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會生活繪畫創作研究與實踐—以休閒生活為例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5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此論文以筆者個人生活在現代都市的感受出發,旨在探討水墨畫對市民生活描寫之嘗試,筆者以影響藝術的社會外在角度切入,期能釐清個人對現代藝術與從事繪畫研究之方式與態度的確立。
本論文為一般小市民生活之描寫,尤其著重市民生活之休閒活動與家庭生活,作品針對市民生活的描寫,期使水墨畫可以與筆者在當下時空所見所聞有較緊密的關連。生活與自然向來是藝術家強調的創作之依據,水墨畫在被去除了文人背景之後,與世俗生活自然而然的發生更密切的結合,如何在世俗中又能保有若干出世的高潔,而不流於低俗與譁眾取寵,是時下從事藝術工作者應當努力的方向。
現代市民社會的形成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生產方式有很大的關連,這改變了在儒道家傳統價值下產生的藝術與美學,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重名利的傾向日增,商人階層的價值觀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普遍類化進入了社會的各階層,以致於全民皆商的地步,這樣價值觀的改換,導致藝術中充了商業與浮誇,對於傳統的了解大有的是誤解與批評,使得表面燦爛的現代藝術愈發的貧瘠,而真正藝術中可貴之形上美學的追求顯得遙不可及。
藝術界在清末民國以來,西潮的東來,而致我們的藝術教育專業化、世俗化,對傳統的文化由於不了解而產生過多的曲解與排斥,加之教育制度的改變,藝術界失去了與整體文化界溝通的基礎,而反被排斥在外,在這種現象下又高喊創新,藝術與流行、時尚、商業過度的貼近,導致藝術過度的物化、商品化,這些都是現在或將來藝術圈極大的隱憂。
筆者對市民生活的探討必需涉及的是中國風俗畫的傳統。風俗畫在中國人物畫的傳統中是較少被討論的一支,因為風俗畫有為了使人了解具體風俗或歌頌太平盛世、社會事件的特色,對事物描寫偏重於寫實性與說明性,往往被認為史料、民俗的探究意義大過於藝術價值,這是可惜的,隨著今日藝術自由度的提昇,以及藝術對於生活的重視,風俗畫做為人物畫的延伸產物,題材的深度廣度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除了現代小市民生活面向之描寫,藝術價值也同樣有深化的機會。
筆者認為在這個時代,中國藝術的人文精神需要重建,尤其中國特有的「士」的精神,儒家說的「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能超出人世,真達道體,回過頭來又不離世間人倫,能不即不離,才謂之中國的藝術,而這種超越的精神,正可救現代藝術之惡劣、貧乏。
中國士對「道」的超越精神的追求,獨出於世界文明之中,從事藝術者能做到「為己」之學,以志於道的精神來自我砥礪,中國的藝術焉有不能振興之日。
Description
Keywords
市民社會, 水墨畫, 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