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許光麃"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就葛蘭西文化霸權論女性運動身體之解構(2014) 江欣惇; Chiang Hsin-Tun在運動場上女性歷經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女性的運動身體在進入運動場域後,歷經各種運動種類服裝相較於男性顯得非常頻繁而巨大的改變。本研究的目的,在透過探討女性身體在運動場域中經歷的各種服裝變革,解構女性運動身體受服裝形塑的走向。為解讀女性運動身體在服裝變革的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方法採用實物分析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為途徑,運用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由權力掌控、資本主義支配及社會價值變化等方面進行探究,並以臺灣女性排球運動員為例進行訪談,做為社會意識形態差異的印證。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源起自階級的鬥爭,在全球化的現代,已擴大引用至世界各地的權力掌控,本研究就運動場域中西方霸權的情景進行分析,並提出反霸權的女性身體,在現代奧運史上達成的一次次動態性平衡。其次,在資本主義制度中的金錢及媒體介入,已成為形塑女性運動身體的推手,而由暗轉明的商業介入導致服裝變革受商業主導,使女性身體喪失主體性。最後,以臺灣女性運動身體為例,就女性身體同一性中的差異性討論東方與西方的社會價值差異;為重視女性身體同一性中的差異性,宜由女性運動身體自行決定樣式。Item 從大甲媽祖遶境探討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變化(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2012-06-01) 江欣惇; 許光麃; 程瑞福Item 近代中國武術文化之變遷(1910-1937)(2002) 許光麃摘 要 為探究1910-1937年期間,近代中國武術文化之變遷。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與文化研究法,以歷史的時間為縱軸,以文化的價值觀、制度及器物為橫軸,將蒐集之史料,加以整理、分類、考證、解釋與批判,最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在理論、價值、觀念層次上,傳統武術以「道」與「氣」、「天人合一」及「太極哲理」為基本理論;傳統武術以「形神統一說」、「反者道之動」及「陰陽學說」為基本原則。清末西洋體操與體育概念的傳入,加上舊有的傳統武術,導致彼此概念上糾纏不清,「新、舊」與「動、靜」思想論爭,隨後為發展方向而有「洋土體育」思想論爭,在論爭激盪中武術融會公平競爭、追求極限與客觀量化的觀念緩慢前進,也採借西方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武術。 二、在規範、組織、制度層次上,傳統武術重視「尊師重道」的師承關係,各流派對授徒擇人均有嚴格規定,武德是以「禮」、「仁」為標尺,武術組織以「家族化」、尊祖、崇古、嫡長繼承、等級制度為宗法之特色。西式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明文規定武術為學校體育課程內容之一。在大城市所建立的武術團體,武術組織逐漸系統化,而有明確的宗旨與章則,並朝向武術競技化和規則化的方向發展。 三、在外顯行為和器物層次上,傳統拳術種類繁多,如少林武術、武當武術、峨眉武術、內家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象形拳、南拳、長拳等拳種;武術器械多樣多式,如劍、刀、槍、棍等。西洋運動器物在中國發展過程迅速,武術器械隨地方性運動會的開展,逐級登上全國運動會,並單獨舉辦全國武術運動大會,舉行「國術國考」和「浙江國術游藝大會」等活動,將武術推向海外表演,促使武術邁向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