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蓋浙生"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6 of 1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北市私立高中職財務制度改進之研究
    (2004) 陳麗美; Chen Li-Mei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私立高中職預算編審與執行現況;瞭解臺北市私立高中職董事會對學校財務運作之監督情形;分析臺北市私立高中職財務結構現況;探討政府對私立高中職財務監督及管理情形;綜合研究發現,提出對我國私立高中職財務制度改進之建議。   本研究採文件(獻)分析和訪談進行研究,並歸納主要結論如下: 一、私校預算編審與執行大致正常惟仍有改善空間。 二、私校基金轉投資規定嚴格難以實施。 三、政府對私立學校財務監督與管理仍未臻理想。 四、私立高中職財務報表上網公告尚未落實。 五、會計師簽證私立學校財務報告仍有瑕疵。 六、私立學校董事會仍未善盡財務監督與管理職責。 七、私立高中職學雜費彈性收費有其必要性。 八、私立高中職學生學雜費補助之額度及學雜費徵收會影響教育機會公平及財政原則。 九、私立學校可按獨立私校與津貼私校作區隔。 十、公私立學校捐款額度有差別待遇。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作參考: 一、私校預算編審應給予較大空間。 二、私校基金轉投資應放寬規定並建立監督機制。 三、政府對私立學校財務應給予輔導與獎勵。 四、私立高中職財務報表上網公告應嚴格執行。 五、私立學校應落實會計師簽證。 六、私立學校董事會應善盡財務監督與管理職責。 七、應開放私立高中職學雜費彈性收費。 八、應增加私立高中職學生學雜費補助之額度。 九、私立學校應可實施獨立私校與津貼私校。 十、公私立學校應同享捐款免稅之規定。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公辦民營可行模式及其運作之研究
    (2004) 陳麗嬌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下列四項:一、我國在國民小學階段公辦民營實施情形。二、瞭解國民小學公辦民營在台北縣實施之可行模式。三、探討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公辦民營,其經費來源、財務規範、課程與教學、人事運作、及招生範圍等相關問題與限制。四、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未來實施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及訪談等方法進行研究,並歸納主要結論如下: 一、有助於發展學校特色、發揮教師專業自主、提昇教育品質。 二、實施方式,以「特許學校」模式最獲認同。 三、其經費來源、財務規範、課程與教學、人事運作、及招生範圍等應該擁有自主權。 四、在實施學校的選擇上以新設學校為優先。 五、應先採取試辦、評估、研擬配套措施後再正式實施。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作參考: 一、各縣市應可鼓勵部分實施學校公辦民營,惟仍須審慎研擬審議機制。 二、中央應加速制定「委託經營」的特別法,研擬共通之處理準則。 三、建議修訂現行「台北縣公立國民中小學委託民間辦理自治條例」,以增進辦理之可行性。 四、政府應授予公辦民營學校,經費、人事、課程與教學的自主權。 五、未來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公辦民營學校應先適用於新設校,或已無學生之學校。 六、應建立相關的控管及輔導評鑑的制度。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
    (2015) 張瓊瑤; CHANG,CHIUNG-YAO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學習型組織知覺與教學效能之差異,並分析國民中學教師學習型組織知覺與教學效能之關係。 本研究選取新北市國民中學共39所學校之727位正式教師為研究樣本,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學習型組織量表」及「教師教學效能量表」。資料分析方法包括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成對樣本t考驗、多元迴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壹、目前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學習型組織運作情形「良好」 貳、目前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教學效能現況「良好」 參、不同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的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學習型組織之知覺上具有顯著差異 肆、不同年齡及學校規模、學校地區之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在教學效能之知覺上具有顯著差異 伍、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學習型組織在解釋教師教學效能上,兩者之間具有相關性 陸、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對教學效能具有顯著預測力 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上之建議,並針對研究工具及研究方向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商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6-??) 蓋浙生
    臺灣高等教育在近15年來快速擴展下,高等教育經費受到稀釋,影響大學品質的提升。目前,無論是公私立大學,在府補助款無法增加,學雜費又難以調漲下,能否讓財務結構走向多元化,對大學未來經營至關重要。基此,本文論述者有四:其一、探討近年來英美大學財政改革的現況。其二、臺灣公立大學自1995年試辦校務基金至全面實施以來,對政府及大學的成效為何。其三、公私立大學可否藉由拓展大學商機,獲得更多的財源,以挹注經費的不足,改善大學品質。其四、大學創造商機,是否損及學術的價值,或締造雙贏,在理念與現實間二者如何調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商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6-??) 蓋浙生
    臺灣高等教育在近15年來快速擴展下,高等教育經費受到稀釋,影響大學品質的提升。目前,無論是公私立大學,在府補助款無法增加,學雜費又難以調漲下,能否讓財務結構走向多元化,對大學未來經營至關重要。基此,本文論述者有四:其一、探討近年來英美大學財政改革的現況。其二、臺灣公立大學自1995年試辦校務基金至全面實施以來,對政府及大學的成效為何。其三、公私立大學可否藉由拓展大學商機,獲得更多的財源,以挹注經費的不足,改善大學品質。其四、大學創造商機,是否損及學術的價值,或締造雙贏,在理念與現實間二者如何調和。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大學教育與學費政策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1985-06-??) 蓋浙生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學校行政人員對學校行銷理念與策略認知及運作之研究----以新竹縣市國民中學為例
    (2006) 黃子玲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之新竹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對於學校行銷理念與策略的認知、學校行銷運作現況、學校行銷執行困境及學校行銷對學校經營的影響等方面之問題,進行相關文獻收集與分析探討。主要用問卷調查輔以訪談法,以新竹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包括校長、主任、教師兼任組長及副組長等535人為研究對象,將普查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資料分析與整理,最後歸納分析結果,提出改進建議 壹、結論: 一、「設立跨處室的行銷小組」是建構學校行銷機制的最佳方式 二、推動學校行銷最重要條件為校長具備行銷理念與策略,並能積極領導行政人員團隊合作 三、學校行銷成功的最關鍵對象是本校家長、學區國小師生和社區人員 四、目前新竹縣市國中學校行銷的主要重點層面在傳達校長辦學的理念、學校課程內容及教學活動特色、學校的升學率及未來發展 五、新竹縣市目前學校行銷的困境是行政人員工作繁重,缺少專責行銷機制,校長缺乏行銷理念與支持 六、學校行銷理念及策略推廣有助於突顯學校辦學特色,爭取更多學生來源及增進師生對學校向心力,提升學校整體形象。 貳、建議: 一、對教育主管單位的建議: (一)提供相關資源,協助各校辦理行銷活動,建構學校行銷人才培育體系 (二)舉辦或獎勵富有創意的教育行銷活動,展現地方教育的特色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視學校資源性質,掌握行銷契機,建立相對應的行銷機制 (二)推廣行銷活動加強社區溝通,增進各界對學校的暸解、認同與支持 (三)加強學校內部行銷運作,縮小不同背景成員,對學校行銷認知與作法上的分歧,獎勵行銷有功人員 (四)利用行銷活動,活化學校組織文化,重新檢視學校經營狀況與內外環境的變化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可將研究對象範圍擴大,朝向各層級學校或單一學校研究 關鍵詞:國民中學、學校行銷、行銷策略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之研究
    (2005) 巫由惠
    本研究旨在探討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之適宜性及合理性,並透過訪談以瞭解學校主事者、專家學者,以及教育部主管司行政主管三者間之意見與看法。研究方法以文獻探討之理論基礎為架構,再進行訪談研究探討,文獻探討主要採以西方國家英、美、加之退場實例與經驗為模式,訪談部分則針對公私立大學校院之校長五位、專家學者五位,以及教育部主管司行政主管二位進行訪談,以瞭解渠等對建構我國高等教育退場機制的看法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我國高等教育尚未型塑市場化環境,適時規劃退場機制具預警效果。 二、國內外環境條件殊異,退場機制建構應適合我國教育體制。 三、退場法源依據、程序及配套尚未建構完備,政策理念與目的尚待釐清,目前推動實施仍有困難。 四、建構退場機制在提升高等教育功能,無礙高等教育機構多元性發展。 五、退場機制之建構,應由政府與市場共同主導。 六、注重合理決策形成過程,尊重學校成員意見,審慎決定退場方式。 七、建構長期高等教育資訊網路,提供消費者易理解之公開透明選擇資訊。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儘速修定相關法令,建構一體適用之法源依據。 (二)退場機制規劃實施應明確定義、內容及程序,以符政策制定目標。 (三)法源增列績優學校之進場條件與獎勵制度,以增進良性競爭機制。 (四)退場是最後手段,回歸高教品質監督責任,逐步放寬干預管制,賦予大學自主權利及責任。 (五)退場機制正式實施之前,應加強理念宣導與溝通,訂定預警系統與合理緩衝期。 二、對高等教育機構之建議 (一)釐清自我定位與特色,做好品質管理與市場區隔。 (二)執行系所縮編與調整,符合最適經營規模。 (三)加強規劃績效責任制度,強化教師教學品質與責任。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內容方面 建議後續研究可朝以下幾項面向再深入探討:未來具體規劃方向與實施成效是否真能如教育部所預期?執行上是否會產生問題與困難度?對社會、高等教育機構以及成員有何種影響?影響程度如何?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建議後續研究應該再輔以問卷調查,亦可採用比較研究方式再加以研究探討。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我國大學品質保證與競爭經費關連性之研究
    (2009) 劉秀曦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有四:一、瞭解美英台三國大學品質保證機制之發展情形;二、分析美英台三國政府經費分配機制之運作現況;三、探討美英台三國大學品質保證與政府競爭經費之關連性;四、根據文獻探討與實證分析之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政府主管機關經費分配機制改革之參考。 為達成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兼採文獻探討與實證分析,首先就文獻探討而言,又可分為理論基礎與實務探討兩部分。在理論基礎方面,除釐清何謂大學績效責任之品質觀外,並探討政府競爭經費之基本意涵。在實務探討方面,則分別就美國、英國與我國大學品質保證與政府競爭經費之發展與運作現況進行闡述,藉此瞭解我國政府目前競爭經費分配模式所面臨之主要問題。 其次就實證分析而言,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我國大學績效指標之建構,係根據文獻探討結果,初擬「我國大學績效指標項目調查問卷」作為德懷術實施之調查工具。第二階段為大學經營績效之分析,係以前述指標系統為基礎,並擇取適當投入與產出項目後,透過資料包絡分析法來瞭解各項獎助計畫中申請學校之經營績效。第三階段為大學經營績效與政府競爭經費關連性之探討,係運用Spearman相關係數分析,探討各大學經營績效相對效率值與政府競爭經費之關連性。 最後,綜合文獻探討與實證分析之結果,獲得以下結論:一、品質保證與競爭經費之連結,可讓大學機構透過競爭機制提高教育品質;二、品質保證與競爭經費之連結,可讓政府競爭經費之分配具有較合理基礎;三、品質保證與競爭經費之連結,可能造成大學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進而強化大學階層化後果並抑制大學教學與研究創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新北市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知識與經濟行為關聯性之研究
    (2015) 曾佩勤; Tseng,Pei-Chin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知識與經濟行為之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知識與經濟行為之差異,並分析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知識與經濟行為之關係。 本研究選取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共15所學校之600位九年級國中學生為研究樣本,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知識量表」及「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行為量表」。資料分析方法包括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壹、目前新北市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知識現況「優異」 貳、目前新北市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行為現況「良好」 參、新北市九年級國中學生不同背景變項之經濟知識未達顯著差異 肆、新北市九年級國中學生不同背景變項之經濟行為未達顯著差異 伍、新北市九年級國中學生之經濟知識對經濟行為具有顯著預測力 陸、新北市九年級國中學生經濟知識在解釋其經濟行為,兩者之間具有相關 性 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上之建議,並針對研究工具及研究方向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關鍵字:經濟知識、經濟行為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新北市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之研究
    (2014) 許麗卿; HSU ,Li- Ch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職員對品牌行銷策略之看法。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新北市立國民中學79所學校之教職員,包括校長、兼任學校行政工作之教師(各處室主任、組長)、導師、專任教師及編制內職員,抽取樣本人數為525人,有效問卷470份。研究調查所得之資料以SPSS 12.0統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平均數與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處理。 歸納本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新北市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落實之現況良好,其中以價格策略尤其佳。 二、新北市國民中學教職員在「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量表」中,以「學校能結 合政府、老師、家長會及社區資源,協助弱勢學生,減免書籍費、家長會費、 保險費、午餐費等」的得分最高。 三、新北市國民中學教職員在「國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量表」中,以「學校會定 期召開會議來檢討品牌行銷策略」的得分最低。 四、不同性別、年齡、學歷、現任職務、學校規模的新北市國民中學教職員在「國 民中學品牌行銷策略量表」各層面上的知覺不盡相同。 依據本研究所獲結論,針對學校、教職員及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桃園地區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之研究
    (2015) 魏婉宜; Wei, Wan-I
    本研究旨在探討少子女化發展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下,對桃園地區私立高中招生的影響,進而分析桃園地區私立高中招生的因素,以及相關招生策略。 本研究在考量學生人數規模及學校所在區位之下,共取樣選取北桃園及南桃園各3所私立高中,以半結構式訪談法,分別訪談學校校長及負責該校招生工作之主任共12人。訪談內容主要針對可能影響學校招生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群科調整、教師待遇、教學品質、品格教育、多元活動、獎優扶弱、學校設備及國際教育。經以質性研究法對桃園地區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策略進行探討,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包括: 壹、少子女化對桃園地區公私立高中招生均產生影響,且對私立學校影響較為顯著; 貳、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私立高中普通課程招生的影響較職業課程為重; 參、學校地理位置位於北桃園或都會地區,其招生成果優於學校位於南桃園或偏鄉地區; 肆、私立高中應掌握影響招生的因素,型塑學校經營特色; 伍、私立高中應運用招生利基,強化學校與國中及大學的連結; 陸、私立高中宜妥善規劃學校招生機制,落實執行招生策略。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之研究
    (2007) 葉玫玲; Mei-Ling Yeh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有關組織人力資源之意涵與概念、實際運作與其相關研究等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上的應用,並瞭解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與現況,探究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運作時亟待解決的問題。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與人員進行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調整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兼採文件與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首先透過文件與文獻分析法,探討組織人力資源之意涵與概念、實際運作與其相關研究等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上的應用,並瞭解我國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之與相關法令規定、運作現況與問題等;其次,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編製「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藉以瞭解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之制度面情形、運作之現況及問題等;最後,根據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的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及具體建議。 本研究之調查對象為臺北縣國民中學的校長、主任和教師兼任組長,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進行抽樣,抽取28所樣本學校,發出264份問卷,實得有效樣本202份,問卷資料處理採SPSS for Windows11版本套裝軟體程式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發現,綜合歸納為以下結論: 一、進行組織結構調整對國民中學而言有其必要性,而調整的項目主要為人員員額控管與人事經費之彈性運用,最符合學校之需求。 二、對現時國民中學之規模而言,「十三班以上」的編制較為合理,但仍有人力資源不足之現象,如何建立良好之組織架構調整與全面性之人力調派機制,是為目前當務之急。 三、學校行政人員肯定彈性運用人力之效益,但因其屬短期、非固定之員工,流動性大,穩定性和向心力不足,相對於學校而言,亦有其潛在的問題。 四、學校行政人員肯定學校給予兼任行政工作成員的支持度,對現職感到勝任,而覺得留任學校服務是正確的決定;但因工作負擔重,吃力不討好,又加上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多由年輕新進教師擔任,其熱情有餘,經驗較不足,易生挫折,致使工作意願低落,人員異動頻仍。 五、學校行政人員贊同將與教學無關之業務委外,既能引進專業服務,減輕學校行政人員之工作負擔,部分委外業務還可為學校挹注場地費之收入。但受廠商承攬業務意願之限制,而有不同之成效。 六、不同背景的學校行政人員對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運作看法上,以不同設校時間(校齡)、學校規模和學校類型背景的學校行政人員的差異性最大。由於不同類型、規模、與設校時間(校齡)之學校的發展重點不同,於各校人力資源的重點需求與發展亦不同,相關法令規定與配套措施宜有彈性調整之機制,以應不同學校需求之滿足。 七、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運作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為學校行政人力不足、工作負擔和壓力過重、業務不熟、工作勞逸不均等因素,又加上法令配套之不足,致使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低落,人員異動頻仍,間接影響學校行政工作之效能。 根據研究結論及研究者之意見,對於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力資源結構之運作,提出下列建議: 茲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發現,並參照文獻探討的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如下: 一、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修訂相關法令,合理精算教師與行政員額,使教師工作負擔趨於公平。 (二)詳細規劃配套措施以落實政策之推展。 (三)重視學校行政人才的養成,規劃適當的培訓課程或管道,增進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專業素養與業務之熟悉度。 (四)建立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明確之權責關係與各項福利、待遇差別化。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重視人力資源觀念,重新調整學校組織,加強初任或新進學校行政人員之培育與養成。 (二)善用資訊科技,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效能。 (三)落實學校本位管理,及早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與人才需求,以發展學校特色。 (四)合理調整組織架構,重建工作流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北縣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經營現況及相關問題之研究
    (2007) 閻以炤; Chao-yi Yen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究有關臺北縣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經營之現況、相關問題與未來經營的策略。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與人員從事學校行政運作之參考。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兼採文件與文獻分析法、訪談法。首先透過文件與文獻分析法,探討學校經營的意涵及其運作方式、現況等;其次,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編擬訪談大綱,進行調查研究,藉以瞭解臺北縣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經營之現況及問題等;最後,根據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的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及具體建議。 本研究之調查對象為臺北縣十一所私立高級職業學校之董事會代表(董事長、董事)和學校行政人員(包含校長、主任),藉以瞭解臺北縣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經營現況及相關問題。 根據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發現,綜合歸納為以下結論: ㄧ、臺北縣私立高職之間發展差異顯著。 二、臺北縣私立高職招生壓力大,校際競爭激烈。 三、學校財政以學生學費為主要來源,建設經費自行籌措。 四、校行政制度各校不一,董事會涉入過多。 五、政府教育法令對私立學校有不公平條款。 六、政府對私立高職教育投入不足。 根據研究結論及研究者之意見,對於臺北縣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經營之運作,提出下列建議: 一、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各校財務以學雜費為主,無法充分建設。 (二) 招生科別只應付市場,應避免人才不足和過剩。 二、 對學校的建議 (一) 董事會機制有待改善。 (二) 目光放遠,因應時代需求改造組織。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導向之檢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4-06-??) 蓋浙生
    一向由各國政府規劃與主導的高等教育,在20世紀中期以後,面對兩股潮流的挑戰:其一,在全球化潮流下,高等教育是否應以市場化來因應。其二,對高等教育本質的反省,如何兼顧菁英教育及普及教育的功能。臺灣的高等教育也同樣受到這兩股力量的激盪,因此需要政策擬定者重新思考政府、大學與市場化的關係,三者的定位為何。本論文,首先對教育市場化概念的形成與產生背景作一概述,特別是1970年代以降,受到新右派思潮影響下,在高等教育政策上所引進的市場概念及競爭機制受到重視。其次,若市場導向為高等教育今後發展的趨勢,臺灣高等教育是否具備此一方面的條件,文中亦加以探討。第三,本文對高等教育市場導向是轉機亦或危機,就中外學者的不同論點,加以分析,並對學者的疑慮,提出個人的看法。本文認為高等教育在市場運作上,只能說是一種準市場的機制,對高等教育發展而言,是契機而非危機。設若臺灣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無法避免此一趨勢的來臨,政府應該主動提出若干配套措施,釋放若干誘因,鼓勵大學朝此一方向邁進。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導向之檢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4-06-??) 蓋浙生
    一向由各國政府規劃與主導的高等教育,在20世紀中期以後,面對兩股潮流的挑戰:其一,在全球化潮流下,高等教育是否應以市場化來因應。其二,對高等教育本質的反省,如何兼顧菁英教育及普及教育的功能。臺灣的高等教育也同樣受到這兩股力量的激盪,因此需要政策擬定者重新思考政府、大學與市場化的關係,三者的定位為何。本論文,首先對教育市場化概念的形成與產生背景作一概述,特別是1970年代以降,受到新右派思潮影響下,在高等教育政策上所引進的市場概念及競爭機制受到重視。其次,若市場導向為高等教育今後發展的趨勢,臺灣高等教育是否具備此一方面的條件,文中亦加以探討。第三,本文對高等教育市場導向是轉機亦或危機,就中外學者的不同論點,加以分析,並對學者的疑慮,提出個人的看法。本文認為高等教育在市場運作上,只能說是一種準市場的機制,對高等教育發展而言,是契機而非危機。設若臺灣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無法避免此一趨勢的來臨,政府應該主動提出若干配套措施,釋放若干誘因,鼓勵大學朝此一方向邁進。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