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一八七一福爾摩沙顯影:John Thomson台灣攝影中的風景觀
    (2009) 劉家琪; Liu, Chia-Chi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活躍於十九世紀中葉的旅行攝影家John Thomson於一八七一年在福爾摩沙內山地界所進行的拍攝活動,其攝影作品中的風景意義探究。本研究首要呈現的是Thomson在目前台灣早期攝影史的研究中,趨於單一化的狹隘研究,例如:著眼於年代斷定或者是地方史的地位,繼之,論述本研究所欲提出的研究路徑,與此一研究取徑所關注的核心價值。   緒論針對本研究的動機、目的與基本問題意識進行概述,勾勒基本論述雛形及問題核心,並且進行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與問題意識的關連性討論,此部分主要聚焦於台灣攝影史的相關論研究。從台灣攝影史研究的現況與缺陷,試圖分析其作品中的風景主題,補足目前一般研究中所缺乏的深入詮釋觀點。第一章介紹Thomson生平簡史與其東方行旅的歷程,以史料概述的方式,作為此研究的基礎史料整理,此章節中同時整述 Thomson的攝影風格與十九世紀攝影的關連性。第二章以Thomson旅行札記為研究對象,從他的札記書寫中建構他旅行的地理位置與影像的關連。第三章就本研究所欲援引的研究方法進行討論,將取徑風景研究與文化地理學兩大理路,從旅行的角度分析書寫與影像間產生的敘事性如何反映一位旅行者眼中的台灣風景,並進一步建構台灣風景的多元文化意涵。   研究最終的目的在於整合Thomson1871年的台灣攝影作品之中,其影像風格與十九世紀攝影的聯繫,繼之從旅行札記中的風景敘述觀點,以及風景理論之於其作品的實地分析,建立研究Thomson此段時期攝影影像與文字的詮釋新角度。
  • Item
    心靈.風景---張峻輝的創作研究論述
    (2010) 張峻輝; Chang, Chun-Hui
    無論在東方或西方,以自然風景素材做為繪畫創作的內容,是許多藝術家共同的喜好,以風景為題的傑作也持續不斷因應而生。本論文研究以「心靈.風景」做為主題,從風景畫的議題出發,探討風景畫的內涵及不同藝術派別在風景畫的表現形式,並從我們存在的環境切入,探索現實世界與風景的依存關係,嘗試在創作之中,表達個人對於自然風景所帶來的感動,與現存世界環境的關心。 本論文創作以風景為發展主軸,思考風景繪畫的內涵層面,主要以西方的風景繪畫表現形式做為理論基礎與探討範圍,將不同時期的風景畫在美學理論、表現意涵、創作思維整理探究,做為個人創作表現形式的參考依據。人與自然的關係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筆者試著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探討藝術與環境的關係, 提出我們面對生態環境的態度與省思。 個人一系列關於風景的繪畫創作,是源自於對風景題材的愛好、對環境的關心,同是也是一種自我探索的過程,藉由創作,不斷的思考創作的目的、藝術的意義、存在的價值,雖然不會有答案,但是經由創作過程中與自我的對話,使筆者對自己、生活、藝術產生新的體悟,也許這就是答案之外的答案。
  • Item
    繪畫中的自然與表現的關係-《自然影像與人》系列油畫創作之研究
    (2001) 朱文正; Chui Wen- Cheng
    [摘要]論文大綱 本論文主要在探索繪畫創作中,對自然的呈現問題,但不限定於風景畫,而是選擇「在美學上的自然探討」為研究範圍,分析「自然意味」在繪畫上所具有的意含。並以「自然哲學」所標舉出的一些對藝術詮釋和判斷方法,作為切入和探討繪畫創作的討論基礎。作者希望在探討之餘,也能回過頭來重新檢視繪畫創作本身的問題,進一步使個人的創作歷程與作品發展呈現更為清晰完整。 從大自然的現象或自然與人的關係,對藝術行為或繪畫創作者本身,又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則是本論文最終想要探討的問題所在。 本論文共分五個章節,依序為<緒論>、<繪畫與自然哲學>、<繪畫表現自然的方法與技術>、<創作理念分析與呈現>及最後<結論>部份。第一章<緒論>,對於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主旨及範圍、創作研究方法、創作研究與論文關係重點扼要進行說明。第二章<繪畫與自然哲學>,嘗試歸納從繪畫作品中,透露出與自然相關的觀點、創作者描繪自然的本意,與東西的各家哲學中的自然描述作判斷比較。 因此第三章<繪畫表現自然的方法與技術>,則從繪畫創作者的觀點來討論表現自然的方法與技術層面分析,將其分為三個議題來加以討論,大多繪畫對自然的論述多在作品藝評的解釋或美術史、美學理論論述立場著墨、並非只是對自然意義本身做單純的描述,而作者由傳統繪畫與創作形式中,歸納自然形態與畫面真實空間關係的演進過程,從繪畫創作者的觀點來討論表現自然的方法與技術層面分析。 第四章<創作理念分析與呈現>是作者的創作理念分析與表現。體驗自然、觀察自然仍是創作中深刻與真實產生的重要因素,作者探討現代繪畫觀與自然的關係,同時呈現作者創作作品的形式與內容。從創作發展與表現的範圍分析內容表現的造型,材料與媒介運用及創作方法整體表現與未來展望。 在第五章<結論>的部份,認為對於自然的觀念在新世紀美術發展的年代,應積極被視為一重要影響因素。單從時代和畫家的風格表現,恐怕極難真正釐清當代藝術發展的真正面貌,藝術中理想與生活的距離、商業價值、媒體的介入影響和限制,恐怕是創作者未來所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 Item
    繪畫情境的象徵性-《獨處、山水》系列
    陳琪華; Chen Chi Hua
    此篇論文的內容主要在探討繪畫要素中的重要元素--象徵的意象,從象徵的意義、形像、功能、演變,一一的分析,並將象徵的意象之研究的心得轉化為創作的滋養,以此創作理念進行對作品的涵義做更深入的探討。象徵是人類傳達意念情感表現的手法,也是創作者傳達意志的手段,藉由象徵的形式傳予觀賞者廣泛的想像空間,及作者所暗藏的隱喻,以此作為表現的手法之一。 「繪畫情境的象徵性」是本篇論文的研究主題及創作的思想基礎。筆者從西方象徵理念的研究出發,並以中國繪畫的美學思想為精神,以個人情感經驗為創作動能,製作出《寄情系列》作品;內容包括獨處時之情感及山水之情兩部份,可說是源自周易中的美學思想及文人畫的寓意精神,產生一次整體的理論與創作合一的研究經驗,邁出創作的第一步。理念是創作的精神,創作是將內在的情感、意念外化轉為作品的存在,此次便是將內心的心智與情感轉化為繪畫的形式,運用油畫的媒材以西方的寫實技法呈現出理想的情境。 以下是主要的內容提要: ⊙第一章研究動機 主要是探討繪畫情境的象徵性意義與價值,並且概略地闡述象徵的起源。 ⊙第二章中西象徵理念的探討 本章重點是講述本章對象徵理念的探討包括兩部份,一是西方的象徵、二是中國的美學思想,從文化的角度作思想上的整理與探討,以藝術的精神性,研究象徵主義的表達手法,說明象徵的重要。 ⊙第三章創作理念及思想理論基礎 本章節主要是闡述本章的內容,涵蓋創作內容及思想理念兩部份,將前一章研究的心得作為思想基礎,分別從「成長環境及文化教育及時代現況」與「繪畫藝術觀」兩部份論述,從文化的角度作思想上的整理與探討,闡述個人的思想內容及情感經驗,成為創作的動力,將前一章中所呈現的理念,移轉為作品的營養展現收獲。 ⊙第四章創作內容及作品介紹 本章節是說明創作內容及作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