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aboriginal studen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Hannah Arendt的思考觀在教育上的應用(2016) 李佳穎; Lee, Chia-Ying本研究旨在探討Arendt的思考觀,並闡述與發展其思考觀在教育中應用的可能性。首先,分析《心智生命》中思考的內涵。再者,透過〈小岩城事件的反思〉與〈教育的危機〉兩本書,具體展現Arendt思考觀之應用。最後,闡述與發展Arendt的思考觀在台灣原住民教育應用上的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結論包括: 一、 Arendt的思考觀能讓人不受時間、空間、自我感知所干擾,使人易於省思自身處境。 二、 〈小岩城事件的反思〉以及〈教育的危機〉兩篇文本,綜合了Arendt思考觀的特性,並實踐於教育議題的探討。 三、 Arendt對種族不平等的討論,可應用於台灣原住民學生教育議題的探討。 本研究的建議包括: 一、 教育政策方面:應設「族語認證加分」為門檻而非加分的必要條件。 二、 學校教育方面:不只提供學生學習指導,也同時重視心理輔導。 三、 親職教育方面:政府應多舉辦原住民親子共學活動。Item 偏遠地區漢族與泰雅族國中生識讀能力及相關因素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2-??) 孔淑萱; 吳昭容; 蘇宜芬; 洪儷瑜; Shu-Hsuan Kung; Chao-Jung Wu; Yi-Fen Su; Li-Yu Hung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不同弱勢族群學生在中文識讀能力的表現,包含探討閱讀理解、聽覺理解及識字量之差異,以及造成差異的相關變項因素。本研究以偏遠地區的漢族及泰雅族國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選取宜蘭縣、桃園縣六所偏遠國民中學,共計901位學生,其中偏遠漢族學生769人,泰雅族學生132人。結果發現,泰雅族學生在各項識讀能力的表現不僅低於全國常模,更顯著低於偏遠漢族學生。不論泰雅族或偏遠漢族學生,其閱讀理解能力與識字量、聽覺理解能力均有中度以上的相關。此外,識字量越多、聽覺理解越佳、父親學歷越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表現越佳,但族群因素在同時迴歸分析中不具影響力。本研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數項結論,並對提升識讀能力落後學生的學習以及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Item 社會資本與原漢國中生關聯之探究-以南部三縣市為例(2012) 何詩婷本研究旨在探討南部三縣市原漢國中生社會資本的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居住地區、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原漢國中生在社會資本的差異情形。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南部三縣市,高雄、屏東及台東縣市之學生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樣方式,對這三地區之原漢國中學生一至三年級實施問卷調查,問卷共寄發900份,回收890份,有效問卷共7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3%。調查所得資料繼以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式來進行資料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發現為: 一、 原漢學生擁有社會資本的程度屬於中等以上。 二、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母親職業之原住民學生的社會資本達顯著差異。原住民學生的父母教育程度愈高,子女擁有的社會資本愈多;母親職業屬於農林漁牧者,子女獲得的社會資本就愈少。 三、 不同父母教育程度、父親職業之漢人學生的社會資本達顯著差異。漢人學生的父母教育程度愈高,子女擁有的社會資本愈多;父親職業階級愈低,其獲得的社會資本則愈少。 四、 原漢學生的社會資本是具有顯著差異,尤其是在家庭層面。Item 「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不同族群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與創造力之影響(2013) 陳怡伶; Chen Yi-Li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發展一套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童之「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探討此方案對國小低年級不同族群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英語學習動機及創造力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新北市兩所國小低年級共25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A學校為實驗組,進行「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而B學校135位學生為對照組,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兩組皆為期八週,每週兩節,共16節課。 本研究以「國小英語學科成就測驗」、「國小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及「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為量化工具,所得資料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並分析「課程回饋表」、「教師教學省思札記」、學習單以及學生作品等質化資料,以了解本研究方案介入的效果。主要發現為(一)在英語學科能力方面,有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並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二)在英語學習動機方面,結果有部份支持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認知動機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行為與情感動機表現則未有顯著差異。此外,也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三)在創造力方面,結果有部份支持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獨創力與精密力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流暢力、標題或開放力表現則未有顯著差異。此外,也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未來教育和輔導以及研究上的具體建議,以做為後續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