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Classical Music"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鄧宗揚作品創作探析以《瘋狂玩樂派》中詞曲創作為例(2022) 鄧宗揚; Deng, Tsung-Yang流行音樂產業向來是以「商業」作為考量,許多作品需要衡量其經濟產值最終得已成為傑作,但「文化價值」與「學術研究分析」也是這個產業非常重要的一塊拼圖。透過作品「理性」的學術研討,使整個作品的完整理念可以提供給後人做參考,使產業有更多層面的技術與架構,讓流行音樂的精神更加多采多姿。作為音樂創作者,從小的音樂背景不管是古典音樂科班出身或流行音樂產業應用碩士專班的學習,接觸到非常多經典的作品。在歷史的洪流中,讓研究者深刻的體悟到音樂在不同時期的風格呈現是多麼的浩瀚與偉大,也促使研究者將所學的專長「融合」進作品之中,使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可以展現出不同的風貌。《瘋狂玩樂派》這張專輯將古典音樂六種樂派各代表的曲目帶入六首歌曲的編曲之中,再透過詞曲創作使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得以共存,也期望提供實務操作與學術研究的分析來啟發未來的新進,可以有新的視野、新的突破探索出新的技法、風格或其他可能性,創作出更多永垂不朽的作品。Item 闕子婷低音管學位音樂會(2024) 闕子婷; Chueh, Tzu-Ting本場音樂會曲目選擇以經典為主軸,涵蓋巴洛克、古典、浪漫及現代樂派中低音管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三首重要的協奏曲。首先,巴洛克時期的韋瓦第 (A. Vivaldi, 1678-1741) 的《E小調低音管協奏曲,作品484》作為開場,旋律柔美,展現演奏者技巧及巴洛克協奏曲風格。接著,古典時期的柯策魯 (J. A. Kozeluch, 1738-1814) 的《C大調低音管協奏曲》,充分表現出歌唱性線條及古典協奏曲的特徵。在浪漫時期,韋伯 (C. M. von Weber, 1786-1826) 的《F大調低音管協奏曲,作品75》運用了歌劇手法,展現鮮明的風格對比和優美旋律。此外,還包括卡利沃達 (J. W. Kalliwoda, 1801-1866) 的《沙龍音樂,作品230》,展現低音管的浪漫魅力。最後,尚讓 (P. Jeanjean, 1874-1929) 的《前奏曲與詼諧曲》則營造出法式色彩,充分展現低音管各音域,是不可多得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