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女性身體意象於數位藝術創作研究
    (2012) 林迎曦; LIN YING HSI
    本文主要探討女性身體意象於數位藝術作品中的發展性,經由研究女性藝術家林珮淳於數位藝術作品中創作圖像與意識的關聯,來了解女性身體的多元表現方式與文化意涵,學習優秀藝術家的成功經驗,進而延伸不同風貌的女性身體意象創作。其中林珮淳的作品《夏娃克隆系列》以「女性身體意象」與多種圖像與符號做結合,利用數位藝術的新式聲光效果來闡述科技文明美麗背後的危機,作品中以女性身體象徵「 美麗」的面相,以各種符號來表達夏娃克隆獨有特質,成功連結創作意識與圖像之間的關連。研究者經由探討《夏娃克隆系列》產生創作共鳴,並經由A/r/tography的研究延伸數位藝術創作《母慕系列》與《頑石系列》,透過對真實案例的了解,創作出女性身體意象作品,並探討其中圖像所建構的教育意義。 本研究結果肯定數位藝術的重要性,作品是在透過對女性身體精神層面的瞭解下, 經過對數位藝術與圖象符號的研究,進行實驗性的創作行為,在堅定的創作思維下,反覆的省視與修正完成系列作品。經由觀賞藝術作品能夠引人發省,進一步的反思藝術圖像所傳達的意義,並能利用女性身體意象從事更多元的創作發展。本研究建議當代藝術創作的作品,宜運用數位平臺,以期更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但創作與展示時必須注意當事者心境與研究倫理,將女性身體的美做適宜的轉化,留下最珍貴的意義。
  • Item
    藝術創作歷程創造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後設認知的觀點
    (2015) 蔡沛容; Tsai, Pei-Jung
    本研究旨在運用藝術創造歷程之後設認知觀點,藉以建構藝術創作歷程創造力指標。研究以臺灣當代藝術家為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採用混合法研究方式,將文獻、訪談內容、相關資料分析歸類、統整形成概念,探討其藝術創造歷程之後設認知運用情形,並以肯德爾和諧係數檢定指標重要性及專家意見一致性,確認41項藝術創作歷程創造力指標。期望供藝術教育界培育人才方向借鏡與研究。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藝術創作歷程創造力指標」共包含41項指標,由個人7項、工作7項、策略8項、計畫7項、監控5項與檢核7項所組成。 二、藝術理論與創作兩組專家共同評定屬重要性指標者,共14項,個人計有5項最多,工作計有2項,策略計有2項,計畫計有0項,監控計有3項次多,檢核計有2項。 三、檢驗兩組專家評定指標重要性之一致程度,肯德爾和諧係數為.721,顯著性P值為.035<.05達顯著水準,顯示兩組專家對於「藝術創作歷程創造力指標」重要性評分具有高度一致性,評分者間信度佳。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