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氣-書籍裝幀的新美學
dc.contributor | 曾肅良 | zh_TW |
dc.contributor | Tseng Su-liang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俊良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en Jun-lia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12-10T03:01:16Z | |
dc.date.available | 2005-7-31 | |
dc.date.available | 2020-12-10T03:01:16Z | |
dc.date.issued | 2005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美學是書籍裝幀的靈魂,閱讀是生命力的延伸,在華文世界漸步甦活的當下,古今書籍裝幀的理論與實踐獲得讀者的價值認同與正視,研究身處華文一度失落的舞台,迴身乍現俯拾皆得的美學藝術,在設計創作的量衡中積極以研究為經,趨勢為緯的整備,學理兼備的權衡,成就現代東方的簡約精神,嘗試創作的裝幀形態,為當代書籍藝術的構建,備妥豐度的前瞻與可能。完形(Gestalt)心理學家Rudolf Arnbeim在《藝術與視知覺》中論述,任何「視覺對象就是一個運動的事件」,一種動力的存在,是知覺的形象化,是主題內容的具體呈現。閱讀過程並不在單一的靜態中產生,而是人與書或物象相對共鳴的迴響。而Rogers& Kincaid(1981)也強調,傳播者與受播者之間要經由「回饋」(feedback)互動來保障符號訊息之有效溝通,所以藉由策展的文人空間裝置,架構出書籍裝幀動態美學的實作與體驗的媒介事件(media events)。 「書卷氣」潛藏在裝幀簡約的形制之中,卻也透過翻閱行徑相生感知所產生的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藉以翻閱書籍的每一個動作產生了對生命的能量與省思,書籍作為時間縮影與人文鏡面反射,於靜觀中沈潛「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深層意蘊。圖象、色彩與文字是裝幀藝術的身體,透過藝術形式來反映書籍的內容,設計根據書的不同質性、用途和讀者現象,將三者有機的鏈結,傳遞訊息為目的與美感的形式呈現給閱讀者。美的昇華在沈潛中養真,而書卷氣更是藝術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書卷氣」正是中國文化以氣為本的藝術理論發展中,氣韻演化生成的形象概念,研究者即以理論研究與設計規劃,來探討靜觀中悟感的韻動,以氣為本的思維模式建構與閱讀產生的動態美學,延伸論述與創作,為華文書籍藝術竭盡一片心。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美術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00H160302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0H1603021%2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4543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書籍裝幀 | zh_TW |
dc.subject | 書卷氣 | zh_TW |
dc.subject | 動態美學 | zh_TW |
dc.title | 書卷氣-書籍裝幀的新美學 | zh_TW |
dc.title | Scholarly Temptation-New Aesthetics of Book Design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