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 Ching"
Now showing 1 - 20 of 5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不同工作型態與招募管道對夏日兼職員工留職差異之研究-以美國Six Flags Great Escape為例(2016) 黃挺彥; Huang, Ting-Yen休閒產業的工作型態有別於一般產業,為非全時性、非連續性且工作地點與時間是不可預測的,視為一種非典型工作型態,因此如何招募季節性員工並讓員工留職與回流且推薦他人成為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探討不同工作型態與招募管道對員工留職及推薦情形的差異。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分析工作型態相關文獻,利用檔案分析法分析臺灣及美國相關工作法令,最後於 2015 年 7 月至 8 月之間於美國 Six Flags Great Escape 遊樂園發放問卷且回收 108 份。分析方法使用 SPSS22.0 版進行描述性統計、集群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 檢定、典型相關及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 員工留職意願與工作氛圍、工作時數的滿意度以及招募資訊內容符合工作期望有高度相關;(2) 對工作型態滿意度越高的集群,其留職意願與推薦情形越高,有顯著差異;而不同招募管道對留職意願與推薦情形則無顯著差異;(3) 對工作型態有高滿意度的集群不論是利用內部招募或外部招募皆對留職意願有顯著差異,對推薦情形則無顯著差異。本研究建議為 (1) 企業或組織應以工作氣氛與工作時數為加強目標,以增加員工留職率與推薦情形;(2) 企業或組織在撰寫招募資訊內容應與工作實際情況相符。Item 不同形式之自然體驗活動對於目標轉換差異之研究-以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為例(2018) 蔡季軒; Tsai, Chi-Hsuan近年來,全臺經營環境學習場域的管理單位皆極力推廣自然體驗活動,藉由不同的活動形式呈現,帶給參與者多元的難忘體驗。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為政府機關利用生動解說及活動設計,導引民眾探訪森林,提供國人認識環境的學習場域。為因應現代網路普及化及網路平台的發展趨勢,中心於2015年開放線上報名系統,給予大眾更便利的服務,亦藉此利用網路流量分析掌握網站使用者行為,以更加掌握現有趨勢,提供更有效的行銷策略。本研究將線上報名自然體驗活動視為目標,探討此類型活動由原本的瀏覽轉換至報名活動,其活動本身的形式與目標轉換特性之關係,瞭解自然體驗活動由不同形式組合時的目標轉換差異,進而試圖藉由不同的活動形式及目標轉換特性預測其活動的目標轉換率,並另外直接透過不同的活動形式組合預測其活動的目標轉換率。調查時間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樣本為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舉辦過的主題活動,方法採用文獻分析及檔案分析法蒐集相關文獻;接著透過內容分析法將樣本依形式分類與利用Google Analytics分析網頁瀏覽量,並藉由統計軟體進一步處理分析。結論主要分為四項:(一)活動相當受歡迎,開放報名當天最多人報名,約三週報名額滿。(二)不同的活動,其累計瀏覽量與目標轉換特性差異大。(三)目標轉換特性有效預測活動開放報名後額滿天數。(四)不同參與者特性之自然體驗活動,透過不同的活動形式組合,預測其目標轉換率有所差異。實務上建議:(一)依不同形式組合設計多元化的活動。(二)設計網頁能區隔各活動,擷取更精準的流量。(三)善用推播廣告,提升知名度及網頁瀏覽量。Item 不同特性的網路遊戲參與者對網路遊戲犯罪行為知覺差異之分析(2016) 王貞惠; Wang, Chen-Hui近年來網路遊戲變成熱門的休閒活動,卻衍生不少犯罪問題。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遊戲特性與犯罪行為之關係。目的:1. 瞭解目前網路遊戲及參與者的現況;2. 瞭解網路遊戲參與者認同之遊戲特性;3. 瞭解網路遊戲參與者犯罪知覺情形;4. 分析遊戲參與者人口統計變項與網路遊戲特性之關係;5. 探討遊戲參與者人口統計變項與網路遊戲犯罪行為知覺之關聯;6. 分析網路遊戲特性集群與遊戲犯罪行為知覺之關聯。研究方法以文獻整理、新聞分析與網路問卷調查,在2015年9月期間取得有效樣本401份。分析方法使用SPSS20.0版進行描述性統計、集群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卡方檢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1. 網路遊戲參與者人口可依特性分為「重度資深經濟型玩家、中度年輕玩家、輕度高學歷玩家」;2. 網路遊戲參與者認同之遊戲特性可分為「簡單小遊戲型、角色主題任務型、連線對戰社群型、全面重視型」;3. 犯罪知覺接近程度依序為外掛程式、買賣詐欺、假冒身分竊取帳密虛寶、社交工程、冒用名義申請帳號或購買點數。4. 不同人口集群在競爭挑戰性、匿名性、虛擬性上有差異,與遊戲特性集群有顯著相關;5. 遊戲參與者人口集群與身份竊盜、利用工具、其他衍生之犯罪有顯著相關;6. 網路遊戲特性集群與身份竊盜、遊戲詐騙、利用工具、利用系統漏洞有顯著相關。研究建議根據研究結論之遊戲人口、特性以及常見犯罪以及特性與犯罪相關的元素,作為遊戲玩家、遊戲公司以及犯罪調查上之參考;後續研究上建議可加入訪談、田野調查以及實際參與的研究方式,深化研究內涵。Item 不同著陸頁面類型之內容差異與瀏覽行為差異之研究—以2018臺灣燈會官方網站為例(2020) 黃崇皓; Huang, Chung-Hao網路已為遊客蒐集資訊的主要管道。旅遊目的地網站的著陸頁面更是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以2018臺灣燈會官網為例,研究旅遊目的地網站著陸頁面類型為何、不同類型著陸頁面的網頁內容差異與瀏覽行為差異情形。研究方法首先以文獻探討著陸頁面分類,以及歸納旅遊目的地網站著陸頁面應具備內容,接著透過內容分析法將熱門以及冷門著陸頁面進行分類,並探討不同類型著陸頁面內容差異,最後以文件分析法,分析2018臺灣燈會官方網站2017.11.01~2018.03.11 的網站日誌資料,瞭解不同類型的著陸頁面,其瀏覽行為的差異情形。研究結果顯示:一、2018臺灣燈會官方網站的著陸頁面類型分為熱門導覽著陸頁面、熱門內容著陸頁面、冷門導覽著陸頁面以及冷門內容著陸頁面。二、在著陸頁面內容方面,設計構面與互動構面,熱門與冷門著陸頁面大致一樣,資訊構面,熱門著陸頁面則具備食宿推薦、購物娛樂、交通資訊等項目,冷門著陸頁面則無。三、冷門內容著陸頁面的瀏覽行為數據最為優秀。熱門著陸頁面在網站停留時間顯著低於冷門著陸頁面,熱門內容著陸頁面在網站停留時間顯著低於冷門內容著陸頁面。Item 不同顧客層對民宿網路訂房資訊需求差異之研究(2016) 戴菁鈴; Tai, Ching-Ling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不同顧客層對民宿網路訂房的資訊需求差異。根據文獻回顧得知,性別、年齡、學歷、上網頻率、職業及個人平均月收入所得皆對網路的資訊需求有所差異。研究方法採用量化的問卷調查,根據交通部觀光局全臺民宿顧客總人數進行抽樣,調查地點在交通部觀光局公告的合法民宿、背包客棧、民宿協會及網路社群論壇平臺,調查期間為2015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有效樣本共385份。本研究結果發現:ㄧ、民宿網路訂房顧客多為女性學生,依特性可分為「小資學生族、中產工蟻族、黃金都會族」;二、民宿網路訂房資訊需求重視「網頁搜尋、房型特色、個資安全、住房須知、需付費用、完成通知」;三、不同民宿網路訂房顧客特性集群在「特色風格、觀光風景、分類分級、一般特色、需求註明、刷卡付款」有顯著差異。本研究建議民宿業者及訂房網站建置者在規劃網路訂房時作為參考方向,並在整體效益上發揮最大的綜效。Item 亞洲首都城市綠地互動對地方意向之影響:臺北與首爾(2024) 金蘭倞; Kim, Lan-kyung自然接觸有助於提升都市居民的福祉,故都市綠地逐漸成為研究的焦點。本研究旨在探討綠地類型在綠地互動與都市空間的綠地地方意象間的調節效果。研究範圍為兩個亞洲重要的首都-臺北和首爾。本研究中,都市綠地類型被劃分為四種獨特的類型:小型綠地、鄰里公園、多功能公園和綠色走廊。研究利用綠地互動作為一個關鍵預測變項,來制定都市環境中的綠地地方意象,考慮到心理、物理、社會和環境等多個維度,其目的是評估不同人口特徵與綠地的關聯,如何影響綠地地方意象的各個層面,例如地方品牌、地方視覺形象、地方聲譽、地方感和地方身份。研究使用部分最小平方法-多組分析方法,通過有立意取樣從臺北(536份)和首爾(400份)。研究發現:首先,兩個城市的居民一致認為心理和環境綠地互動對地方意象有強烈的影響,物質和社會綠地互動與地方意象有部分相關。其次,綠地類型在兩個城市中幾乎沒有調節綠地互動與地方意象之間的效果,這表明都市居民將綠地視為自然的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超越了其各種形式和大小。最後,臺北和首爾在地方意象的特定構造上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在社會和環境綠地互動方面,首爾居民與地方意象的聯繫比臺北居民更為緊密,兩個首都之間的群體差異證明不同年齡的影響力。研究結果顯示,兩個城市在綠地互動的心理和物質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在社會和環境元素上,觀察到了顯著差異。在臺北,管理和成長世代的綠地互動低於建立世代,表明在該城市年齡與社會綠地互動之間存在負相關。相反,在首爾不同世代的社會綠地互動值相對一致,表明年齡的影響不大。同樣,對於綠地環境方面的重要性,臺北的老一代顯示比年輕一代低,而在首爾這些值在各個年齡組中保持一致,表明年齡並未顯著影響首爾的環境綠地互動。本研究證實綠地互動與地方意象之間的影響關係,並強調了綠地互動的直接效果不需要綠地類型的調節,確認都市綠地作為自然本身的體現。此外,研究觀察到臺北和首爾之間綠地感知的細微差異,可歸因於不同的文化、環境或社會背景。這些發現對於都市綠地的地方形象理論框架有貢獻,並提供關於都市自然環境的整體視角。本研究可為未來城市土地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建議,有助於促進永續城市管理和發展。Item 以動態生活生態模式探討鄰里環境、運動健康信念、身體活動與健康狀態(2017) 顏心彥; Yen, Hsin-Yen動態生活型態在健康促進與預防疾病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動態生活生態模式,探討臺灣地區鄰里環境、運動健康信念、身體活動與健康狀態之關係。研究方法在資料收集上使用政府開放資料與問卷調查,研究對象以配額抽樣臺灣地區18歲以上無身心障礙之居民,整體回收有效問卷為1228份,問卷內容包含身體活動鄰里環境、運動空間可近性、運動健康信念、國際身體活動量表、SF-12健康量表與人口背景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典型相關分析、羅吉斯迴歸分析以及偏最小平方法路徑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高政策環境居民其鄰里環境可行走性、交通身體活動量與自覺心理健康也顯著高於低政策環境居民,其身體質量指數與診斷三高情形顯著較低;鄰里環境與運動利益可顯著正向預測、運動阻礙可顯著負向預測從事動態生活之機率;動態生活型態者有高血脂、體重過重之機率低於從事非動態者,而從事動態生活型態者有心血管代謝風險之機率是從事非動態生活型態者之68%;鄰里環境、運動健康信念對身體活動有正向影響、身體活動則對生活品質有正向影響。身體活動的決定因素是運動健康信念、鄰里與政策環境,而維持動態生活型態可對生活品質與心血管代謝健康有正面影響,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給個人心理、環境、相關政策之參考,促進身體活動是最重要的因素,進而達到健康促進之目標。Item 以政策行銷角度探討社群媒體議題設定與保安林森林價值傾向關係之研究(2021) 吳亭樺; Wu, Ting-Hua由於過去法令限制,民眾對保安林較陌生。為了推廣保安林及順應web 2.0趨勢,林務局選擇在Facebook等社群媒體進行有關保安林相關議題設定的宣傳。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在政策行銷角度之下,大眾對社群媒體上保安林議題設定與森林價值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於2020年10月4日至2020年10月18日以羅東林區管理處管轄的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保安林地18(含)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並進行調查,總計回收有效樣本為381份。結果發現: 一、在保安林的議題設定,大眾對保安林的議題是感興趣,但實際上未參與保安林活動的人達9成,達8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現居地是否有保安林;議題設定的管道上,相較網路管道,以電視新聞最多。二、森林價值傾向的五個構面中,大眾最為贊成的是生態價值傾向。三、政策行銷的「合法權威性」、「成本」與森林價值中的「生態價值傾向」、「精神價值傾向」、「文化價值傾向」之間的關係為高度相關;「政策分析」與「人力」與「實用價值傾向」之間的關係為高度相關。本研究結論分為三點:一、大眾對保安林的議題感到支持,但較無付出實際行動參加保安林活動。二、現今大眾認為森林是多元價值的,再也不以人為本。三、維持森林的生態價值,主要倚靠法律規定及花費成本;保安林林下經濟議題對森林所產生的實質利益相互關聯,也與投入人力相關。本研究建議中,實務建議分為三點:一、多與地方政府或者NGO團體合作推廣保安林相關活動。二、提高大眾對於守護保安林的自發性。三、針對傾倒廢棄物在保安林,可加重罰則。研究建議分為三點:一、調查認養或推動保安林持續一段時間的當地社區對於保安林議題的態度,與對於森林價值的看法。二、對非官方議題傳播管道進行議題推廣策略分析(例如關鍵字等)三、可針對兒童族群做為調查。Item 以潛水業者角度探討休閒水肺潛水活動歷程中的風險管理之研究(2023) 張恩蒨; Chang, En-Chien在台灣參與休閒水肺潛水的風氣日益興盛,潛水業者的風險管理便顯得相對重要。本研究目的以潛水業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從事休閒水肺潛水之活動歷程與風險管理間的關係。研究方法透過質性研究中的半結構式深入訪談,取得5名潛水業者對於休閒水肺潛水活動歷程中的作業現況與風險管理之經驗後並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潛水業者從事休閒水肺潛水的活動歷程分為潛季期間的前置期報名、集合期準備、活動期潛水、結束期維護等階段,以及非潛季期間的淡季期籌備階段;二、潛水業者從事休閒水肺潛水活動歷程中面臨變數最大的是人為風險;三、潛水業者在前置期報名階段,對於環境風險的策略運用較為積極,在集合期準備階段對於人為風險的策略運用則較為謹慎;四、潛水業者的風險管理檢討方式涵蓋定期與不定期檢討兩大部分,尤其將員工前線作業狀況,視為風險管理檢討之重要依據。本研究指出休閒水肺潛水活動歷程與風險管理的分析,建構一套連續性的系統化管理作業,以利潛水業者更全面的安全經營管理。建議後續研究可著重於內部作業或非潛季期間作業,藉以瞭解潛水業者風險管理之歷程全貌。Item 以科技輔助訓練桌球基本技術之訓練設施及設備(2022) 江卉瑄; Chiang, Hui-Hsuan隨著新興科技不斷進步,許多球員在進行技術訓練的過程中結合科技的輔助,便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此,本研究目的為瞭解基層桌球訓練場地之選手、教練與場地管理者,對於科技輔助訓練桌球基本技術之訓練設施及設備指標的觀點,並探討其指標建構的優先性。本研究之研究方法透過「內容分析法」建構科技輔助訓練桌球基本技術之訓練設施及設備的指標與層次,並運用「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針對在臺灣具經驗且符合相關條件的 3 位基層選手、3 位基層教練與 3 位場地管理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研究結果顯示,基層選手最為重視科技輔助桌球基本技術訓練指標,而教練與場地管理者最為重視桌球基本技術訓練空間指標。整體而言,三種角色最重視的指標為桌球基本技術訓練空間,其次為訓練場地附屬設施及設備。本研究可作為相關從業者在建立科技輔助桌球基本技術訓練場地的參考依據,以提升場地規格與訓練品質,改善基層訓練環境。Item 保安林提供社區休閒運動場域機會評估指標之建構(2022) 黃奕茹; Huang, Yi-Ju臺灣全島約有58.5%土地被森林所覆蓋,其中保安林約占林地面積22%,有別於過去林業以木材生產為主,現今逐漸轉為分享森林服務價值,而保安林也從管制走向開放,因此本研究目的為評估保安林作為社區休閒運動場域之適切性,希望提供社區一個適合各年齡層的民眾隨時都能夠從事身體活動的社區生活場域、建構保安林提供社區休閒運動場域機會之評估指標並實際應用指標於排序保安林。研究方法以層級分析法建構社區休閒運動場域機會評估指標,並運用地理資訊系統與政府開放資料進行分析,將林務局新竹林管處已編列保安林進行排序比較,研究結果將評估指標共分為自然指標、社會指標、政策指標與保安林指標等四構面及17項子構面,其中自然指標構面最為重要。研究結論為根據評估指標權重進行計分後,較適合發展為社區休閒運動場域之保安林共有12處,可供保安林相關單位作為政策施行之參考。Item 健康塑身App使用者回饋與更新對評價變化之關係(2021) 賴維祥; Lai, Wei-Shiang近年健康塑身類App使用人數提升,平台上健康塑身App也呈增加趨勢,過去研究指出使用者回饋與更新分別能提升App評價,但未釐清三者之關係。研究目的為透過內容探勘與統計分析方式探討熱門健康塑身類App中使用者回饋、評價與更新三者之關係,使用關鍵字擷取系統萃取使用者回饋中的評論內容,並分析App更新版本釋出後的使用者回饋與評價之變化。蒐集2020年9月1日Google Play的「健康塑身」類別前100名熱門App之頁面資訊作為研究對象,後續至2021年3月1日總共 6個月為研究時間範圍。研究工具為CATAR內容探勘工具、關鍵字擷取系統、SPSS統計分析軟體與SmartPLS。結果發現健康塑身App內容可分成鍛鍊、監測與日記三類型,使用者正負評中多在意資訊與系統品質方面的問題。整體使用者回饋對於評價有直接影響,更新不具中介效果,研究結果有助開發商能針對使用者回饋、評價與更新三者變化提升產品與服務,並應用於不同類別的App研究。Item 國小高年級學童體育課程自評學習成效對運動休閒參與特性影響之研究(2012) 姚大偉; Yao, Da-We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體育課程自評學習成效對運動休閒參與特性之影響。目的:一、瞭解學童體育課程自評學習成效之情形;二、分析學童運動休閒參與特性之現況;三、探討學童體育課程自評學習成效對運動休閒參與特性之影響。方法:以新北市及臺東縣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母群體,透過分層隨機及叢集抽樣的方式將兩地配額相當人數,於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間進行問卷調查,並取得有效樣本474份,茲應用項目與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卡方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考驗以及集群分析,進行本研究之統計方式。結果:一、人口背景變項分布以男性、六年級、家長為大學專科程度、鄉村地區(臺東縣)學童為多數。二、多數運動項目之體育課程自評學習成效介於「普通/學得很好」之間,並以躲避球、水域活動、羽球、田徑四項具有較高知覺,且可分為「低學習成效群」、「水域活動成效群」、「球類運動成效群」三群。三、多數運動項目之運動休閒參與特性介於「偶爾參與/普通」之間,並以躲避球、田徑、水域活動、羽球、籃球五項具有較高知覺,且可分為「低運動參與群」、「高學習單元群」、「低學習單元群」三群;學童從事時間多為晚上時段與週末假期,其週間平均參與時數為0.63小時、週末為1.51小時。四、體育課程自評學習成效集群與運動休閒參與項目集群不具關聯性,但對運動休閒參與時間具有顯著差異(p<.05),且「水域活動成效群」與「球類運動成效群」之運動休閒參與時間高於「低學習成效群」。建議:一、政府單位可針對各版本體育教材內容作更精細的審視與修正;二、學校單位宜透過體育課程之教學強化學童運動休閒參與的觀念;三、家長應多給予學童充足的時間與機會從事運動休閒活動。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之使用後評估研究(2006) 吳怡君; Wu, I-Chu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為師生各項體育活動之主要空間,提供各項體育教學活動、運動代表隊訓練活動以及課餘不同種類的休閒活動空間。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之使用現況以及其體育教學、運動訓練、休閒活動之需求,並圖將研究結果呈現予原始規劃設計者以及場地管理者以弭平設計管理與使用需求之差異;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運用使用後評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方法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進行現況調查,並針對在此進行之體育教學活動、運動訓練活動以及休閒活動之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團體訪談,訪談後整理訪談內容,進行編碼、歸納及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使用頻繁,老舊不敷使用之設施設備需汰舊換新,原始設計之不足需補以規劃輔助設備,需加強規劃管理機制以維護使用者權益。 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體育教學資源之提供略顯不足、取得不易。 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運動訓練資訊傳達不易、獨立訓練環境有待加強。 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休閒活動時間空間機會供不應求,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 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室內綜合球場之設置值得正面肯定,但各項服務多限於體育教學時間,課餘時間之運動訓練及休閒活動服務尚屬起步階段,仍有改善空間。 針對以上結果,本研究建議: 一、應汰舊換新各項不堪用之器材設備、添購所需器材設備及增設或開放必要之設施設備。 二、對原始設計之不足應輔以附加設備予以彌補、重新調整加工加以改善、增設增建設施及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三、對規劃管理機制建議應建立完整的維修保養機制以延長設備器材的使用壽命、加強使用者及管理者教育避免設備器材的損壞、針對既有設施加強管理避免空間浪費、滿足體育教學資源需求、健全運動訓練環境以及改善休閒活動品質。 四、對後續研究建議以量化研究持續瞭解國立臺灣師大室內綜合球場之使用滿意度、對相關體育運動設施進行使用後評估研究及對其他室內綜合球場進行研究加以比較以建立評估準則。Item 國際數位遊客現地旅遊資訊搜尋行為之研究-網站使用分析與質性分析綜合研究(2019) 夏秉楓; Hsia, Ping-Feng網際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資訊搜尋行為,對旅遊資訊搜尋行為來說,線上與現地的資訊搜尋更加蓬勃,然而現階段的研究較少從行為面向來探討相關議題;因此,本研究目的主要有兩個面向:一是探討國際數位遊客現地旅遊資訊搜尋行為,二是探討國際數位遊客於旅遊目的地官方網站的資訊搜尋行為。研究方法亦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透過深度訪談進行調查,調查期間為2017年6月20日至2017年9月29日,總共訪談了25位研究參與者,以內容分析整理歸納出研究結果;第二部分透過網站使用分析工具Google Analytics進行分析與調查,資料擷取期間為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總共擷取了959,855個工作階段,依據GA報表、t檢定以及集群分析整理歸納出研究結果。 根據訪談結果發現國際數位遊客的現地旅遊資訊搜尋行為包括: 一、在旅遊資訊需求方面,現地旅遊資訊需求為功能、享樂以及創新需求; 二、在旅遊資訊管道方面,現地旅遊資訊管道有搜尋引擎以及行動裝置應用程式; 三、在旅遊資訊資源方面,現地旅遊資訊資源包括實體網絡與網際網路的人際資訊來源; 四、在旅遊資訊搜尋策略方面,影響因素包含搜尋工具的採用、旅遊資訊語言友善情性以及旅遊前資訊搜尋程度;現地旅遊資訊搜尋策略整體來看是任務導向。 而根據網站使用分析結果發現國際數位遊客於旅遊目的地官方網站的旅遊資訊搜尋行為則包括: 一、國際數位遊客主要在旅遊目的地官方網站進行旅遊規劃階段之資訊搜尋;旅遊目的地官方網站扮演旅遊資訊樞紐的角色; 二、旅遊目的地官方更加吸引非現地旅遊資訊搜尋之遊客使用,其展現出對旅遊目的地官方網站較高的黏著度; 三、國際數位遊客於旅遊目的地官方網站之旅遊資訊搜尋行為,可分為任務導向以及探索導向兩種類型之資訊搜尋行為;任務導向之資訊搜尋行為較狹窄且深長,而探索導向之資訊搜尋行為較廣且淺層; 四、國際數位遊客於旅遊目的地官方網站所瀏覽網頁類型,可分為旅遊資訊目標網頁、旅遊資訊探索網頁以及旅遊資訊大眾網頁;任務導向之國際數位遊客較常瀏覽旅遊資訊目標網頁,探索導向之國際數位遊客較常瀏覽旅遊資訊探索網頁,而旅遊資訊大眾網頁是兩種國際數位遊客皆會瀏覽的網頁。 依據研究發現,在學術方面建議增加現地旅遊資訊搜尋行為之探討、重新檢視旅遊現地階段的資訊搜尋行為意涵,並且加強網站探勘分析技術之結合,以更完整揭露現地旅遊資訊搜尋行為之樣貌。在實務方面建議旅遊目的地官訪網站能夠串連其他旅遊相關網站與管道,並且根據不同的旅遊資訊搜尋行為模式,進行網站架構與功能的設計;而為吸引國際數位遊客之使用,應用多媒體呈現旅遊資訊,以及客製化搜尋功能的加強;除此之外,針對不同國家的國際數位遊客,旅遊目的地官方網站需要在不同的資訊管道上曝光,才能達到觸及的效果。Item 家族企業公司治理與盈餘管理關聯性之探究—以中國為例(2016) 李靜; Li, Ching家族企業因其股權結構使代理問題與非家族企業有所不同,進而影響家族企業盈餘管理行為。本研究以中國上市家族企業為樣本,分別檢視兩權分離程度、家族企業有否接班壓力,以及獨立董事兼任比例對中國家族企業盈餘管理之影響。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兩權分離程度愈大,家族企業盈餘管理程度愈低,此結果與本研究之預期不一致。然家族企業有否接班壓力及獨立董事兼任比例對家族企業盈餘管理行為並無顯著影響。Item 建構臺灣運動員品牌形象模型之研究-以戴資穎為例(2021) 徐乙丹; Hsu, I-Tan運動員以個人品牌方式作為自身的經營為現今的趨勢,臺灣超馬運動家林義傑:「我想讓臺灣年輕人知道,只有品牌才有未來。」本研究參考過去文獻及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整理出運動員品牌形象的構面,量表參考Arai (2010) 提出的運動員品牌形象量表 (Scale of Athlete Brand Image, SABI),經語意修正後進行預試,正式問卷的有效樣本為423份,回收資料以SPSS24.0及SPSS AMOS 24進行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論為:(一) 運動員建立品牌形象的三個構面為:運動員表現、運動員外觀,以及運動員場外生活風格。(二) 三個構面在不同人口變項的認知差異上,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在年齡、學生與非學生類別、追蹤運動員年資上,僅運動員外觀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結論可提供欲從事運動員經紀人行業以及運動員個人參考。Item 從平台參與者觀點,建構行動健康應用程式規範指標(2022) 黃子峻; Huang, Tzu-Chun從行動健康應用程式 (mHealth App) 來獲取健康促進相關資訊,雖然便利,卻也產生個資外洩、假消息等爭議,因此,本研究整合 mHealth App 平台生態系中的參與者,對於平台規範的觀點,作為未來管理者訂定規範的基礎,故本研究目的為了解消費者、產出者以及管理者,對於平台規範指標的觀點,並探討其規範指標建構的優先性。本研究係透過「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運用資訊倫理規範面向建構平台規範指標,並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了解平台參與者們對於平台規範指標的想法,以及各指標在建構上的重要性。研究發現,mHealth App 中的消費者與管理者,最為重視平台的隱私權規範;產出者最為重視財產權規範。整體而言,因 mHealth App 所蒐集、應用的資料有其特殊性,使平台參與者認為應優先建構隱私權規範指標,其次則為精準性規範指標。本研究提供分析平台管理規範之架構,未來平台規範將成為平台發展的關鍵因素,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根據不同平台生態系的特性,修訂、建構其平台規範,以提升平台的網路效應。Item 從組織學習觀點探討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以人員培力活動為例(2018) 陳怡君; Chen, Yi-Chun林務局自94年起,規劃建置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致力營造優質的環境教育基地,至98年止,完成全國八處自然教育中心建置並對外提供服務。期間致力於打造人與森林良善互動的自然場域,運用現有森林育樂相關場域,導入專業人力,系統性發展課程方案;為配合行政院推動「型塑學習型政府行動方案」,並締造林務局更優勢的競爭力,林務局於95年6月9日設置組織學習推動委員會,同年7月4日正式發布林務局組織學習計畫,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檔案分析法,以組織學習之觀點分析自然教育中心2012年至2017年辦理之69場次內部專業研習課程,由人員培力之角度,以組織學習理論中學習型組織觀點探討自然教育中心。Item 心肺適能訓練戶外環境要素之研究-以步道環境為例(2023) 曾景泰; Tsang, King-Tai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20年針對全臺灣地區運動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大多數人口從事戶外休閒運動,主要從事散步/走路/健走為最主要的運動項目。從過去的研究中可以知道心肺適能是評估個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體適能運動的重點。但是針對進行戶外進行心肺適能的運動環境卻沒有太多深入的討論,比較著重個別探討運動效能的相關文獻,較少討論進行戶外的心肺訓練時環境要素對運動參與者的影響。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心肺適能訓練的概念帶入戶外步道環境的要素條件,探討在戶外進行心肺適能訓練時需要之步道環境的需求,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觀察法對9位受試者在室內與戶外進行中強度心肺適能訓練,訓練完成後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把訪談內容編碼歸類分析。結果:一、戶外心肺適能訓練主要運動期運動自覺強度比室內高,心跳率沒有顯著影響;二、戶外中強度心肺訓練環境中,步道因子方面步道路線規畫以循環式路線為主;場域因子方面,環境的整體氛圍的營造上要有不同的風景變化;三、¬戶外中強度心肺適能訓練的運動自覺強度比室內較強,主要影響心肺適能體驗的步道因子是坡度與鋪面;場域因子方面環境的氛圍最影響到他們進行運動的感覺。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