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翠蓮"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大正民主與臺灣留日學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3-12-??) 陳翠蓮; Tsui-Lien Chen一般認為1920年代臺灣興起近代政治運動,是受到大正民主風潮的影響。但是,何謂「大正民主」?大正時期有何重要思潮?又如何影響臺灣的反殖民運動?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卻很少。本文梳理大正民主時期的各種思想流派後發現,當時的主流思潮是折衷的自由主義、有限的民主主義,妥協於日本帝國架構與天皇體制,強力批判日本帝國主義擴張政策被視為過於激進。這些被稱為右派的保守派人士關心殖民地問題,要求改善殖民地統治,使之永遠為帝國領土。相反的,社會主義者因為錯誤的判斷,以為俄國革命成功、日本群眾運動興起,認為實現階級革命即將實現,因此,對殖民地問題並不關心。在此情況下,臺灣留學生較接近右派的自由主義者,並且從中取得思想資源。同時,大正民主時期日本言論界批判殖民壓迫,關切的焦點是朝鮮、滿洲、中國,臺灣問題極少受到關注。臺灣留學生的回應戰略是,儘可能擴大聯合對象,左派走國際主義路線,與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等亞洲各國人士互動,更與朝鮮、中國無政府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攜手組織團體;右派也與朝鮮人合作辦刊物、相互聲援。20年代反殖民運動中的跨國合作情形,超乎想像,值得進一步研究。Item 大正民主與臺灣留日學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3-12-??) 陳翠蓮; Tsui-Lien Chen一般認為1920年代臺灣興起近代政治運動,是受到大正民主風潮的影響。但是,何謂「大正民主」?大正時期有何重要思潮?又如何影響臺灣的反殖民運動?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卻很少。本文梳理大正民主時期的各種思想流派後發現,當時的主流思潮是折衷的自由主義、有限的民主主義,妥協於日本帝國架構與天皇體制,強力批判日本帝國主義擴張政策被視為過於激進。這些被稱為右派的保守派人士關心殖民地問題,要求改善殖民地統治,使之永遠為帝國領土。相反的,社會主義者因為錯誤的判斷,以為俄國革命成功、日本群眾運動興起,認為實現階級革命即將實現,因此,對殖民地問題並不關心。在此情況下,臺灣留學生較接近右派的自由主義者,並且從中取得思想資源。同時,大正民主時期日本言論界批判殖民壓迫,關切的焦點是朝鮮、滿洲、中國,臺灣問題極少受到關注。臺灣留學生的回應戰略是,儘可能擴大聯合對象,左派走國際主義路線,與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等亞洲各國人士互動,更與朝鮮、中國無政府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攜手組織團體;右派也與朝鮮人合作辦刊物、相互聲援。20年代反殖民運動中的跨國合作情形,超乎想像,值得進一步研究。Item 白色恐怖中的非政治罪名案件─以陳翠玉被控案為例(2024) 許琇婷; Hsu, Hsiu-Ting近年來,因為政治檔案的開放,使白色恐怖案件的研究成果豐富,然而目前研究的白色恐怖案件大多屬於政治罪名的類型,如外患罪、叛亂罪、匪諜罪等。同樣曾對人民帶來影響的「非政治罪名案件」的迫害,卻鮮少討論。「非政治罪名案件」是指被告雖然以非政治罪名被判罪,但從起訴、審理至判決的過程,卻都帶有政治意義者,而這樣的案件在威權時期並非特例。本文分析歷史上較為著名的非政治罪名案件後,歸納出如下特點:一、通常以公訴罪名起訴,如貪污、偽造文書、圖利他人等,讓司法體系或調查局介入調查。二、挾帶人事異動,常透過免職等手法將受害者排除於原有組織之外,達到整頓或接管組織的目的。三、同時進行輿論操作,影響受害者名聲、地位。 本文所討論的陳翠玉便曾遭遇「非政治罪名案件」的影響。出生於日治時期彰化的陳翠玉,在彰化女高畢業後即赴日本東京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St Luke‘s College of Nursing)學習公共衛生與護理專業,並取得護士資格。自一九四一年返臺擔任臺北保健館的公衛護士後,便投身臺灣護理界,推動護理專業與護理教育的發展。此後還曾任職於民政處衛生局、臺北醫院護理部,同時協助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WHO以及美援會在臺的護理改革。一九四九年,就任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隔年任臺大醫院附設高級護理職業學校(簡稱臺大護校)校長,並著手推動台大護理系成立。然而在一九五五年、一九五六年,陳翠玉兩度遭密函檢舉違不是任教師,並控以貪污瀆職罪,最終雖於司法審判中獲判無罪,但陳翠玉亦已萌生去意,自此離開臺灣護理界,轉而以「Stella Landauer」的名字,投身泛美衛生組織(PAHO)在中南美洲的護理建設工作。 本文分析一九五五年、一九五六年陳翠玉二度被密函檢舉為不適任教師時所留下的政治檔案、情治機關調查報告及時人口述、新聞等資料發現:陳翠玉除了表面上來自校園內的檢舉外,更重要的是有來自於黨部的監控意見,以及輿論攻擊的操作。證實了自一九五○年代中國國民黨完成政黨改造後,確實高度滲透並掌控臺灣社會。這導致恐怖統治,不僅是以政治罪名案件的型態出現。威權體制之下,意識形態一元化,只要思想或行動與該意識形態相左,都可能遭到權益上的侵害,而非政治罪名的控訴便成為常用的手法。Item 美軍在臺灣:冷戰下的日常生活(1951-1979)(2020) 詹孟桐; Chan, Meng-Tung戰後,美國文化對臺灣的影響非常廣泛且深刻。目前學界針對美國與中華民國兩者在政治上、外交上的討論已汗牛充棟,但是美軍與臺灣社會互動的研究卻是少有人討論。為解決上述問題,本論文透過官方檔案、口述歷史、歷史報紙、文學作品等材料,將視角放在臺灣社會生活史層面上,分析美軍的日常生活如何滲透至臺灣大眾生活。 在中美政治操弄下,美軍在臺灣建立專屬美軍的空間提供美軍生活所需及休閒娛樂,使得在臺灣服役期間美軍與其家眷仍然過著猶如在美國般地生活,而美軍的美式日常生活成為臺灣社會追逐的目標。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與美軍交往的臺灣人。此類臺灣人指在美軍公、私領域裡工作的臺灣人,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美軍空間從事低階勞力的臺灣人,如美軍宿舍的幫傭、美軍俱樂部的服務生等美國工;另一種是利用與美軍的人脈網絡發展高資本生意的企業家。他們皆是因美軍駐臺形成的「美軍經濟」而生的美國工。然而,無論是低階勞動者或是企業家都擺脫不掉由美式所領銜的消費文化。美軍駐在使臺灣社會受到軍事化影響成為一個半軍事化社會。 本文口述資料充斥著對美軍不同的記憶,呈現出臺灣對美軍有著矛盾態度。筆者將本章的口述資料分為官方記憶、社會記憶和群體記憶。官方記憶強調中美同盟的政治意涵;社會記憶所呈現的美軍形象卻充滿犯罪;群體記憶毫不掩飾表達他們對美軍的欣賞與讚嘆。美國工藉由與美軍的認識經驗得到對美軍正面的評價,進而「生產」出他們的「美國觀」。這說明群體記憶為何一面倒地呈現美軍的正面形象。 臺灣社會透過美軍理解美國,這個過程仰賴美國工扮演將美式日常生活「轉介」出來臺灣社會的中介者角色。美國的軍事部屬波動臺灣大眾,美國駐軍對臺灣的影響除了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外,同時也出現緊張關係。隨美軍來的美式消費文化與習慣影響其周邊,透過中介者的轉介逐漸形成的地下黑市。臺北、高雄的晴光與堀江市場誕生與擴張代表著黑市結構規模化,黑市問題無法獲得根本性解決的關鍵在於美軍物資的炙手可熱。本文再檢視「劉自然事件」發現該事件的核心問題除了冷戰結構性因素外,還存在著美軍/臺灣大眾/黑市三者彼此交融所產生的半軍事化社會所延伸的問題。Item 臺灣監獄島:特殊分子考管制度的建置及運作(1950 - 1990s)(2023) 張尹嚴; Chang, Yin-Yen近年來,情治體系的研究成果豐碩,然而普遍被稱為「政治犯監控」的特殊分子考管制度,影響政治犯生活甚鉅,卻少有相關討論。本文透過分析官方檔案及口述歷史,梳理特殊分子考管制度的建置與運作情況,探究情治機關、基層執法者以及特殊份子三者間的互動關係,以此說明國家權力滲透基層社會的過程及其阻礙,以及威權體制下的受監控者如何應對國家暴力的侵害。本文從制度、體制及行動者三種面向進行分析。國民黨政府為了防止已現身的國家敵人再度犯案,自1950年起陸續將「自首分子」、「新生分子」、「特殊家屬」及「登記分子」劃定為監控對象,在1963年時合稱為「特殊分子」,並利用監視控制、輔導教化等手段,進行收編或鎮壓。警備總部透過理性的制度規劃與統計分析,計算著監控人數、強化情治分工能力,嘗試國家權力延伸至基層社會,也確立了考管體系的運作。然而,考管工作的執行情形卻不如情治單位所預期。在敵體化社會氛圍下,為維持鎮壓的正當性,國家必須鞏固敵人的狡詐形象,卻也因此陷於執法上的矛盾,加劇對國家安全的需求。情治單位間組織理性的衝突,也使得考管工作不斷出現偏失。在有限的執法資源下,龐大的業務需求導致執法者在執行業務時多感困難,也難以換取民間社會的協力。上級機關僅能將業務壓力轉嫁給執法者,最終造成執法者的失序、教化與監視效果不彰。基層執法者由於業務繁重,常利用上級難以直接監督的特性,透過怠惰、虛應等方式應付考管工作,更有人利用逼迫特殊分子失業或遷居推卸監控責任,因而加深國家暴力的侵害;特殊分子則常利用日常抵抗的形式應付執法者監視,利用欺瞞、交涉或甚至衝撞界線等方式,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並且團結彼此,奠定解嚴前後政治受難者團體紛起的社會基礎,顯示受難者未屈服於威權統治。在考管成效的評估上,情治單位僅能勉強達成人身動態與表面活動的監控,而轉變思想或吸收運用則有所侷限。不過在執法者頻繁濫權執法下,同時製造著恐懼的氛圍,反倒因此實現預防再犯的效果。這也解釋了為何「情治體系認為監控不如預期,受難者卻認為監控無所不在」的現象。考管制度於1970年代末,受美國人權外交政策與臺灣國內民主運動影響,執法手段日趨緩和。然而,執法密度卻也更為嚴密。直至威權統治接近尾聲之際,情治機關仍希望延續考管制度,顯示著並未放棄對於特殊分子的監控,甚至政黨輪替前仍有相關監控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