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安海姆視知覺理論的實踐與探討-張綺芸繪畫創作論述(2016) 張綺芸; Chang, Chi-Yun個體透過不斷地經驗累積,重新構築人格和價值觀,進而形成成熟的個體。根據完形治療學派的概念,個體精神的構成為許多完形所組成,每個完形為個體成長的階段,皆因外力而重新崩壞再構築。筆者的創作內容「未竟事務」即為完形治療學派的一環,並意圖體現此現象本身、以及筆者生命中覺察到的未竟之事,表現個體對於生命經驗完形的渴望。以視覺張力與虛幻空間之表現,來呈現內心各種不協調、卻試圖平衡的心理運動狀態。此一心理現象為筆者創作內容之核心,運用畫面中各種元素與背景的互動,去詮釋個體在自我調節中各種不平衡與變化。筆者以自身的生活體驗作為靈感來源,保留其最單純的象徵物,著墨在元素之間、元素與背景的互動,達到語彙的純粹。 本研究在探討心理狀態於平面繪畫上的表現。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動機與創作目的。第二章探討創作理念和學理基礎,第一節探討心理現象和表現主義、第二節探究植物圖像的移情作用,第三節討論具象、半具象到抽象的表現形式。第三章介紹筆者系列作品的表現方式與媒材,以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04~2007)視知覺形式理論為主。第四章詳細介紹創作理念與想法。最後一章則是對本論文作總結,以及對未來創作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