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喧囂後的寂靜 -- 陳怡伶繪畫創作論述
    (2023) 陳怡伶; Chen, Yi-Ling
    此研究是根據筆者本人,在將近三十年職場喧囂後,尋找內心深處寂靜能量的過程。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挑戰,面對生命不時的叩問,以及生命意義的反思,希望在繪畫研究以及創作過程當中,能真誠表達內心對繪畫的共鳴及感受,並藉由繪畫,超越文字,將生命淬煉後的體會,以唯美、唯心的理念,確實表現在創作中。不可諱言,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所謂的幸福人生,然而越是富庶的生活,越容易感到失落及迷茫。筆者從事市場策略行銷多年,以觀察並運用人類消費行為的各種心理特性,在市場上創下業績的同時,也相對的,對人心產生鄙視,因此常處於矛盾的狀態,進而苦思人性的本質。顯而易見,物質上的滿足,都無法為人們帶來真正的幸福;人性的貪婪,想要(wants)早已超越需要(needs)。如同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生之所以痛苦,都是源自於不斷地需求;他也提到,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來自內心的寧靜;更主張唯有透過審美的心靈活動,才能使人暫時脫離痛苦。因此,筆者在研究及創作的過程中, 希望探索生命的意義,發覺物質上的極簡之美、內心的寂靜之能量!本研究報告以人類歷史、美術史、以及思想史為出發點,加上過去數十年來筆者實地探訪歐、美、亞洲各地主要的博物館、美術館的繪畫館藏,整理出內心深受感動的繪畫作品,並輔以時代背景以及畫家生平的研究,探討並且學習如何在創作的過程中,發覺內心平靜的力量,如何在完成創作後,作品能充分的傳達寂靜的氛圍。此研究報告共分為五個章節,分別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架構;另外,從心理學、哲學以及美學的觀點,來探討筆者創作的脈絡;接著以筆者的研究心得,作為核心價值,發展創作內容,並將作品加以解析。最後,回顧筆者繪畫的過程,總結令人內心感到寂靜的方法,確定自己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
  • Item
    台東鐵花村˙音樂聚落之在地意象及其對藝術教育的影響
    (2017) 陳怡伶; Chen, Yi-Lin
    本研究以台東鐵花村˙音樂聚落為研究場域,旨在藉由台東鐵花村˙音樂聚落所形塑的意象,探討台東在地意象元素於場域內的使用,與透過了解藝術教育工作者,以鐵花村˙音樂聚落場域作為教學作用於美術課程中的使用情形,依據台東在地意象元素融入課程,分析場域之在地意象元素使用狀況,並對於鐵花村˙音樂聚落之藝術教育價值與場域對在地藝術教育的影響,以探究未來可發展的空間以及規劃方向。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訪談,輔以場域相關文獻與相關資訊進行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研究訪談對象共十位,分別為台東在地美術教師四位、鐵花村˙音樂聚落內部人員四位、進入場域之民眾兩位。基於以上研究目的與方法,研究結果呈現如下: 1.台東鐵花村˙音樂聚落之在地意象與台東之在地意象比較,發現場域內使用元素與台東相似連結為原住民文化,以及空間氛圍之營造部分,舒適且慢步調的氛圍,除此,訪談資料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鐵花村˙並沒有特別使用台東元素於場域的意象營造。 2.台東在地藝術教育上課方式較為自由且重視人文部分,藝術領域之教育工作者的訪談資料顯示,多數美術教師認為鐵花村˙音樂聚落可是課程目的放置於課程內容規劃中,其中只有高中美術教師實際上具有使用場域融入課程的經驗。 3.受訪者資料分析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鐵花村˙音樂聚落對於在意藝術教育沒有明顯的具體影響,且希望未來鐵花村˙音樂聚落之內部活動規劃,能夠融入教育領域,提供各種美感教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