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兼能為寫真-禹之鼎詩題式肖像畫研究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5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完全生、長、學藝於清代的禹之鼎,到其開始繪畫活動時,其實已進入穩定中求發展的康熙一朝。因此,禹之鼎可以說是伴隨著清代從起步、穩定到興盛一路走來的見證者。這樣的環境與條件,賦予了禹之鼎與前代畫家截然不同的發揮空間,也使得禹之鼎作品中蘊含著與前代畫家畫作不盡相同、卻更繁複多元的象徵與表現手法。又禹之鼎所描繪的像主皆為當代名士重臣,若由這群為數眾多的畫作出發,順著畫中像主的身分回溯,一一爬梳整理他們之間的網絡關係,所呈現出的將是康熙朝重要文人名士的美感品味與企圖追求,可說是研究康熙朝肖像畫發展的最佳資料。可以說,觀賞禹之鼎的肖像畫,就像是在觀賞康熙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實況、交遊點滴,或是閱讀一部圖像清初史。本篇論文將以禹之鼎及其畫作作為研究中心,先敘述禹之鼎的生平背景與經歷、再爬梳其交遊圈。接著,點出禹之鼎肖像畫中承襲自傳統與明末的部分,以及其畫作與明末肖像畫不同之處,並就其特點加以詳細分析論述。最後再探討這群清初名士是如何運用禹之鼎所繪的肖像畫來達到某種目的,以及這樣的行為如將之放置在清初這個時代脈絡上,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在努力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盼望本論文能為模糊的康熙朝肖像畫史勾勒出一個清晰輪廓。
本文第一章為緒論,主要為禹之鼎相關研究之敘述回顧。由於研究數量不多,大多為概論性質之文章,在此主要點出文章內容失誤之處。至於,Richard Vinograd的Boundaries of the Self – Chinese Portraits, 1600-1900是一本研究1600-1900期間肖像畫的專書。對於書中關於禹之鼎之論述,在不與本文論述重疊的原則下,僅作簡單的反駁。第二章就禹之鼎之生平、經歷、際遇作詳細論述,並分析其師承來源、畫藝發展過程與關於像主面容描繪之肖像技巧。而由於禹之鼎肖像作品的產生與發展,實與禹氏身邊的文人、名士、甚至收藏家密不可分。故第三章便先將禹之鼎畫中像主與像主之親友門人整理分類,嘗試建構這群康熙朝重要文士名臣所構成之交遊網絡,之後再將禹之鼎置於其中,論述其在這交遊網絡中的地位與定位。在比較明末以來如曾鯨、曾鯨弟子、與遺民畫家之肖像畫作,以及觀察禹之鼎現存之肖像畫作後,筆者發現禹之鼎肖像畫中有二類與前代不同之肖像畫形式。此二類新肖像畫形式的共通特性為「援古」,故第四章便分別就風格與畫題二部分,論述禹之鼎如何將「古」發揮於其肖像畫中。第五章特別再就畫題援古之詩題式肖像畫,作更為深入的分析。限於像主生平資料收集不易,本章僅選擇朱昆田、查慎行與王士禛為探討對象。將上述三人之生平際遇與禹之鼎為其所繪之肖像畫詩題作比對解析,希望能藉以釐清詩題式肖像畫中的寓意與相關問題。最後,將詩題式肖像畫置於康熙朝,從內容與功能用途二方面切入,來看詩題式肖像畫所反映出的時代現象,並試著推測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又將這些現象套用於禹之鼎其他肖像畫作,見其是否成立。
Description
Keywords
禹之鼎, 肖像畫, 詩題式, 王士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