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1379哩的紅毯-越南新娘在台灣(2011) 黃怡瑾; Huang I Chin本研究在探討台灣跨國婚姻中,越南新娘在文化差異與認同的多方面貌。在差異與認同的部分,將採權力/意識形態 /圖像以及觀看者與圖像的交互關係為文本分析,並關注藝術脈絡中影像與繪畫的交鋒、自我與他者的注視、沉默與喧囂的控訴這三方面來釐清自我的創作方向,最終朝越南新娘之個體圖像、家庭關係、族群關係這三個面向來創作實踐。 而在研究結果呈現,台灣民眾對於跨國婚姻中越南新娘所產生的意識形態與回應較為複雜,這當中涉入了國家為鞏固權力分配與展現控制意圖所施展的政策,以及媒體對事件的形像建構,再加入後期所發展的外籍女性配偶「為自己發聲」的自省思潮,以及「為他者說話」的反身性關注論調,而將台灣民眾帶入更為多元與開放的思考空間中。 最終,藉由創作作品的發表來呈現台灣在此現象的多樣性面貌,希望讓擁有不同立場的觀者能夠透過作品,引發不同的互動經驗與詮釋。Item 行動反應中的凝視-自畫像中不可見的他者(2009) 羅兆鈞自畫像是西方繪畫中一種特殊的類型,藝術家以自畫像作為自我形象的再現與塑造,並由形象再現展延出其所欲傳遞關於個人情緒、意識與宗教、政治、社會議題的批判。因此,自畫像是藝術家在各種意識形態作用下反映實體存在的結果,也是反應社會環境的承載體。本創作研究,筆者以自畫像的繪畫形式進行創作,透過一個主體想像的他者,並在此他者目光凝視下建構出主體慾望投射的自畫像原型,而以此原型構成畫面視覺表象的主體。在理論部份筆者以跨領域的研究方式,深入拉岡精神分析與阿圖塞意識形態中關於主體建構的論述進行探究,逐步釐清主體建構與意識形態作用之關聯,並以其探討結果為創作理論陳述之支持。在創作研究過程中,筆者透過自我與自我生存場域之觀察,試從個人創作狀態中抽取意識,作為創作意識的信息,進而讓自畫像原型中「擬態」的表象成為一種個人創作意識的信息傳遞,透過文本論述的提出與畫面表象最終的呈現,將筆者所欲傳遞關於主體與意識形態的信息依附在一個「凝視」與「被凝視」的觀視結構中,透過此觀視結構的展開,將觀者納入筆者建構的「不可見的場域」中,企圖讓觀者通過參與作品的過程獲得信息,並在觀者的介入中達到筆者信息傳遞之目的進而影響觀者意識,迫使觀者通過思考而產生另一個面對自己與自己所處環境的觀看方式。Item 身份認同的游移、轉換與再建構—許嘉宏創作論述(2019) 許嘉宏; Hsu, Chia-Hung「身份認同的游移、轉換與再建構」是透過筆者自身創作「山高高,路長長」此系列作品作為研究媒介,來論述筆者從小於中國出生、成長、受教育,八歲時隨著當時於中國經商的家人移居至臺灣定居至今,所碰到自我意識形態與身份認同上的衝突、拉扯與轉變的過程。 本論文大致可分為三個主軸,從筆者有別於臺灣社會多數的外省二代這個身份背景為出發點,再以三位與筆者相似身份背景或使用相近藝術語言的三位臺灣藝術家梅丁衍、姚瑞中、邱昭財的作品作為文本例證,最後以自身的系列創作「山高高,路長長」為主要研究方法,來逐步地解析筆者對於身份認同、臺灣主體性、社會現況的回應與批判。 隨家人移居臺灣近二十年,記憶中對於「故鄉」與「家」的認同感早已有了質變,從「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治立場極端轉換中,筆者卻從中找到了某種巧妙又荒謬的政治相似性。因而勾起了筆者自身以及臺灣社會中普遍對於身份認同、國族認同的不明確問題。本研究除了是筆者私人對於自己生命經驗的自我檢視、觀照外,也冀望能透過本研究以及創作來對臺灣這塊土地提出更多地回饋與可能性。Item 藝術鑑賞教學內容應有的範疇與方向之研究謝攸青; Yu-Ching Hsieh目前一般關於藝術鑑賞教學之研究,大多集中在學習心理方面的研究,所 以,到底那些藝術內容是值得納入藝術鑑賞教學之範疇的問題,則比較被 忽略。甚至於綜觀國內外的文獻,並未有學者以鉅觀的方式,直接針對藝 術鑑賞教學所應涵蓋的整體內容作全面性的探討。但這卻是教學上最基本 的問題。基於這樣的理由,本研究以文獻探討與理論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 ,企圖以鉅觀的方式,針對藝術這個領域,探討理想狀況下,鑑賞教學內 容應有的範疇與努力的方向。其中所指的藝術是指狹義的視覺之藝術領域 。期能以客觀的方式,將整體的藝術鑑賞教學內容之範疇與方向建構起來 ,並希望對於日後藝術鑑賞教學內容之設計能有所助益。本研究之目的為 :一.探討藝術鑑賞的範疇與內涵之理論基礎與相關內容。二.探討藝術鑑 賞過程的理論基礎與相關內容。 三.探討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的理論基礎與 相關內容。 四.排除不當意識型態,釐清藝術的範疇。 五.探究藝術鑑賞 教學內容中所應包含的文化內涵。 六.歸納研究結果,對藝術鑑賞教學內 容選擇的範疇與方向提出建議。研究結果包括:一.教育哲學方面的考量 ,應兼取各論點之長。二.文化因素的考量,宜採多元論的觀點,客觀評 估各文化在教育上的意義。 三.藝術鑑賞教學內容中關於藝術概念的建立 ,應把握其多元開放的特性,避免不當意識型態的影響,教學內容中應反 應足夠的藝術形式。 四.藝術鑑賞教學內容中,應包含多樣的美感經驗, 以及多樣美感途徑,並引導學生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藝術鑑賞教學內 容中,應提供多樣的詮釋方法,幫助學生做擴散性的思考,並提示學生將 藝術內涵的啟示與實際生活經驗相連結。總之,藝術鑑賞教學內容,應掌 握藝術多元開放的性格,以客觀而多元的態度,來選擇與處理各種不同角 度與立場的內容,避免落入某種絕對的意識型態裏,使藝術鑑賞教育的價 值與功能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