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遊‧觀‧獨白─山水畫之研究與創作理念(2014) 林世斌; Lin, Shih-Pin本論文分為兩大部份,第一至第四章為創作理念之探討,第五章則是創作作品之實踐。研究內容以山水畫為主軸,研究架構以遊、觀、遊觀與獨白為探討核心,融合現象學、存在主義、完形心理學和詮釋學……等學說,並比較傳統與當代藝術現象,另加入文學資料的探究,以重新詮釋山水畫論。 創作者走訪山林,身歷其境去體驗,紀錄途中所見、所聞,而創作亦如同旅行,創作者將遊歷或平時生活的所感、所獲,萃取、轉化為創作素材,並在綿延不斷的時空歷程中,反覆選擇、重組創作的觀點與手法,以成就創作的旅程。而創作又如同是在進行個人的獨白,創作者不單只是自說自話,透過多元角度的遊觀,不斷與外界的人事物進行對話,從中反思、生成不同以往的見解,尋找創新的可能,形塑個人獨白式的創作觀,進而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創作風貌。 理論的研究最終歸結到作品的實踐,筆者根據對都市環境觀察的結果,提出現今生活環境景觀呈現一種「片狀」的形態,昔日的「好山水」,如今皆為櫛比鱗次的人工建物所遮蔽,因此理想式的自然山水僅能存乎於心中,故而仰賴創作者創建「遊觀後的獨白式」桃花源。筆者以《山的獨白》做為整個系列作的主題,將遊觀、閱讀、對話的心得,轉化為自我的獨白,型塑屬於個人風格的作品。Item 張大千山水畫作香港拍賣市場價格研究(1996-2006)(2009) 林玉奇藝術品,是藝術家以其獨特的生命語言,引領觀賞者進入創作者的世界,帶給觀者愉悅的視覺感受,進而豐富、陶冶性靈。藝術品本身沒有客觀的價值,其價格隨著市場的供給需求變化,隨著資本主義盛行、經濟繁榮發展,收藏藝術品的原始動機由單純的喜好作品轉以投資獲利為主,加上媒體的渲染報導,一時間成為熱門投資顯學。然因藝術投資的高風險性與藝術市場的詭譎多變,造成藝術愛好者認為進入門檻過高而卻步不前,筆者有鑑於此,試圖整理、歸納拍賣市場成交價格以探討造成藝術品價格高低的影響因素。 香港,向來是亞洲對世界貿易的重要窗口,也是兩岸三地中,藝術拍賣市場開始最早、發展的最為成熟的地方,此由兩大國際拍賣公司佳士得、蘇富比皆於此設立亞洲總部可窺見。本文即是以張大千山水畫作自1996年至2006年間在香港拍賣市場的成交資料作為主要研究資料,使用統計分析方法,探求畫作成交價格的形成是否有跡可循,進一步建立可供參考的鑑價模式。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拍賣公司對於藝術品的所定出的預估價格為影響成交價格的最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成交價格也會受到市場氛圍、景氣好壞、藏家偏好甚至不可抗力的天災影響。最後期盼藉由本文的技術分析,提供藝術愛好者在參與市場買賣時,另一個較為科學的判斷依據,藉此降低購買風險,達到感性訴求、理性投資的收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