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世華"
Now showing 1 - 20 of 7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Debriefing團體在處理校園危機事件的應用之研究(2006) 曾毓芬; TSENG YU FEN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成員受校園危機事件的衝擊程度與因應方式,並了解以debriefing模式介入校園危機事件的成效與適用性。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法進行資料的收集,以自編之「校園危機事件中應用分享支持團體之調查問卷」和「校園危機事件中應用分享支持團體(debriefing)之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蒐集39位校園debriefing團體成員,及3位debriefing團體帶領者之意見。問卷所得量化資料,透過次數分配、百分比與t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訪談質化資料則以逐字稿內容依主題歸納的方式進行分析處理。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校園危機事件發生後,學校成員普遍處於高壓力狀態,並多數以第1~3天壓力感受最大。最大壓力指數會因學校及因應行為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而目前壓力指數則受因應行為不同影響而有差異;二、因應方式上,學校成員大多會找人談論此事,且對象以同儕最多、老師次之,而老師的協助輔導是主要的正向因應行為項目;三、在debriefing團體過程部份,大多數的成員表示自己投入參與程度高,且認同debriefing模式的作法;在debriefing團體結果部份,有五成以上成員肯定各分項的助益感受,並有七成以上成員肯定團體的整體助益;四、3位debriefing團體帶領者一致認為,debriefing模式十分適用於校園危機事件的處理,同時提出現存的困難、需求及建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學校危機處理與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IEA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CCS2009) (I//Ⅳ)(2008-07-31) 劉美慧; 黃美筠; 林佳範; 宋曜廷; 顧忠華; 董秀蘭; 王麗雲; 鄧毓浩; 譚克平; 林世華Item IEA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CCS2009)(Ⅱ/Ⅳ)(2009-07-31) 劉美慧; 王麗雲; 鄧毓浩; 宋曜廷; 陳麗華; 陳淑敏; 譚克平; 林佳範; 林世華; 董秀蘭本報告為「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簡稱ICCS 2009)第二年之期中報告。本計畫執行期限由2007年至2011年,共計四年。本報告共分為三部分。一、研究進度說明:目前已完成主試資料蒐集,共施測200所學校,約7000位八年級學生受測。二、亞洲模組發展:ICCS2009最大的特色在於發展區域模組,以回應各區域的文化脈絡,目前共發展亞洲模組、拉丁美洲模組與亞洲模組。本研究團對在亞洲模組的發展上,居於主導地位,目前已完成模組架構與施測工具。三、研究成果自評:本計畫截至目前為止,已發表一篇中文期刊論文,並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三篇英文論文。Item IEA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CCS2009)(Ⅲ/Ⅳ)(2010-07-31) 宋曜廷; 劉美慧; 林世華; 陳淑敏; 譚克平; 王麗雲; 鄧毓浩; 黃美筠; 陳柏熹Item 中學生共依附特質與信任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4-03-??) 林淑芳; 吳麗娟; 林世華; SHOU-FANG LIN; LI-CHUAN WU and SIEH-HWA LINItem 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能力指標「數與量」、「代數」主題軸第一、二階段表現標準適切性評估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7-04-??) 杜佳真; 林世華本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暫行綱要為例,利用Angoff(1971)所提出的表現標準設定程序和得懷術技術來評估由研究者重組之第一、二階段「數與 量」和「代數」主題軸之數學基本能力表現標準的適切性。依據三階段程序進行,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主要為學生實徵資料的收集和專家的邀集;第二階段為執行 階段,主要進行三回合專家評估;第三階段為後續階段,主要以描述專家評估結果和收集專家回饋意見為主。經過15 位專家代表進行3 次評估問卷,結果發現:第一階段能力指標所指陳的學生表現標準較合乎我國學生的實徵結果,第二階段能力指標所指陳的表現標準較為簡單。Item 二度空間視覺化測驗之試題產生算則的驗證與修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8-02-??) 劉子鍵; 林世華; 梁仁楷; Tzu-chien liu; Sieh-Hwa Lin; and Steven LiangItem 人格特質與社會支持對壓力反應歷程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7-12-??) 黃寶園; 林世華; BAO-YUAN HWANG and SIEH-HWA LINItem 以多面向Rasch模式為基礎檢驗Angoff標準設定法的效度議題(2012) 李炯方; Joseph P. Lavallee近年來,標準設定方法在教育實務情境中蓬勃發展,其中尤以修正版Angoff標準設定法的使用最為廣泛。Angoff法假定,經過訓練後的評分者能依據試題難度正確地估計出通過預設標準的最低能力受試者,其答對每一道試題的成功機率。由於標準設定方法的主觀評分特性,因此,尋求適切的工具以確保評分者評分品質甚為重要。多面向Rasch模式(MFRM)已被廣泛使用於主觀評分情境,特別是在標準設定程序中,用以考驗評分過程中是否出現負向的評分者效果而影響評分品質。然而,多面向Rasch模式的基本假設為,評分者間的影響是不存在的。然而由於多數的研究除了評分資料外並未能取得相對客觀的試題難度資料加以比對以考驗此假設,因此極少有研究檢驗該假設。由於使用Angoff法時,除了評分者對於試題難度的評估以及受試者是否有能力能夠達到預先設定的標準,同時還可以取得外部試題反應資料。基於此,本研究利用Angoff法所取得的外部試題反應資料以及評分者資料,來交叉驗證多面向Rasch模式的基本假設。其次,利用多面向Rasch模式來檢驗Angoff法的三個假設,以及評分資料與模式的適切程度。 在執行Angoff法時,研究者請18位外語教學(EFL)專家擔任評分者,並將英文閱讀以及聽力試題各40題對照到歐洲語言共同架構中的B1等級(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在負向評分者效果的偵測方面,本研究依據MFRM所提供的各項指標,偵測三種在評分過程常出現的評分者效果:嚴苛度 (leniency/severity)、準確度(inaccuracy)以及趨中與極端評分 (centrality/extremism)。接著,將Angoff設定法所估計的概率作為內在參照架構,並將施測所得的試題難度估計作為外在參照架構。首先,將MFRM指標用來偵測在兩個參照架構下的評分者效果,並比較兩個架構下標準設定的結果。其次,利用原始分數以及MFRM指標來考驗Angoff標準設定法的基本假定。 本研究主要的發現如下: 1.對照兩個架構下的標準設定,評分者在嚴苛度、準確度以及評分趨中與極端程度的結果不一致。如此的差異使研究者對於單獨使用Angoff設定法,作為設定標準分數的方式,產生疑慮。有關群體效果假設的考驗也確實發現,在使用內部的參造架構下,確實出現群體趨中評分效果。這也顯示出在使用多面向Rasch模式前必須先考驗評分者間的群體效果是否存在。 2.關於Angoff法的假設檢定,BPS以及試題功能方面違反基本假設。其中較嚴重的缺失為,幾乎所有的評分者皆無法利用概率來評估最低受試者能力。Item 全語言教學在國中英語課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1-10-??) 張玉茹; 林世華英語教學即將從國小實施,師資培育、研習、實驗課程都如火如荼展開,而接續國小英語教學的國中英語教學工作,因聯考包袱的去除與九年一貫的即將施行,有了 改變的契機。全語言教學在國外風行一時,如何本土化應用在國中英語教學上,是本研究所關心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發展出適用於國中英語科的全語言教學。 二、探究全語言教學的適用性與可行性,並在施行過程中找出實施的瓶頸,以作為實務上的參考。 三、探討全語言教學與傳統教學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與班級氣氛上是否有差異。 四、利用檔案評量,呈現學生學習歷程與自省的經驗。 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全語言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有顯著差異。 二、全語言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的學生在英語學習策略有顯著差異。 三、全語言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的學生在班級氣氛上有顯著差異。 四、檔案評量內容可以看出,學生在自省與學習方面的進步、對教學的意見與家長的參與。 此外,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Item 具體影像空間教學策略與中學生空間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6-06-??) 林小慧; 熊召弟; 林世華; HSIAO-HUI LIN; CHAO-TI HSIUNGItem 原文速度對英譯中同步口譯產出之影響(2017) 丘羽先; Chiu, Yu-hsien本研究旨在探討原文速度對英譯中同步口譯產出之語言及時間面向的影響,並檢視原文速度與英語能力之交互作用對口譯產出各面向的影響。本研究之實驗材料為三篇英文演講。每篇演講之原文速度操弄為三個水準:每分鐘100字、每分鐘130字與每分鐘160字。 實驗參與者為28位翻譯研究所口譯組學生。這28位參與者依照英語能力檢定程度區分成高英語能力與低英語能力兩組。每位參與者翻譯三篇演講,而三篇演講的速度均不同。參與者之同步口譯產出則從六個語言面向與三個時間面向來分析。語言面向包括詞彙的漏譯、片段的漏譯、詞彙的替代、片段的替代、句構干擾與詞彙多樣性。時間面向包括耳口間距(EVS)、無聲停頓之次數與產出速度。 實驗結果採用線性混合模式(linear mixed model)之變異數分析,以檢視原文速度及原文速度與英語能力之交互作用對九項口譯產出面向的影響。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原文速度與英語能力之交互作用對口譯產出面向的影響均不顯著,而原文速度對詞彙的漏譯、片段的漏譯、詞彙的替代、句構干擾、詞彙多樣性、EVS、無聲停頓與產出速度等八個面向則有顯著影響。 Bonferroni事後檢定結果顯示,在每分鐘100字的速度下,學生口譯員的詞彙漏譯與詞彙替代比在每分鐘130字與160字的速度下要多,而片段漏譯則是隨著原文速度上升而增加。在每分鐘100字的速度下,學生口譯員受到的原文句構干擾比在每分鐘160字的速度下顯著要高。不過,學生口譯員的詞彙多樣性則是在每分鐘160字的速度下比另外兩個速度顯著要高。就時間面向而言,當原文速度從每分鐘100字上升至每分鐘130字,學生口譯員的EVS縮短,無聲停頓次數減少,產出速度加快。原文速度從每分鐘130字上升至160 字時,學生口譯員的無聲停頓次數持續減少,但EVS並未持續縮短,而產出速度也未顯著增加。以上結果顯示,原文速度過快或過慢,對學生口譯員的產出都會造成困難。即便英語能力與原文速度之交互作用均未達顯著,英語能力仍然對學生口譯員的同步口譯表現有重要影響。高英語能力組學生的片段漏譯現象顯著較少,處理中英句構差異時採用顯著較多的順譯策略,而產出速度也比低英語能力組學生顯著要快。Item 台北市家庭親子間飲食與運動之相關性(2002-05-25) 任倩儀; 盧立卿; 卓俊辰; 林世華; 李美璇Item 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暨週休二日對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與態度之影響研究(1998) 謝哲仁本研究旨在探討週休二日對國中學生休閒認知與態度之影響。主要的研究目的為:一、瞭解當前台北縣市國中學生的休閒活動項目為何。二、瞭解當前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之關係為何。三、瞭解當前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與休閒態度對休閒行為是否有預測性存在。四、比較實施週休二日制前後,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之差異性。五、綜合研究結果以提出結論與建議,做為休閒教育政策之參考。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工作,以「國中學生休閒認知和態度調查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台北縣市國中學生為施測對象,獲得有效問卷1214份。而由問卷所蒐集到之資料分別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亦使用t考驗比較林東泰(民82)所蒐集的資料與本研究所獲之資料。 研究結果獲得下列幾點重要發現: 一、 本研究結果比較週休二日前研究發現,學生休閒活動項目不論在平時或假日幾乎沒有改變,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仍有窄化的情形,而學生對住家附近休閒場所數量的滿意程度及住家附近休閒設施和場所的品質則有提高的現象。 二、 學生當前的休閒認知、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均是趨向積極、正面的,而休閒認知、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程度均呈正相關且皆達顯著水準。 三、在預測變項(休閒認知、休閒態度)當中,休閒認知較能有效預測休閒行為,並且以女生或二年級學生的預測程度較佳。 四、週休二日後,學生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休閒態度量表又細分為休閒需求,休閒投入和休閒體驗等三個分量表)平均數較週休二日前均有提高,但無顯著差異存在,唯有在休閒需求平均數較週休二日前顯著下降,顯見週休二日實施後,學生有較充分的休閒時間或休閒設施等因素,可能使他們的休閒需求上獲得滿足,而在量表上呈現下降的現象。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研究心得,本研究提出下列幾項建議: 一、透過各項親職教育活動,加強家庭休閒教育素質。 二、增進學校休閒教育功能: 1.應加強休閒認知的教學 2.提升休閒教育師資水準與加強教師在職進修 3.加強學校休閒宣導,提供學生休閒諮詢與輔導 三、 社會教育方面,應善用傳播媒體,從事休閒教育宣導工作,以彌補家庭及學校休閒教育功效之不足。Item 台灣與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泛文化比較研究(2007) 黃禎貞; Jen-Jen Huang本研究希望透過比較國家、性別與年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上的差異,以建立國內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與泛文化研究之基礎。以情緒症狀、問題行為、過動/注意力問題與同儕關係問題等四個心理健康指標,針對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與美國國家健康調查資料庫2001年的資料,透過單組設計與線性轉換等化資料並且採用多變項變異數分析進行α=.05的顯著水準考驗。由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台灣與美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差異。情緒症狀台灣比美國嚴重,注意力與同儕關係問題美國比台灣嚴重,而且性別對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女生比男生差)的預測與國外相似,但是年齡(年長者比年輕者差)的預測與國外不同。 國內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性別上的差異表現在情緒症狀、問題行為與同儕關係問題四個指標上。除了問題行為男生比女生嚴重,其餘的都是女生比男生嚴重。在年齡上的差異表現在情緒症狀、問題行為、過動/注意力問題與同儕關係問題四個指標上。除了過動/注意力問題年輕者比年長者嚴重,其餘的都是年長者比年輕者嚴重。 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且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與實務應用上之參考。Item 合作學習對國三學生歷史課程學習效果之研究(2003) 燕裘麗; Julia Yan「帶好每位學生」是主要的教育目標之一,教學者最關心的是如何讓學生成功地學習。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歷史科的學習成效,以便作為改進國中歷史科教學之參考。本研究以草屯國中三年級四個普通班112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班實驗組、兩班對照組,進行三個月的實驗教學。本研究採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研究者所擔任歷史課程的兩班為實驗組,另外一位歷史教師的兩班為對照組,分別實施「合作式學習」及「傳統講述法」。兩組學生都接受前測、教學及後測等實驗程序。於實驗前和實驗後分別收集「歷史科學習成就」及實施「歷史科學習動機」及「合作意向」等測驗,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兩種教學法在歷史科學習成就上,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 二、兩種教學法在歷史科學習動機上,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 三、兩種教學法在合作意向上,無顯著差異。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以供國中歷史科教學之參考: 一、歷史課程宜適時使用合作式學習。 二、合作式學習符合教改的趨勢。 三、配合合作式學習,設計寓教於樂的教學活動。 四、學習單的使用可提供學生學習鷹架。 五、配合多元評量使用合作式學習。 六、協同其他領域,培養有效的合作技能。 七、舉辦合作式學習相關研習,以充實教師相關知能。Item 合作學習對學習效果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2-10-??) 黃寶園; 林世華; BAO-YUAN HWANG and SIEH-HWA LINItem 國中學生自我分化、情緒自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2010) 蘇慧娟本研究主要探討國中學生自我分化、情緒自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的方式,以台北縣市之國中學生為取樣範圍,取得有效問卷共1,036份,並以「自我分化量表」、「情緒自覺量表」及「一般健康量表」作為研究工具。調查結果以描述統計、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研究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國中學生在自我分化程度的差異 本研究中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樣本,其在自我分化程度上有顯著差異,且主要差異顯示女生的「同儕親密」程度高於男生。 二、自我分化與情緒自覺之關係 本研究中之國中學生樣本的自我分化與情緒自覺之間有一組典型相關,顯示國中學生「代間親密」程度越高、「同儕親密」程度越高,則其「情緒自覺」能力越高。 三、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之關係 本研究中之國中學生樣本的自我分化與身心健康之間有三組典型相關。 (一)第一典型相關顯示:國中學生「代間親密」程度越高、「涉入三角關係」程度越低,則「身心健康」狀況越佳。 (二)第二典型相關顯示:國中學生「代間親密」程度越高、「同儕親密」程度越高、「代間混淆」程度越高、「涉入三角關係」程度越高,則「身體症狀」程度越高、「焦慮與失眠症」程度越高。 (三)第三典型相關顯示:國中學生「代間親密」程度越高、「涉入三角關係」程度越高,則「社會功能失調」程度越高。 四、情緒自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 本研究中之國中學生樣本的情緒自覺與身心健康之間有二組典型相關。 (一)第一典型相關顯示:國中學生「情緒因應」能力越高,則「身心健康」狀況越佳。 (二)第二典型相關顯示:國中學生情緒自覺能力越高,尤其「情緒覺察」能力越高,則「身體症狀」程度越高、「焦慮與失眠症」程度越高、「社會功能失調」程度越高。 五、自我分化、情緒自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 本研究中之國中學生樣本的自我分化、情緒自覺與身心健康之間有二組典型相關。 (一)第一典型相關顯示:國中學生「代間親密」程度越高、「涉入三角關係」程度越低、「情緒因應」能力越高,則「身心健康」狀況越佳。 (二)第二典型相關顯示:國中學生「代間親密」程度越高、「同儕親密」程度越高、「代間混淆」程度越高、情緒自覺能力越高,則「身體症狀」程度越高、「焦慮與失眠症」程度越高、「社會功能失調」程度越高,但「嚴重憂鬱」程度越低 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對國中教育輔導方面與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Item 國中教師寫作評量回饋品質及其有效性之研究(2009) 江健豪; Chien-hao Chiang本研究目的為了解國中教師寫作評量回饋之類型、品質與有效性:首先瞭解國內外寫作評分規準要點;其次從相關研究中找出良好回饋的原則;接著選擇出最能符合國中教師寫作評量回饋之歷程模式。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蒐集到13位教師的作文評改樣卷,與協同分析者共同運用內容分析法對評語進行編碼。本研究之結果如下:(1)類型方面,共發現三大類13種評語類型。(2)品質方面,研究顯示出寫作評量回饋於投入性、均衡性、豐富性與具體性表現頗佳;鼓勵性則有待加強。(3)有效性方面,評語內容與基測寫作評分規準相關性頗高。最後,研究者針對所得結論,提出未來寫作評改、教學與研究之建議。Item 國中生之自尊、網路交友狀態與網路援助交際態度之相關研究(2009) 謝巧茹; Chiao-Ju Hsieh由於電腦和網路普及,使得網路交友成為青少年的主要活動之一,但也因網路特有的匿名性與互動性,致使網路交友暗藏層層危機和陷阱,而報章媒體中時有所聞的網路援助交際便是其中的一大隱憂! 然而有關網路交友及網路援助交際的相關研究付之闕如,本研究期待能從中了解現今國中生自尊、網路交友現況與網路援助交際態度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分層叢集抽樣的方式,選取新竹市國民中學七至八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取得有效樣本544份。採用之研究工具為:自尊量表、網路交友狀態量表、網路援助交際態度量表以及個人基本資料。所得到的資料以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統計、變異數同質性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來進行資料處理,以考驗研究假設並回答研究問題。主要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 本研究樣本中,國中生的整體自尊呈現中等的程度、網路交友狀態之認知 情形與行為表現均屬於中等的程度,而對於網路援助交際的看法較為客觀中立,而且對於網路援助交際之行動力偏低。 (二)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的自尊並沒有明顯差異 (三) 七八年級之國中生的自尊並沒有明顯差異 (四) 國中生的網路交友狀態之面向中,僅網路交友之認知因性別、年級的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五) 國中生的網路援助交際態度之各面向因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不因年級的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六) 有網路交友經驗與無網路交友經驗的國中生,其自尊並沒有差異存在 (七) 有網路交友經驗與無網路交友經驗的國中生,其在網路援助交際態度各面向有差異存在。 (八) 國中生之自尊與網路援助交際之行為傾向有相關存在。 (九) 國中生的自尊與網路交友狀態能有效預測網路援助交際態度。 最後,研究者依據各項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家長、教育輔導人員以及教育主管機關、政府單位作為研究以及實務上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