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淑芬"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1 of 1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SIS科技史教學活動對學生批判思考能力之影響初探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2-12-??) 范斯淳; 蔡勝安; 張淑芬; Szu-Chun Fan; Sheng-An Tsai; Shu-Fen Chang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藉由融合科技史與STS議題的教學活動,建立學生多面向批判思考科技議題的能力,進而暸解STS教學活動對學生批判思考廣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126位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整體教學實驗歷時三週教學活動之設計以能源、動力史為主題分成三大階段,首先運用蒸氣機引導學生暸解科技發展與社會互動的相關因素,而後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影響內燃機發展的因素,最後針對核能議題進行批判思考。教學結束之後,研究者針對學生填寫的兩份學習單進行評分,並探討學生批判思考面向的改變情形。經分析與討論後,本研究獲得以下三點結論: (1)透過STS取向之科技史教學活動,可故發學生多面向思考之能力; (2) 學生批判思考之深度及廣度會受限於其先備知識及生活經驗之影響,並易侷限於技術層面的觀點; (3)在進行批判思考能力之教學時,應依照學科特性將批判思考能力作細部且有層次的區分,並於適當的教學情境中進行逐步的養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國獨步世界的建築結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1992-02-??) 張淑芬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之網路資源引用研究
    (2006) 張淑芬; Shu-Fen Chang
    隨著網路成為重要的資訊傳播管道,網路資源的引用已逐漸增長。透過分析學術論文的網路資源引用情形,可以瞭解學者應用網路資源的情形及其影響。本研究嘗試以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資料庫所收錄之29種學術期刊為對象,分析探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兩年間,10種學門1201篇論文中參考文獻之網路資源引用情況。研究方法主要採用引用文獻分析法,並輔以訪談法,以瞭解國內社會科學學者引用網路資源現況。 研究結果發現:一、網路資源引用數量及成長情形:1. 統計結果,TSSCI之網路資源引用文獻僅佔2.43%,顯示網路資源尚未成為社會科學學者引用主要來源;2. 2005年較2004年大幅成長64.73%,顯示網路資源引用文獻呈快速成長。二、網路資源引用文獻特性:1. 語文與國別以英文與美國文獻為主;2. 年代分佈以近五年出版的網路資源為主;3. 作者以組織機構(57.87%)較個人作者(42.13%)被引比率高;4. 來源網域以機構組織(30.13%)與政府單位(25.47%)為主;5. 檔案格式與資訊類型以HTML格式(84.50%)和網頁類型(65.05%)為主。三、網路資源引用文獻主題分布,社會科學各學門自我學科之引用與科際整合顯著。四、網路資源引用文獻之可得率為51.82%,顯示近半網路引用文獻無法連結。五、社會科學學者對網路資源引用之看法:1. 受訪學者多肯定網路提供灰色文獻的價值;2. Google和Google Scholar成為學者查尋學術資訊的重要利器;3.網路資源內容獨特、別處無法取得等特性是觸發其引用的最大動機;4. 主題符合所需仍是影響是否引用的重要關鍵;5. 所引用資源是否正確會造成引用時的困擾;6. 肯定網路資源多項優勢,如可彌補正式組織的資源不足、縮短資訊蒐集時間、快速切入主題、與具啟發性等。六、學科特性與學科領域影響網路資源的引用,即便同一學科但研究主題不同也將造成不一樣的引用結果。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一、網路資源內容提供者宜提供正確完整的書目資訊,而引用者也宜對網路資源的正確性加以查核;二、在訂定各項網路標準中,或許可將協助使用者判斷資訊之品質與相關性等訊息,適當與HTML或CFM等撰寫語法結合;三、各種型式的網路資源雖已納入不少引用文獻格式之著錄範疇,但更新與推廣可再加強;四、學術單位可思考建置維護較具權威性之主題式資源指引網站(Subject Gateway);五、典藏單位可積極建立網路資源永久保存機制;六、圖書館宜引薦及收錄具有學術價值之網路資源,並將館藏目錄與這些學術性網路資源作連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受督導者知覺之諮商督導關係歷程及督導關係事件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12-??) 張淑芬; 廖鳳池; Shu-Fen Chang; Fen-Tsu Laio
    本研究旨在了解諮商督導中受督導者對諮商督導關係歷程之知覺,同時了解受督導者觀點的督導關係事件。採歷程研究之重要事件報導法收集資料,研究對象為二位碩士層級之受督導者,一學期中歷次個別督導過程皆接受錄音,每次督導後受督導者立即填寫「督導關係評量表」、「督導關係重要事件記錄表」,並接受事後訪談。研究結果為:(1)受督導者知覺到整體督導關係歷程至中後期仍有變化歷程;(2)受督導者知覺到二種關係的樣態,包括回饋情感而知覺連結、教導專業而發展學習,突顯督導關係的特徵。其次,受督導者知覺到影響督導關係的互動,包括投入情感程度影響情緒感受、展現權力程度影響位階知覺、執行評量態度影響揭露行為三種,突顯影響督導關係的互動因素。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督導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地區國小教師資訊融入英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
    (2014) 張淑芬; Shu-Fen Chang
    本調查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地區國小教師資訊融入英語教學的頻率與模式,以及他們感知資訊融入英語教學對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課程設計方面之效能提升,並且進一步探究影響國小英語教師資訊融入課程決策與做法的主要因素。在量化研究部份,來自全台各地共1,550名國小英語教師參與問卷調查,問卷主要希望得知他們使用資訊設備的頻率,使用的資訊設備器材種類、以及其所感知資訊融入教學之效能。關於質性研究部份,來自台灣各地區共15名國小英語教師接受個別訪談,訪談旨在收集更多關於他們英語課程中使用資訊設備資源的詳細資料。量化數據以描述統計呈現,而質性研究的訪談則經由錄音、謄寫逐字稿、編碼等程序後加以分析詮釋。量化及質性研究結果均顯示大部分的國小英語教師至少每周使用資訊設備一次以上,而相當高比例的教師認為不論在一般班級教室或在專科英文教室中,電腦和投影機皆屬基本必要資訊設備。其次,大多數的問卷作答者與受訪教師皆同意資訊融入英語教學對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課程設計均有助於提升效能。最後,影響國小英語教師使用資訊設備的主因之一是他們能否有權使用專供英語課程且配備有電腦與投影機的英語專科教室;此外,國小英語教師所感知資訊融入教學之效能亦會形成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喜好;其他諸如政府教育主管機關補助推動之專案計畫、學校行政體系提供之經費與心理層面的支持、教職同仁之間的團隊精神與團隊合作、以及學校中資訊專家的指導與專業協助,均被視為鼓勵教師使用資訊設備教學之影響因素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心理師從事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類社區諮商之跨專業系統合作能力初探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9-??) 張淑芬; Shu-Fen Chang
    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諮商心理師進行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案諮商時,所需具備的跨專業系統合作能力。採質性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及自編之「社區諮商心理師跨專業系統合作經驗問卷」收集資料,並以持續比較法分析資料,研究對象為十位具備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案諮商經驗之社區諮商心理師。研究結果為:(1)跨專業系統工作需具備三大核心能力,包括闡明諮商專業理念並評估合作成效、辨識他方資源並以其專業語言進行對談,以及運用生態系統觀與團體動力並催化跨專業間的互動等;(2)跨專業系統工作時產生三種關係型式,包括己方開啟正向互動而催化多方循環、他方回饋弱化而終止互動循環,以及己方單向給予而未接收他方回饋等。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諮商心理師、諮商教育者與督導者、不同專業系統,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心理師從事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類社區諮商之跨專業系統合作能力初探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9-??) 張淑芬; Shu-Fen Chang
    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諮商心理師進行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案諮商時,所需具備的跨專業系統合作能力。採質性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及自編之「社區諮商心理師跨專業系統合作經驗問卷」收集資料,並以持續比較法分析資料,研究對象為十位具備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案諮商經驗之社區諮商心理師。研究結果為:(1)跨專業系統工作需具備三大核心能力,包括闡明諮商專業理念並評估合作成效、辨識他方資源並以其專業語言進行對談,以及運用生態系統觀與團體動力並催化跨專業間的互動等;(2)跨專業系統工作時產生三種關係型式,包括己方開啟正向互動而催化多方循環、他方回饋弱化而終止互動循環,以及己方單向給予而未接收他方回饋等。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諮商心理師、諮商教育者與督導者、不同專業系統,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實施應用行為分析之現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8-07-??) 張淑芬; 郭千瑜; 王慧婷; 鳳華; Shu-Feng Zheng, Chien-Yu Kuo, Hui-Ting Wang, Hua Feng
    臺灣於2013年發布並修正《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明訂專業團隊須提供所需學生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為國內實施應用行為分析立下重要里程碑。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特教老師對於應用行為分析的認知程度與使用頻率的現況。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小階段特教老師,隨機系統性抽樣66所臺北市國民小學及兩間特殊學校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98份。問卷基於正向行為支持與應用行為分析的七大向度而設計,共有30題,內含反向題八題;研究結果發現,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在應用行為分析的七大向度裡,較能掌握「技術性的」和「行為的」兩個概念向度;普遍掌握較弱的概念向度為「應用的」。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應用行為分析認知程度與使用頻率的關係,可分為四類型,依序為33.9%的知行高顯型、28.9%的知易行難型、21.1%的知行低顯型、16.1%的知難行易型。逐步複迴歸分析結果發現,自陳會在教學上使用應用行為分析、應用行為分析認知程度愈高、為特殊教育研究所或40學分班畢業、任教於一般學校資源班或特殊教育學校,是國小特殊教育教師應用行為分析使用頻率較高的顯著預測因子。國小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對應用行為分析之行為功能評量與介入的認知程度及使用頻率均高者占三分之一,顯示仍有加強之空間。另本研究發現,實踐動機、認知程度、教育程度、任教學校的安置型態可預測行為功能評量與介入的使用頻率。雖然是臺北市區域取樣,但因目前臺灣尚未有相關研究發表,因此研究結果仍能在謹慎下作為特殊教育學界推動應用行為分析與正向行為支持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色彩之淺探
    (資訊中心, 1993-03-??) 張淑芬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融入基督宗教靈性觀之心理諮商歷程分析:以家庭關係諮商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12-??) 張淑芬; Shu-Fen Ch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融入基督宗教靈性觀之心理諮商歷程,以了解心理師融入靈性之個案概念化、諮商意圖,以及諮商介入之內涵。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之重要事件法,以深度訪談法收集資料,並以持續比較法分析之。研究參與者為諮商心理師及親子互動困擾之夫妻一對,三人皆具相同之天主教信仰。研究結果為:(1)融入靈性之個案概念化內涵:包含評估宗教信念意涵與影響、評估人-神關係與心理議題間動力;(2)融入靈性之諮商意圖內涵:包含意圖加深體驗神愛層次、意圖重新架構上帝意象內涵;(3)融入靈性之諮商介入內涵:包含重新架構上帝意象內涵、辨別神臨在記號訊息等。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諮商心理師、諮商教育者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開啟學生批判思考的STS教材設計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11-10-??) 張淑芬; 蔡勝安; 范斯淳
    本文目的是探討如何運用STS內涵為架構的科技史教材,以啟迪學生對科技與社會關係的批判思考。文中透過分析科技史的STS及批判思考內涵,發展啟發學生批判思考之STS教材設計步驟及實例,並依此提出以下教師發展教材的三個重點,做為結論:一、第一個重點--STS科技史教材中的問題情境設計面對STS這種跨學科又能深能淺的議題範圍,選擇適合學生學習批判思考的科技史教材及議題,對教師是第一個挑戰。教師必需瞭解學生心理成熟度及其學習背景知識是否足夠進行議題之批判。二、第二個重點--批判思考中的反思歷程呈現反思歷程的活動設計是教師進行批判思考的第二個挑戰。教師要設計活潑且互動性高的反思活動,如要使學生就自己的能力進行合宜的假設及資料收集,在發表時要教導學生問與答的禮節及態度,要適時適量地提供回饋予學生等,都是影響此活動歷程批判思考的學習成效的相關因素。三、第三個重點--開啟學生批判能力學習遷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教學者最終期待學習者可達到的學習目標。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何提供學生學習批判思考能力學習遷移的學習機會是教師教導批判思考的第三個挑戰。在使學生進行學習遷移作業時,必需學生內化先前學習內容,才具有意義。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