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戲仿‧更新再造—李元弘東方媒材創作論述
    (2023) 李元弘; Lee, Yuan-Hung
    在二十一世紀,通俗文化是青年間彼此的溝通橋樑之一。本文通過對當代社 會場域觀察,理解文化工業發展下的藝術現象,討論後現代戲仿(parody),藉 由現代都市人背後的精神問題發展自身對於戲仿以及場域的關注點、解釋。透過 戲仿、次文化的卡漫、文化工業方興未艾的發展,來作為筆者創作的理念及實 踐。第一章透過方法與內容的解釋與了解,來確定此次探索的目標、理念,藉此 發展創作實踐。第二章首先探討在當代社會場域中,人們精神上的癥結背景,從 當代文化工業中的權力互動到意識形態,試圖理解普遍存在的異質共構背後所產 生的因素,藉由這些文化背後形成的原因,來觀看複製時代下的戲仿,進而探討 戲仿的表現觀點以及在戲仿中的更新再造背後的擬像。第三章則是透過對戲仿的 時代爬梳來做為自身創作的理念的依據,其中表達華人文化特有的「氣」與個人 創作時的身體感覺。另外藉由對於戲仿表現來思考創作方法上的畫面營造。在思 考東方韻味與戲仿時,發現戲仿表達在東方媒材上的缺失,進而拓展媒材上的實 驗、實踐。最後透過第四章作品實踐來檢視自身思考的脈絡,以及第五章作為此 次研究的一個回顧與對未來創作的思考展望。關鍵字:文化工業 挪用 拼貼 水墨創作 戲仿
  • Item
    大眾文化圖像的藝術
    (2013) 朱友意
    大眾文化圖像出現在十九世紀西方工業化都會的大眾文化中,其形式包括報紙插圖、雜誌攝影、電視和電影影像、廣告設計、漫畫和偵探小說…等圖像,是一經由機械大量複製化的產品,因此,它具有商品化、標準化和強制化等文化工業生產特徵。 早期現代藝術前衛運動中,已有少數藝術家對這些大眾文化圖像投以關注,並藉以顛覆既有傳統美學而運用在其藝術創作中。直到六○年代藝術有了重大轉向;向來為大多數現代藝術所鄙視的大眾文化,轉眼成為後現代藝術的寵兒,大眾文化圖像更成為後現代藝術家大量挪用或引用的藝術創作題材。 大眾文化圖像的藝術策略改變了藝術的創作思維、意識形態和科學技術…等,將藝術從原本追求原創性、崇高性與純粹性的現代藝術抽象主流,轉而朝向挪用性、親民性和混搭性的後現代藝術多元形式。六○年代以後,大眾文化圖像已成為新藝術誕生的重要媒介。
  • Item
    此曾在系列-影像在彩墨上的應用與創作探索
    (2016) 王明仁; Wang, Ming-Ren
    藝術是一種獨特感覺的記錄,表達出一種感覺、一種氛圍。透過對生活的敏感和獨特感受,去體驗現實世界的豐富多彩,透過學理和美學思想深入分析,探索表現題材的思想意涵,從議題的形塑到內容的規劃,終至創作的完成,是創作者在審視自我與相關環境條件對話之後的具體實踐。本創作研究擬定「此曾在」為探討的主題,從父親蒐集的老照片出發並以圖像作為介面,揭示影像和記憶透過時間作用產生的意義,做為水墨創作探究的觀點,冀望以構築嚴謹的創作試驗,激發自我創作能量以獲取經驗,並透過對於思想根源的審酌,完整建構創作歷程的論述與成果的展現。 本論文撰寫的內容,主要架構包括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此曾在〉系列之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影像的敘事以及紀念功能和視覺記憶。第三章 :〈此曾在〉系列的核心,是影像的記憶重構和歷史召喚,包含影像被解讀、誤讀、挪用及擬像等等。第四章:說明東方繪畫裡西方觀念的帶入及自身創作思維的對應。第五章:解析作品風格作為繪畫表現的探討,從肖像寫生到影像的擬真,攝影式繪畫的落實操作。第六章:關於〈此曾在〉系列的創作模式,題材概念的解讀,影像感的墨痕模擬和實地應用。第七章:整體創作作品解析,是創作意念與詮釋手法的實作。第八章:為本論文的結論,針對本創作研究提出綜合性的心得結語,以及展望對未來創作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