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Ru-Jer Wang"
Now showing 1 - 12 of 1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Issues on balancing quality with quantity of higher education(2007-01-01) Ru-Jer WangItem Ranking of Research 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aiwan(2010-06-04) Ru-Jer WangItem Social Class and Higher Education(2009-09-01) Ru-Jer WangItem 國小數學教師科技學科教學知識與社會網絡的延展與再思-以重構教學部落格為例(2012) 王玉蘭; Yu-Lan Wang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實施數學教學,並透過建構教學部落格,對其科技學科教學知識產生的影響與改變。本研究採用混合研究法之鑲嵌式設計,實施互動式電子白板於29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中,歷經為期二年的研究歷程,蒐集的質、量化資料包含:同儕觀察與自我檢核表、部落格對話、教學省思札記、學生數學日記、社會網絡分析矩陣等,並獲致下述的主要結論: (一)國小數學教師的科技學科教學知識﹝TPACK﹞的樣態繁複,其改變主要呈現在科技學科知識﹝TCK﹞與科技教學知識﹝TPK﹞兩個面向。 (二)本研究因教學部落格所形成的社會網絡,行動者具同質性、網絡成兩端發訊且整體網絡關係偏弱,有5位行動者位處結構洞、中心性相對較高,且形成四個次團體。14位行動者擔任中間人的角色,且扮演具有不同意涵的五種角色類型。 (三)國小數學教師的科技學科教學知識歷經四階段並依層級進行螺旋性發展。 (四)科技學科教學知識與社會網絡的螺旋性牽引使國小數學教師的科技學科教學知識與核心價值產生質變。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據以提出有關專業成長、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實施、建構部落格與後續研究的相關建議。Item 國小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一所國小校長與教師知覺差異之分析(2012) 張雅屏; Ya-Ping Chang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了解校長的實際領導行為及教師知覺校長實際領導風格的現況。本研究以一所國小為研究對象進行個案研究,透過訪談等方式蒐集資料,以了解個案校長的實際領導風格、教師對校長實際領導風格的知覺落,主要發現如下: 一、個案校長的學校經營理念為【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權】、【了解學校歷史,在既有基礎上規畫未來趨勢與發展】、【改善硬體設備與教學媒體】【開發新社團,培養孩子興趣】、【注重語文教育】、【衡量利弊得失,逐步漸進改進舊有成規】等方面,因職務上的不同,故校長與教師會有知覺落差的產生。 二、個案校長的權力運用為【運用科層體制、分工合作】、【依程序決議學校政策】、【成為教師的專家】、【與人為善、平易近人】、【了解教師狀況,提供教師協助】等方面,因做事方法與風格不同,故校長與教師會有知覺落差的產生。 三、個案校長的溝通行為為【以學生為中心,成為孩子的大玩偶】、【透過會議溝通彼此想法】、【兼採正式與非正式溝通】【能言善道】、【高EQ,情緒管理能力強】、【了解不同意見,適時調整作法】、【走動管理】、【藉由教學觀摩了解教師】等方面,因職務與表達方式不同,故校長與教師會有知覺落差的產生。 四、個案校長的決定行為為【以學生為中心,其利益優先】、【事前準備、事先布局、事後修正】、【尊重教師自主權,避免中途干預】、【舉辦相關研習,增進教師知能】、【堅持自身決定】等方面,因職務的不同,校長與教師會有知覺的落差。 五、個案校長的衝突管理為【傾聽對方意見,了解反對原因】、【意圖通過活化課程】、【將衝突公開化】、【要求教師不僅提出意見,更要提出改善方法】等方面,因職務與教育目標、理念不同,故校長與教師的知覺一致。Item 我國「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政策成效評估與影響之研究(2011) 陳俊吉; Jyun-Ji Chen「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是我國近年來一項重要的高等教育政策,也是一筆龐大的教育經費支出。本研究旨在評估和探究我國第一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政策之成效與影響,並剖析政策之問題及獲獎助大學與世界頂尖大學之差距。主要採用文件分析與質性訪談法,蒐集、分析官方與獲獎助大學公布之文件資料,以及獲獎助大學、非獲獎助大學之一級行政主管共計10位受訪者之看法,歸納研究發現並據以獲得結論,並針對主管教育機關,與國內大學院校發展提供具體建議。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挹注對我國優秀大學國際競爭力的提 升已有正向的助益。 二、獲獎助之大學在世界排名的名次都有明顯進步,顯示第一期「邁向頂尖大 學計畫」尚能達成政策目標。 三、「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有助於大學組織經營與運作的革新與再造,並可凝 聚追求卓越教育的向心力。 四、獲獎助大學在整體基礎建設、教研成果、人才延攬、產學合作等面向的水 準已有顯著的提升。 五、頂尖大學國際化仍應顧及外籍生質的提升,並積極建構國際化的校園環境 和本土化的紮根。 六、「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政策成敗,繫於齊頭式經費分配觀念的解構等四 項關鍵要素。 七、競爭性經費獎助模式有助於激勵大學間彼此的競爭和定位,但也有造成國 內大學發展的差距逐漸加劇之隱憂。 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對於我國高等教育學術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於「教 學與研究的拉扯」等三個面向上。 九、頂尖大學背負著社會期許,應發揮引領國內其他的大學發展,並回饋於社 會、國家,為全民福祉而努力。 十、「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尚有「政策目標與方向合宜,但資源仍未能集中投 注」等五項問題有待改善。Item 我國研究型大學指標之研究(2006) 蔡景婷; Ching-Ting Tsai本研究中,研究型大學係指擁有研究所教育、豐富的圖書及實驗設備、領導各學門研究的師資陣容以及高素質的研究生,並且能透過多方管道爭取經費之大學校院;且應達到研究型大學指標判定結果在水準以上的校院。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結果依據「輸入—過程—輸出」模式初擬指標,並採德懷術研究法進行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及德懷術實徵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結論及相關建議。Item 新移民子女國小國語文學習成就大型評量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12-??) 謝佩蓉; 曾建銘; 王如哲; 郭工賓; Pei-Jung Hsieh; Chien-Ming Cheng; Ru-Jer Wang; Kung-Bin Kuo本研究旨在透過大規模抽樣和利用標準化工具施測,以比較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國語文學習成就表現差異。研究對象為100 學年度在學之四、六年級新移民子女,並以非新移民子女為對照。經分層叢集抽樣,四年級新移民子女樣本數為4,001 人、非新移民樣本數7,835 人;六年級新移民子女樣本數為4,017 人、非新移民樣本數9,772 人。研究工具為國語文成就測驗與背景問卷,正式施測後,藉由樣本加權使其接近母群體,並以Jackknife 方法估計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學習表現標準誤,再計算其信賴區間,檢視學習表現是否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就讀四、六年級新移民子女之國語文學習表現,顯著地低於非新移民子女學習表現。四年級差距為大效果量、六年級差異效果量較小。不同水平知覺學校環境和學習表現相關不顯著;不同水平知覺班級常規、同儕關係和學習表現有部分相關。家庭因素方面,母親教養風格傾向為低度獨裁、中度寬容、或者高度開明權威,子女學習表現可能較高。個體相關構念對於學習表現的影響方面,正向自我概念與成功期望對於學習表現可能有助益,然而興趣價值和國語文的學習表現之間,不論四、六年級都沒有關聯性。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三項建議。Item 新移民子女國小國語文學習成就大型評量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5-12-??) 謝佩蓉; 曾建銘; 王如哲; 郭工賓; Pei-Jung Hsieh; Chien-Ming Cheng; Ru-Jer Wang; Kung-Bin Kuo本研究旨在透過大規模抽樣和利用標準化工具施測,以比較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國語文學習成就表現差異。研究對象為100 學年度在學之四、六年級新移民子女,並以非新移民子女為對照。經分層叢集抽樣,四年級新移民子女樣本數為4,001 人、非新移民樣本數7,835 人;六年級新移民子女樣本數為4,017 人、非新移民樣本數9,772 人。研究工具為國語文成就測驗與背景問卷,正式施測後,藉由樣本加權使其接近母群體,並以Jackknife 方法估計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學習表現標準誤,再計算其信賴區間,檢視學習表現是否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就讀四、六年級新移民子女之國語文學習表現,顯著地低於非新移民子女學習表現。四年級差距為大效果量、六年級差異效果量較小。不同水平知覺學校環境和學習表現相關不顯著;不同水平知覺班級常規、同儕關係和學習表現有部分相關。家庭因素方面,母親教養風格傾向為低度獨裁、中度寬容、或者高度開明權威,子女學習表現可能較高。個體相關構念對於學習表現的影響方面,正向自我概念與成功期望對於學習表現可能有助益,然而興趣價值和國語文的學習表現之間,不論四、六年級都沒有關聯性。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三項建議。Item 高等教育評鑑對我國學術自由之影響-以95年度系所評鑑為例(2007) 藍婉心; Wan Hsin,Lan高等教育評鑑對我國學術自由之影響 -以九十五年度系所評鑑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瞭解現行大學教師對於我國學術自由之看法,並探討高等教育評鑑對我國學術自由之影響以及現行高教評鑑運作之相關問題,研擬發展高教評鑑與維護學術自由兩者之平衡策略,並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以供相關機構及人員之參考。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採取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研究,首先針對九十五年度實施系所評鑑的十七所受評學校,發放問卷,針對大學教師及系所主管進行調查,共發出558份問卷,回收問卷計307,剔除填答不全及無效問卷等9份,共計有效問卷為293份,問卷回收率達,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10.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登錄與分析;其次,以自編之半結構訪談大綱,針對四位系所主管及兩位教師,共計六名進行訪談。 綜合文獻探討、調查研究與訪談研究發現,獲得以下之結論: 一、教師對我國學術自由意涵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分別為教學自由、研究自由與機構自主。 二、評鑑的實施造成系所過度強調外部評鑑的重要性,而喪失評鑑的自我改善之功能。 三、面對95年度首度實施系所評鑑,各系所對前置作業的準備時間充足與否,與系所成立時間的長短有關,歷史悠久的系所,由於資料檔案龐雜,需花較多的時間準備。 四、對於新成立的系所而言,尚處於探索與發展階段,無法於短時間內即反應某種程度的辦學品質與績效。 五、對於欲以系所評鑑制完整反映出系所的辦學品質,系所主管持較為保留的態度。 六、評鑑制度的設計與規劃在執行時所可能面臨到的困境在於:過度強調國際化、移植國外經驗與以及未將師範校院面臨轉型發展的困境列入評鑑指標規劃時考量。 七、高等教育評鑑進行初期不宜貿然與進退場機制作結合。 八、資深的大學教師,就高等教育評鑑對教學活動、學術研究以及機構自主的正向影響皆給予高度肯定。 九、不同職務的教師之意見傾向在「評鑑促使教學活動朝向標準化教學模式進行」、「評鑑的結果促使教師頻於調整教學內容」與「評鑑實施促使教師偏重研究工作而非教學活動」皆達到顯著差異。 十、系所主管在面對高等教育評鑑制度時,其感受以及對於績效責任的壓力,較一般教師來得強烈。 根據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研究者針對高等教育機構、教育主管機關、規劃高教評鑑之專責單位,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臚列如下: 一、高等教育機構在運作時應特別注意高等教育評鑑對於教學活動、學術 研究與機構自主所帶來的影響。 (一)在評鑑結果運用與經費補助之間,必須考慮評鑑結果不應成為經費 補助的唯一參考,以及評鑑結果不應該公布排名,以免造成大學的 惡性競爭。 (二)高等教育機構在援引企業管理模的同時,應注意避免過度的商業 化。此外,高等教育的產學合作必須有更明確的法源依據。再者, 引進商業行為的同時,也必須設有一套監督的機制。 二、對於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國家有義務維持高教評鑑與學術自由兩者的平衡關係,在必要時予 以協助。 (二)適時的挹注高等教育經費,亦有助於提升高教品質與水準,強化整 體高等教育在面對國際競爭力時,能有更充足的資源與利基。 三、對於規劃高等教育評鑑之相關單位的建議 (一)發展建立本土性高等教育評鑑指標,並依據每個學門之個殊性適度 修正評鑑指標之內容。 (二)輔導系所進一步瞭解高等教育評鑑的意義,增強系所對於高教評鑑 的知能。進一步將評鑑內化於機構之中,鼓勵其自我完成改善之目 標。 (三)高等教育評鑑實施之初始階段,不宜貿然與進退場機制作結合。 四、對於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內容方面 未來可更進一步滲入探討學術自由的各個層面,並逐一詳細分析與高教評鑑的關連性。 (二)在研究對象方面 可將研究對象擴充至一般公私立大學,或是九十六學年度的受評學校。以及針對大學教師評鑑再作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以確認高教評鑑是否真能對教師產生影響,以及究竟產生何種影響。Item 高等教育評鑑機構認證指標之建構(2011) 李政翰; Cheng-Han Lee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建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之認證(recognition)指標,以利引導高等教育評鑑機構之健全發展。研究方法包含文獻分析、專家效度評定以及模糊德懷術,研究工具為「高等教育評鑑機構認證指標調查問卷」,並以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及評鑑等三個領域之十三位學者專家為研究對象,對高等教育評鑑機構認證指標之內容進行重要性評比。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得到以下三項研究結論: 一、高等教育評鑑機構認證指標包含十一個層面及三十四個內容。 二、公平的申訴程序為最重要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認證指標層面。 三、評鑑委員之評鑑倫理及公正獨立之申訴機制為最重要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認證指標內容。 而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高等教育評鑑機構、高等教育機構等之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建構完善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認證機制。 (二)主動公布經認證通過之國外高等教育評鑑機構名單。 (三)研訂大學經認證之國內外專業評鑑機構認可的激勵措施。 (四)積極協助相關學會或組織累積評鑑實務經驗及確保其獨立性。 二、對高等教育評鑑機構之建議 (一)建立跨國性之品質保證網絡。 (二)積極參與國際性品質保證組織。 (三)規劃公正、獨立之評鑑結果申訴制度。 (四)提升評鑑小組委員之評鑑倫理。 (五)延聘熟稔國內高等教育制度之國外學者專家共同參與評鑑工作。 (六)於外部評鑑前要求受評對象進行自我評鑑。 (七)確保評鑑結果決定之透明度與公平性。 (八)提供受評對象積極性的改善建議。 (九)建立自我後設評鑑機制。 三、對高等教育機構之建議 (一)依據國外大學之辦學品質審慎選擇合作對象。 (二)依大學辦學需求審慎選擇國內外適合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為合作對象。 (三)主動積極申請國內外具聲望、制度健全且經專業認證之評鑑機構辦理評鑑。 (四)參考經專業認證評鑑機構之評鑑指標積極辦理自我評鑑。 此外,亦就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等三方面,對後續之研究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