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民間繪畫的警世寓言「瞋癡愛慾」–欒興美水墨創作論述
    (2020) 欒興美; Luan, Shing-Meei
    首先為何是民間藝術?民間藝術生猛有力,簡單質樸真誠有趣,引發筆者藉此特質來創作的動機。而「粗野」的民間藝術好在哪裡?本文中提出論點來佐證民間藝術的價值。 其中民間藝術的表現種類多元,展現出人們對大自然力量的崇敬與對生命的期望。婚喪喜慶、廟會活動等民間藝術可以說是最直接人類精神表現之一,文中將探討民間藝術中的美學與「拙」等特質。 其次,民間藝術中的警世寓意功能是什麼?文中分析民間藝術的類別特色及如何傳達警世教化意義。 民間藝術透過神話傳說、戲曲情節等教化民眾,除了審美的意義外,隱惡揚善讓民眾觀圖知義領略倫理道德之感化。此外,我們在民間信仰中看到許多有趣的藝術表現,例如有裝飾意味濃厚的花鳥樹石、象徵吉祥納福的圖騰、忠孝節義教化人民功能的圖像,都展現強烈的生命意志。 最後如何實踐水墨創作?透過宗教思想及民間藝術特質,說明嘗試在水墨創作中建立風格的方法。 筆者在水墨創作過程中,深深被民間藝術散發出活潑自由的生命力所感動,期望能透過這樣的形式詮釋佛教「瞋痴愛慾」的警世寓言。其中題材以民間故事、歷史人物、或經典奇書為例子,融入佛教「因果論」的概念及自己的想像,在固有的故事上重新詮釋,形塑自己對生命感動的繪畫語言。
  • Item
    敦煌早期壁畫風格初探
    吉星台; JI, XING-TAI
    敦煌莫高窟佛教石窟藝術中,表現的最多而且有系統的,主要是壁畫,其次為塑像。 就中內容豐富的壁畫,可以代表中國繪畫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一個宗教繪畫發 展的階段。尤其是在隋唐以前的真蹟流傳非常稀少之情況下,透過敦煌壁畫來了解分 析當時的繪畫風格,實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隨著佛教的傳入,同時也帶來了外來佛教美術的若干新樣式。當時敦煌的能工巧匠們 雖然沒有「固執厄」或「保守排他」,但是也並不滿足於那些外來樣式的模仿;他們 在人們一般的傳統審美習慣上,吸收了外來的技術成就,逐步地創造了中國佛教美術 史上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不僅表現在繪畫技巧上,也表現在繪,畫內容上。當時的 作者(包括畫工、藝術家),除了以佛教經典為主要描繪依據外,他們卻也按照自己 對佛經的理解與意願,用來自生活的藝術形象去表現,因此,畫面上雖然帶有濃厚的 宗教色彩,同時也廣汎的反映了當時人民對於生活與美的認識。如各種本生故事和因 緣故事題材的選擇,表現出人民的願望和對於善惡的批判;而畫面上描繪的建築、遊 獵、宴樂等等,皆反映了當時的生活、風俗習慣、衣冠制度等。這些壁畫不僅留給我 們美的享受、宗教的感染,同時也給歷史、繪畫史、服飾史等多方面的學者,提供了 極珍貴的研究資料。 敦煌壁畫獨特風格的創造,並不是短時間傳統技法、傳統形式與外來題材的勉強拼湊 。這種創造是在適合於主題的表達、形象的塑造的前提下,經過長時間不斷的實踐, 通過畫家對生活的觀察與研究;在技巧上不斷的鑽研之下,逐步通過社會考驗而形成 、發展的。敦煌早期壁畫的製作者,對佛經的詮釋、汲取外來技法、融入固有審美形 式等過程中有成功的表現,是為敦煌隋唐時期卓越成果的有力導因。 然而僅是早期壁畫,其涵蓋的時代、表現內容、形式、技法以及反映的時代意義等等 ,廣汎且複雜,並非才識精淺的學生所能全盤認識,做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僅就敦煌 早期壁畫風格,試探其生長的自然環境因素,和發展的演變過程-即它是接受了那些 外來影響,並繼承那些傳統文化,如何使二者相互融匯,成為偉大敦煌石窟藝術的基 礎,作為學生未來繼續研讀此一領域的開端。換言之,人文地理概況、石窟壁畫的源 流、內容與形式、價值與成就,實為本論文之主要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