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大學校園公共藝術對美感教育之影響─以國立中央大學為例
    (2011) 劉怡彣; Liu Yi-Wen
    學校是教育與學習的場所,校園環境均有其教育的隱喻,會影響學生的思想、人格、學習、態度和價值觀,所以校園公共藝術不應只是美化校園的藝術品或是閒置空間的裝飾物,更應在互動與教育方面有更深層的意涵;在校園環境中融入公共藝術,期待公共藝術能將藝術帶入學生生活當中,產生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成效。尤其在沒有藝術專業科系的大學校園內,公共藝術的設置過程及結果,是否能提供學生在接觸或欣賞這些作品時,產生美感體驗,進而產生對其美感教育的影響,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校園內所設置之公共藝術對學生美感教育之影響,特別針對未設有藝術專業科系之大學,因此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選擇素以理工科系著稱之國立中央大學為調查研究對象,同時運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進行校園公共藝術的環境美感及使用者觀感做調查。分析整理出中央大學校園公共藝術給予學生們的印象及所產生的觀感為何,以及參考專家們對本個案之校園公共藝術之評論與想法。 綜合學生及專家之結論,藉以了解國立中央大學之校園公共藝術是否達到美化空間、影響學生美感教育之目的,進而探討如何在未設有藝術專業科系的大學校園內,運用校園公共藝術,使非藝術科系學生也能受其美感教育之影響;並希望藉此提供同樣未設有藝術專業科系之大學未來在設置公共藝術時相關之規劃與建議。
  • Item
    大學校園親善大使美感實踐之多重個案研究
    (2016) 林芳于; Lin, Fang Yu
    親善大使是由學生所組成的禮賓服務團隊,執行接待、典禮主持或校園導覽等服務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校園親善大使自初選招募、培訓養成與工作執行的歷程,分析其所培育的素養以及服務信念,進而了解親善大使的實踐歷程中,對於推動美感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採取質性研究「多重個案方式」,選取三間大學校園親善大使作為研究個案,透過訪談、文件分析取得研究資料,再藉由分析與整理,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親善大使團隊運作以目標宗旨、培訓課程與工作內容為經,以招募、考核與檢討為緯,交織出專屬親善大使團隊的運作循環歷程。 二、親善大使初選挑選特質為「熱誠」與「潛力」,並透過篩選制度嚴選人才,提升學習成效且確保團隊品質。 三、親善大使的培訓系統為內外兼具的養成,以此建立認知、情意與技能三大構面的知能素養。 四、親善大使的「服務信念」,反映於要求美善品質、自我實現的服務工作中。 五、美力親善,構築形象美之典範。 六、親善大使的服務為美感經驗之凝聚:禮賓服務催化良善互動,強化多元感知;校園導覽活化校園美學,深化在地認同。 七、親善大使的養成與實踐為「講究」產生「美感」的經驗歷程,並透過學校教育非正式課程學習與執行,進而將美感實踐於服務中。 八、親善大使的服務使學校形象提升,同時提升軟實力與競爭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針對大學校園親善大使、美感教育與後續研究等三個面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