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沈芳如"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南文化》與戰後台南「府城」集體記憶的建構(1951-2001)
    (2008) 沈芳如; Shen,Fang-Ju
    本文以《台南文化》作為文本分析的對象,探討戰後台南府城集體記憶建構的特質。 《台南文化》中的府城記憶,主要是由台南市文獻會所網羅的地方精英所主導,其主題包涵甚廣,且逐漸趨向多元化。在其所顯示的龐大集體記憶體系中,尤以空間、人物與常民文化的記憶最為突出。 《台南文化》中府城空間的記憶顯現出權力刻劃的痕跡,不僅每個政權都藉特定的「地景」爭相訴說屬於自己的「過去」。鄭成功登陸地點問題更與地方利益相結合,爭論不斷;古蹟的議題,從保存、調查逐漸轉向「再利用」,古蹟也從確立中華文化正統,「活化」成為發展繁榮府城的文化資產以及強化認同的空間。 《台南文化》中所呈現的人物記憶類型,往往反映時代價值的轉變。不論是從軍政類型人物為主轉為以文化特質顯著的地方人物為主之趨勢,抑或是鄭成功形象的數度轉化,皆與台南府城從「反共復國」的「中國」意涵轉向本土化的主流社會意識變遷相呼應。 在本土化思潮高漲的氛圍中,以府城小吃與宗教民俗為主的常民文化自九○年代以來日益成為《台南文化》中的主要府城記憶內容。而在台南市政府發展「文化觀光」的策略下,府城的常民文化記憶進一步成為「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潮流中的重要資產。 整體而言,《台南文化》中府城集體記憶建構的過程常受現實關懷所左右,而在權力的運作下,其社會文化意涵呈現了不穩定的特質。唯在過去與現在互為滲透的現象中,仍可窺知其所具備的歷史連續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述祖德」詩賦之重述與挪借 ──以謝靈運〈述祖德〉二首與〈山居賦〉 對讀為中心
    (國文系, 2020-03-??) 沈芳如; SHEN, FANG-JU
    「述祖德」主題,於《詩經》已存在,並對後世述祖德主題之確立,形成影響。不同於紹述先祖功業之傳統,謝靈運〈述祖德〉二首與〈山居賦〉之寫作意圖,乃在「重述祖德」與「挪借賦體」。本文擬先梳理先秦至魏晉述祖德諸作,掌握此一傳統。其後,以謝靈運作品對讀為主,一者完整闡述謝靈運憬慕先祖之情,二者一窺謝靈運應對不遇之態。同時,揀擇魏晉時期述祖德代表作品,如陸機〈祖德賦〉、〈述先賦〉,及陶淵明〈命子〉等,與謝靈運相互對照。期望於彼此同異之間,勾勒文人於先祖榮光之下,如何尋思自我。最後,突顯謝靈運託言紹述,實則透過重述與挪借,彌縫主觀企望之功業。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