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石的畫法研究――東北角海岸寫生創作

dc.contributor王友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黃省非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0-12-10T02:33:16Z
dc.date.available2003-6-27
dc.date.available2020-12-10T02:33:16Z
dc.date.issued2003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整個世界全球化的過程裡,全球化力量和本土文化互動的結果有下列四種: 「1.全球文化取代本土文化。 2.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共存,彼此沒有明顯融合。 3.全球一致的文化跟特定的本土文化融合。 4.本土文化強力排斥全球文化。」 雖然整體來看,台灣這四種現象都有,可是在國民義務教育中的美術教育部分,卻幾乎是第一種結果的天下。所以,生在台灣、成長在台灣的我們這一代,自幼所接受的美術教育,乃是以移植自西方的美術課程為主。反觀,中國傳統的藝術,無論是繪畫、書法、建築、雕塑……等,在課程中的比重,卻少得可憐。 然而隨著個人在教學與創作的時間日久,愈發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可貴之處,以及那份深深蘊藏在血脈裡的強烈歸屬感。於是乎便興起了吾人對於水墨創作研究之動機。 本論文研究的方向是以水墨畫中,山與石的畫法作為主軸,涵蓋下面三個方向:一、觀察前人山水畫作中之山與石的表現,比較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二、創作理念與實踐之表述;三、分析歷代畫論中有關山與石畫法上之論述,以作為創作實踐時之學理依據。並分別陳述於下列五個章節: 第一章 緒論:包含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 傳統山水畫之山與石之表現(一):共有唐及五代以前、宋代、元代三個小節。 第三章 傳統山水畫之山與石之表現(二):共有明、清、近現代三個小節。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共有創作理念、作品解析二個小節。 其中「創作理念」部分先以「創作與生活」、「繪畫是一種語言」、「媒材與形式」以及「水墨畫的未來」四個段落,來闡述我對於創作的淺見。然後在「創作實踐」一段中說明由創作理念而來的,對於此次創作題材的選定與創作的大方向。 「作品解析」部分則以創作思考、學理依據、表現技法、創作心得四個角度,來分析說明此次創作所有作品的內涵。 第五章 結論:歸納此次研究的心得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關於皴法」、「關於傳統山水畫中山石的表現」、「過去與現在」、「創作感想」,來作自我檢討。 最後,不敢侈言吾人對振興水墨畫,能有何等作為,但願以一己之棉力,竭誠投身水墨畫創作的研究,並期望能將所學運用在未來的創作與教學之上。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美術學系zh_TW
dc.identifier91NTNU1233025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91NTNU1233025%22.&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4255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zh_TW
dc.title山與石的畫法研究――東北角海岸寫生創作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5 of 5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23302501.pdf
Size:
29.67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23302502.pdf
Size:
581.19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23302503.pdf
Size:
389.69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23302504.pdf
Size:
709.17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23302505.pdf
Size:
31.55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