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如夢之境山水的建構 再造太魯閣峽谷的創作研究(2010) 呂坤和創作研究的意義在於創作實踐可能性之拓展以及創作理論之探索,透過深入探討繪畫技法與學理,試圖以此將創作的領域大為擴展與理解。筆者認為,做為一位台灣的山水畫家,應該用心體會台灣的山林形貌,反應本土自然與在地特色,見證時代的脈動。因此,筆者希望藉由相關文獻理論的梳理探討,充實繪畫創作的美學思維與提升創作技法的研究 本創作研究論文以太魯閣峽谷作為題材,以「如夢之境」為題探討新的山水創作組構與表現的面向。論文共分五章,依序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如夢之境山水境域的再生。第三章:創作如夢之境山水的美學與實踐。第四章:如夢之境山水的建構系列作品解析。第五章:結論。 本論文採用法蘭克福學派中阿多諾的美學理論,以藝術的社會批判功能及「間離」創作手法來論證「如夢之境山水的建構」之意涵,並從中國歷代的哲學思想中,汲取道釋思想、空間意識,加以整理、融會,轉化為個人創作上的泉源,藉此深化創作廣度與內涵。反映在筆者以太魯閣峽谷為題材的山林夢幻作品中,探索它在山水創作中的獨創性與地域性,透過個人對當前台灣環境生態的體認與觀察,作為創作研究之切入面向,繼而開展出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 新的社會型態促進新的時代氛圍,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必然會有新的感受與新的表現方式;筆者從生活體驗出發,嘗試將藝術的「間離本質」學理與實務探討結合,應用現場寫生進行創作整理的資料,以「如夢之境」四大系列「峽谷美的呈現系列」、「峽谷山河變色系列」、「峽谷超越真實系列」與「峽谷原鄉關懷系列」為創作主軸,將太魯閣峽谷的形貌與生態變化,擷取記錄,再應用各種媒材工具以及水性壓克力顏料、版畫的拓印技法,以壓印、擦拭等手法,進行各種技法的實驗、挪用、混搭與重組。巧妙地記錄出山水景觀的變異,意圖展現太魯閣峽谷如實若幻的夢境,來彰顯藝術的批判功能,讓「夢境」的呈現是以虛假性、擬境、反諷來批判現實。建造屬於自己理想中的「如夢之境」,不僅完成山水繪畫美學與技法的探討,更完成一系列「異在性」特質的山水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