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殘留在空間的訊息-吳學勳創作論述(2022) 吳學勳; Wu, Hsueh-Hsun筆者論文「殘留在空間的訊息」,是以「臺灣生存空間」為中心主題,進而以藝術的角度探討環境生態保護議題。在筆者的創作中,是以「空間」來表示人類生存的環境。在筆者的創作中則泛指環境、空間以及作品「所傳逹的內容」稱為「訊息」。「殘留在空間的訊息」係蒐集殘留的紙片、記憶、景像以及腦海的殘留記憶,重新組裝成為畫面進行創作。 筆者創作的作品,就是想以藝術創作的角度探討個人生存的環境以及環保意識的相關議題;站在藝術家的立場看環境生態保護問題,並且用藝術的方式表逹對於環境生態保護的重視及觀點;期望藉由創作的作品所表現或隱喻的臺灣的環境生態訊息,使觀者感覺或接收到該等訊息以及作品隱喻的警訊。 筆者認為藝術家不能抽離社會,藝術家的創作原動力是經由內在的特質發展和社會經驗而產生的。社會性碰壁的困局,會加深其個人存在的本質疏離,一方面讓人表面屈從於日常生活的日復一日;另一方面,卻激發其更為深刻與強烈的藝術創作能量。如能理解現代社會的問題核心,以奧德修斯英雄式的精神去創作藝術,即能在下一刻呈現出新奇的藝術。 筆者研讀藝術史學、美學、藝術與社會等理論,並以之為基礎,延伸及建構理論。「殘留在空間的訊息」系列創作共計14幅。依主題性質分成3個系列。在創作過程中,筆者對於創作作品的主題意涵、形式、構圖、組成元素、色彩、造型技巧以及使用的材料,係以漸進式的方式處理,創作過程中持續檢討並予以必要的增減,注入筆者自身的感情。就創作者的立場而言,任何一個「空間訊息」都要有特殊的內涵,並找出藝術創作的操作定義及建構過程的系統思維。關鍵詞:空間、訊息、環境藝術、環境保護Item 心靈.風景---張峻輝的創作研究論述(2010) 張峻輝; Chang, Chun-Hui無論在東方或西方,以自然風景素材做為繪畫創作的內容,是許多藝術家共同的喜好,以風景為題的傑作也持續不斷因應而生。本論文研究以「心靈.風景」做為主題,從風景畫的議題出發,探討風景畫的內涵及不同藝術派別在風景畫的表現形式,並從我們存在的環境切入,探索現實世界與風景的依存關係,嘗試在創作之中,表達個人對於自然風景所帶來的感動,與現存世界環境的關心。 本論文創作以風景為發展主軸,思考風景繪畫的內涵層面,主要以西方的風景繪畫表現形式做為理論基礎與探討範圍,將不同時期的風景畫在美學理論、表現意涵、創作思維整理探究,做為個人創作表現形式的參考依據。人與自然的關係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筆者試著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探討藝術與環境的關係, 提出我們面對生態環境的態度與省思。 個人一系列關於風景的繪畫創作,是源自於對風景題材的愛好、對環境的關心,同是也是一種自我探索的過程,藉由創作,不斷的思考創作的目的、藝術的意義、存在的價值,雖然不會有答案,但是經由創作過程中與自我的對話,使筆者對自己、生活、藝術產生新的體悟,也許這就是答案之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