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天地-論寫真與造境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 八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提要 研究所別﹕美術研究所 論文名稱﹕有情天地–––論「寫真」與「造境」 指導教授﹕陳景容教授 研究生﹕黃 飛 論文提要內容﹔ 壹、 研究目的 國人對自然生態的保育觀念薄弱,雖經有心人士不斷的呼籲,但效果有限。反觀歐洲人士,因人文素養與生活環境,一直陶溶於藝術的氣息中,培養出歐洲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尊重。藝術的力量,可淨化人“心”,使之趨向真、善、美的境界。 台灣生活風氣日益奢靡,如何將之導向正途,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均責無旁貸。我以寫真與造境的表現法,完成 「有情天地」系列作品,期待發揮藝術的力量,使人親近“自然”,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 貳、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創作為主,理論為輔。由寫真與造境的表現形式為研究目標,透過藝術史的發展,尋找各時期藝術表現的形式,並從美術史、美術理論、論文著作和畫冊中分析兩種表現法的特質。名章節研究步驟是﹕首篇為緒論。第一章有情天地–主題說明。第二章說明寫真與造境的意義。第三、四章分別說明寫真與造境的發展與特質。第五章將寫真與造境比較說明之。第六章是個人創作理念闡述。最後對本文研究內容做結論。 參、 研究成果 從「有情天地」系列主題的創作,切入主題表現形式的研究探索中,更清楚藝術家在從事繪畫創作時的目的和態度,從早期中、西方繪畫創作的發生和發展比較中,瞭解了中、西繪畫精神特質上的差異,表現於創作技法上,自然也有所不同,至於二者何優?何劣?事實上,並不能以主觀地去做判定,在二十世紀的繪畫藝術表現來看。我們似乎認定西方文化優於東方,但若從整個藝術文化的發展中去比較,中國文化的發展卻絕對優於西方。可惜,由於文化傳統的累積使藝術過度仰賴傳統,而失去活力。從探索研究中,更肯定中國繪畫的成就和式微的問題所在。並從中西繪畫中找出「寫真」和「造境」表現法的特質如下﹕ 一、 寫真是客觀的表現形式,凡是作品的構圖、造型、色彩等構成因素,均依客觀存在之人、事、物、時的固有外相為範本,表現客觀存在之外相、精神和事實真相者,稱之。 二、 造境是主觀的表現形式,凡是作品之構圖、造型、色彩、空間表現等構成因素,作者視內在意蘊的需要,做主觀的表現,而不以客體的客觀外相和事實真相為依歸,並有借物(客體)寄情(主體)之表現手法者,稱之。 由上述兩種表現法的體認,在創作時,更能對自己的創作有清楚的目標和應有態度。同時,對「有情天地」系列創作,也有了理論上的依據,對未來創作的方向,更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Description

Keywords

論寫真與造境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