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195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4
  • Item
    以 SROI 評估老人日間照顧之社會效益-以新北市某日照機構為研究對象
    (2020) 鍾美玲; Chung, Mei-Ling
    人口快速老化是台灣必須面對的現實,在政府財務、人性親情考量下,在地老化是多方接受方案,當中專業的社區型銀髮日間照護機構對達 90% 亞健康以上的長者是非常重要的老人照護場域。在政府大量社會福利資金及社會團體投入長照服務產業時,應該要有適當的衡量工具來了解日照機構的執行效益,本研究以近期常用於衡量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的 SROI 方法對新北市某日照中心進行效益評估,以該中心內工作人員、接受托顧長輩及其家屬為研究對象,與利害關係人作更明確溝通,將認知困難的質化效益進行量化價值轉換。SROI 數值僅為個案參考,不具比較目的,重要的是與利害相關人溝通過程中的觀察與後續改善成果,並於 SROI 分析過程中,探討利害關係人對機構目標效益認同與達成狀況,期能作為其他日照組織營運規劃的參考。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一、本研究之日照中心 SROI 值為 35.32,即投入 NT$ 1元成本,可以獲得社會效益回報為 NT$ 35.32元。在變更部份假設的影響程度後,得到 SROI 敏感度分析值介於 19.94 至 38.09 之間。二、在 SROI 方法的執行過程中發現,工作人員認同並實踐組織經營的核心價值,具工作榮譽感;家屬對日照中心的依賴程度比長輩/使用者還高,對其個人生活效益成果貢獻極大;長輩/使用者最在意身體健康機能,非常肯定日照中心對其正向情緒與恢復或維持自我生活能力的貢獻,符合組織為長輩/使用者建立美好生活樣態的目標。
  • Item
    國家交響樂團營運與績效評鑑之研究
    (2020) 蕭芳潔; Hsiao, Fang-Ch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家交響樂團營運及績效評鑑情形、面臨的困境與未來發展的方向。首先藉由文件分析瞭解國家交響樂團之組織架構、營運管理制度與成效、績效評鑑制度與結果,並透過訪談進一步探討分析其面臨的困境與未來發展方面。依相關文件內容與訪談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所得結論如下: 一、國家交響樂團定位為專業且具藝術性之交響樂團,採專業之音樂總監制。 二、國家交響樂團以行政法人運作,營運管理有完整之制度規範及監督機制。收入來源主要為政府補助款,支出項目主要為用人費用與演藝成本。 三、國家交響樂團2014至2018年評鑑結果皆為優良,評鑑委員對演出品質及創新成長提出肯定,觀眾培養及財務構面等則仍有成長改善的空間。 四、政府補助款不穩定,用人費用及演藝成本高,票房、邀演及贊助收入增加難度高,財務結構穩健為國家交響樂團需面對的挑戰與困難。 五、深耕台灣音樂市場,持續經營在地愛樂族群,拓展亞洲版圖,建構樂團品牌走向國際,為國家交響樂團未來幾年來重要的努力方向。 基於上述結果,建議確認國家交響樂團的定位,維持政府補助款的穩定性。國家交響樂團亦應主動擴展收入來源、增加社會參與,提高品牌能見度,以維持樂團之永續發展。
  • Item
    臺灣北部地區中老年人對安樂死態度之調查研究
    (2020) 闕淑君; Chueh, Shu-Chun
    本研究以「安樂死」為主題,探索台灣北部中老年人對生命自主權的態度。根據蔡欣潔 (2015) 考察北歐諸國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及荷蘭、瑞士等國之長照政策目標,是縮短老人臥床時間至兩週,而臺灣則是七年。這意味著臺灣的老人,在老病交加的狀況下,仍可透過外傭照顧與全民健保,延長七年的臥床煎熬。期間臥床病人之痛苦,家屬之掙扎,甚至家庭經濟的壓力,社會資源的耗費,均難以估計。本研究以300名 (男113人;女187人) 台灣北部之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57.13歲。經參與者同意後,填寫google網路問卷,包括:安樂死態度量表、人口背景資料。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之統計結果:一、北部地區中老年人對安樂死態度,整體得分為3.93分,支持態度居高。二、北部地區中老年人對安樂死態度中,「病人的權利」 (4.50) 得分最高,其次為「科技維生系統的角色」 (4.26),「安樂死態度的一般取向」 (3.94) 位居第三。三、健康狀況差的中老年人比健康狀況非常良好、良好與尚可的中老年人,對安樂死態度同意的程度較高。四、知道瑞士地區進行安樂死合法化知識的中老年人比不知道其相關知識的中老年人,對安樂死態度同意的程度較高。五、支持推動安樂死合法化的中老年人比沒意見與不支持的中老年人,對安樂死態度同意的程度較高。六、贊同寵物送至醫院進行安樂死的中老年人比不贊同的中老年人,對安樂死態度同意的程度較高。得出結論對於「安樂死」的合法化,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生命個體,生命尊嚴的終止,仍是大多數中老年人的共識。
  • Item
    罩?不罩?長照保險商品之探究
    (2020) 李淑媛; Lee, Shu-Yuen
    本研究目的在以策略管理方面之文獻,提出機會辨識、資源取用與資產累積等三要素,探討構成長照保險商品之演變軌跡。依據理論發展上,本研究會先確認長照保險商品形式之多元化,而長照保險商品之辨識能力則是一種產業覺知的主觀開發與瞭解過程。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探討不同類型長照保險商品之規劃,來分析解讀其商品開發的差異化跟與共通性。文件分析法為本研究之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個案分析行為導向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研究目的通常是用在於歷史性的解釋為主,因此本研究透過收集資料與文件整理,再參考各類型長照保險商品演變發展的所有重要歷史事件,進而編成年表與敘事體;再從中描繪出所有個案發展至今之脈絡,俾利探討與分析個案至今的重大營運歷史事件,進而可以瞭解其因果關係。提供保險公司未來在商品研發時可以參考本次研究的結果進行商品設計與銷售策略時都將有助於長期照顧與年金保險市場之成長,並可協助降低公司負債風險,並提高保險人的利益與安全性,也可以促使被保險人擁有更完善的保障與信任。
  • Item
    台灣高齡者旅遊行為與憂鬱風險之研究
    (2020) 李謹言; Lee, Chin-Yen
    憂鬱症狀對於高齡者的身心健康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除增加自殺及失能的風險外,進而產生照護及社會醫療的成本。而從事旅遊行為可為促進高齡者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健康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國內目前探討高齡者旅遊行為及憂鬱風險之相關文獻卻付之闕如。據此,本研究之目的為 (1) 瞭解臺灣高齡者旅遊行為與憂鬱的現況。(2) 探討臺灣高齡者人口學變項與旅遊行為的關聯性。(3) 探討臺灣高齡者旅遊行為與憂鬱風險的關聯性。本研究採用橫斷式調查法,以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的方式,蒐集臺灣高齡者旅遊行為、憂鬱症狀 (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以及社會人口學變項,共取得1,068份有效樣本,並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與二元邏輯斯迴歸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 研究對象過去一年之內有旅遊經驗者有佔總樣本數的69.9%;而有憂鬱狀態的高齡者則佔總樣本數的8.3%。(2) 研究對象年齡在「75歲以上」、性別為「男性」、教育程度「較低」以及體位為「過輕者」呈現較低的旅遊行為。(3) 「有旅遊」的高齡者之憂鬱風險顯著低於「無旅遊」的高齡者;而高齡者無論是從事國內或是國外旅遊,皆有較低的憂鬱風險;此外,與「旅遊頻率為0」的高齡者相比,旅遊頻率為「低 (1-2次)」、「中 (3-5次)」、「高 (6次以上)」的族群皆有較低的憂鬱風險;最後,與花費旅遊經費「較低的族群」相比,花費為「中等」及「較高」的族群同樣有較低的憂鬱風險。本研究之結果建議未來有關單位可推動高齡者多從事旅遊活動,以做為高齡憂鬱預防的重要策略。
  • Item
    臺灣成年人攝食水果習慣之研究
    (2020) 陳淑敏; Chen, Shu-Min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臺灣成年民眾攝食水果的現況與對於足份水果攝取的認知,並呈現成年民眾在不同職業別、性別、教育程度等人口統計變項的水果營養認知及攝食水果達成度的現況。另外,本研究探究民眾無法攝食足份水果的障礙因素,以及分析成年人水果攝取的習慣與健康狀況的相關性。本研究以線上問卷的方式收集資料,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與交叉表。研究工具修改來自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問卷」,本研究共回收有640份臺灣成年民眾的有效問卷。研究發現,大多數已成年國人每日攝食足份水果的比例偏低,女性攝取的達成度明顯優於男性;年齡愈大者達成度也愈好;家管、無業者達成比例最高,藍領族群達成比例為各族群中最低;教育程度高、健康自覺愈好者、水果營養認知愈好者達成比例也相對較高;社會支持度正面影響水果攝取的達成度。台灣已成年民眾攝食水果的最主要障礙因素為生活太忙、懶得購買、嫌剝削皮麻煩。本研究也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實務應用和未來研究建議。
  • Item
    公立運動中心ROT營運規劃之研究
    (2020) 杜正忠; Tu, Cheng-Chung
    臺北市12座的運動中心每年高達有1,100萬至1,300萬人次蒞臨,也因為使用率高,建築物主體與設施及設備逐年老舊,達一定使用年限後必須重新檢視甚至整修翻新,部分設施設備也必須更新以確保使用安全。考量政府公務預算有限、引進專業經營服務及兼顧公益營利平衡,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將原先的OT(營運-移轉),改ROT(增建、改建及修建-營運-移轉),委託民間業者出資重新整修營運,並提供專業服務。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臺北市運動中心經多年使用後,第二次委外後投入巨額資金後,其營運現況及規劃所面臨之問題進行研究。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瞭解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第42條及促參法施行細則第39條對ROT之規定,並探究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作業的流程,再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法分析ROT後對運動中心之經營成效之差異。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政府機關審視運動中心之營運狀況,後續研究者更可參酌本研究之營運規劃之問題加以衍生或修改,將其運用於其他縣市之市民運動中心,做為相關單位規劃場館之依據或委託民營的參考。
  • Item
    大學生成就目標、感恩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
    (2020) 陳淑姿; Chen, Shu-Tzu
    幸福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動力,感恩可能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選擇,若個人心態上缺乏追求成就目標的動機則無法得到更高的幸福感。耑此,感恩與成就目標可能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之主旨在探討大學生成就目標、感恩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研究採用問卷調查,以北部地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經參與者同意後,填寫「心態量表」、「感恩量表」與「心理幸福感量表」。將有效回收樣本共378位大學生問卷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皮爾遜 (Pearson) 積差相關及多元階層迴歸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的主要發現分述如下:一、大學生整體幸福感與感恩方面皆達中高程度以上;在心理幸福感六構面施測結果,個人成長遠高於其他構面,其次為正向關係、生活目的、環境精熟、自我接納,自主性最低;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方面皆呈現中等程度且定型心態總分略高於成長心態總分。二、不同性別在幸福感、定型心態以及成長心態方面皆無顯著差異;在感恩上有顯著差異,女大學生感恩特質顯著大於男大學生。三、成長心態、感恩與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有顯著負相關;定型心態與感恩、幸福感無顯著相關。四、感恩和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能夠正向預測幸福感,其中以感恩對幸福感最具预测力,成長心態居次,定型心態第三,結果顯示,當大學生感恩與成長心態愈高時,其幸福感也愈高,整體模式的解釋變異量為36%,感恩之解釋變異量為24%,心態之解釋變異量為13%。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分別提供給教育單位、學校、教師和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參考。
  • Item
    探討番紅花與健康之關聯性:系統性文獻回顧
    (2020) 黃紫雲; Huang, Tzu-Yun
    番紅花是全世界最貴的香料之一,具有許多有助於增進健康的用途,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番紅花之功效卻沒有明確的認知。 據此,本研究之目的為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瞭解番紅花介入對於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及對於健康行為的效果。本文針對「PubMed」、「華藝線上資料庫」及我國「全國博碩士論文網」中,搜尋2009至2019年間,以中、英文發表的番紅花與健康相關之文獻,經系統性地篩選後,一共納入58篇符合標準之文獻。研究結果發現: (1)就「生理層面」而言,番紅花介入對於黃斑部病變(n=5)、代謝症候群(n=3)、二型糖尿病(n=3)、認知功能(n=3)、肺活量(n=2)與勃起功能(n=2)具有正向效果。 (2)「心理層面」部分,番紅花介入對於憂鬱症狀 (n=8)、焦慮症(n=5)與認知功能(n=3)具有正向效果。 (3)而在「健康行為」部分,本文獻回顧指出,番紅花介入有助於睡眠(n=1)及降低食慾 (n=1)。   整體而言,番紅花介入對於生理、心理及健康行為皆有正向的效益。建議未來能透過不同管道,讓大眾對於番紅花能有正確認識,並透過本土的研究證據,進一步驗證番紅花對於國人健康的效益。
  • Item
    多元團體活動對長者憂鬱及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福建福州某住宿型養老機構為例
    (2020) 吳佳鈴; Wu, Chia-Ling
    聯合國統計資料顯示,全球老年人口每年約提升3%,中國大陸以往因實施「一胎化」人口策略,導致人口老化過快,老年化問題相當嚴峻。故而礙於家庭、經濟及照護長者壓力下,讓長者入住住宿型養老機構已成為考量方式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團體活動對長者憂鬱及生活滿意度影響,並以福建福州某住宿型機構為研究案例,運用問卷方式探知多元團體活動介入前後的長者人口背景變項,對憂鬱及生活滿意度影響。並探討多元團體活動是否影響住宿型機構長者憂鬱情形,甚至進一步影響其生活滿意度。 本研究將研究結果進行彙整與分析,結論為:於住宿型養老機構中施行多元團體活動能夠使長者憂鬱情形改善並提高生活滿意度。生活自理功能為輕度依賴及中度依賴者的憂鬱程度,均顯著高於完全自理者。此顯示不同個人背景長者都需要參與多元團體活動,尤其是日常生活需要依賴他人的長者,活動參與需求更需重視。 此研究可成為後續相關研究之先河,為此類型議題研究開啟更多關注點及方向。同時亦希望研究結果可為福州以至於福建或全中國甚至是台灣養老事業的業者,於發展長者住宿型機構之獨特性差異化的選擇發展依據。同時也可以提供給政府相關部門於制定與品質提升發展相關政策指標之建議參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