面對現實的無奈找尋一個宣洩的窗口。 最後,在文章結論中,筆者將針對創作實踐過程的心路歷程與省思做一剖析與檢討,並期許個人在未來的創作旅途能廣泛涉獵新知,使作品呈現多元樣貌,內容更具深度與可看性,同時帶給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與心靈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