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從檔案評量看高低學習成就學生在視覺藝術之學習表現
    (2005) 蘇芳儀; Fang-I Su
    本研究目的為了解視覺藝術教學上實施檔案評量,對國小六年級高低學習成就學生學習表現的影響。期透過檔案評量的實施,促進國小視覺藝術適性教學的功效。本研究以「我的寫真集」為主題,設計多元化評量導向的視覺藝術課程,依據各單元中七項藝術行為的學習重點及具體目標,規劃評分規準與項目,作為量化分析的依據。另於課程各階段進行現場觀察,並個別訪談四位特殊表現學生。研究所獲致的重要結論如下: 一、應用檔案評量於國小六年級之視覺藝術課程,評量策略多元,教學活動與內容也隨之活潑、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行為表現也多樣化,對於全班與高低學習成就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有正面影響。 二、國小六年級高低學習成就學生,七項藝術行為表現具有多元特性。高學習成就學生有些行為表現不如預期,而低學習成就學生某些行為表現超過預期。此一結果顯示,傳統以「作品評分」為主的單一評量方式,可能無法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藝術能力。 三、高學習成就學生的七項藝術行為總表現,有些僅達「中表現」。而低學習成就學生的七項藝術行為總表現,有些可達「中表現」,甚有達到「高表現」,顯示檔案評量可能對低學習成就學生幫助較大。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及研究過程中的限制,對視覺藝術教育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浮生‧若夢─蘇芳儀繪畫創作研究
    (2018) 蘇芳儀; Su, Fang-Yi
      本論文是以「浮生‧若夢」的思想為中心主題,進而區分出夢境、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的有關哲學思想及相關創作系列。哲學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曾說:「語言是用來傳遞思想的工具,而藝術是人間傳達情感的手段。」很多時候我們心裡感受的到,卻未必能用言語說出。筆者希望能將虛無飄渺的意境以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期盼作品可以用它的語言直接訴諸觀者一些更真實的感受。   藉由這個主題,筆者除了想提醒自己要時常檢視自己內心之外,並分享一些哲學思維,對於正在面臨難題及焦慮不安的朋友,可以憑藉自身內心的光芒破除霧霾籠罩的黑暗。作品呈現方式除了透過觀察周遭生活外,另輔以體會個人感受的方式去尋找更多創作靈感,並從分析文獻書籍中去汲取相關知識,探討中西方學術理論,以作為本論文的架構及論述。在實際創作部分,創作材料使用了壓克力及油畫等複合媒材,以各種表現技法作出多元化的呈現,以實驗性的方式決定創作的媒材及技法,進行各種不同的創作研究以決定是否採納該方式進行創作;輔以各種理論觀點:哲學、禪學及美學書籍,探討理論與作品間的關聯性,或以西方藝術史流派探討作品的表現形式,於畫作中加入具有象徵意涵的物件、表現技法或個人情感表達。   本研究探討主題即是「加深對自己的了解」,筆者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除了不斷與自己對話以外,更透過創作,沉澱、認識自己。在此同時,也期許筆者能將創作中的喜悅,透過系列作品傳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