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的比較研究
dc.contributor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錦慧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5-03-31T09:19:05Z | |
dc.date.available | 2015-03-31T09:19:05Z | |
dc.date.issued | 2005/08-2006/07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有關動補結構的產生,是歷史語法的重要課題。其中動趨式形成於六朝,最早的形 式是出現簡單趨向補語,複合趨向補語到了唐五代才看到。在歷時演變中,簡單趨向補 語與複合趨向補語在宋代已使用得相當頻繁。因此本計畫擬以宋至清為研究主軸,對於 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的用法作一比較研究。 動趨式中趨向補語所體現的是趨向意義、結果意義、或是狀態意義,有時取決於所 搭配的動詞的語意特徵。根據是否具有位移的語意特徵,可以把動詞分為位移動詞與非 位移動詞兩類。與位移動詞搭配的趨向補語一般表示趨向意義,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 向補語所表示的趨向意義是有所區別的,此涉及標示位移時說話者觀點的「來」「去」 的功能。觀察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進入動趨式,在時間、空間移動中與客體、 起點、終點的語意互動,以及與施事、受事之間的關係,是值得注意的課題。同時與非 位移動詞搭配的趨向補語,傾向於呈現結果意義或是狀態意義。此種用法,有時會出現 單純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語意相同的情形,探究此種現象所具有的條件,也是本計 畫的焦點之一。 可以發現到有很多動詞可以同時搭配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但是出現的語 言環境有所不同,此涉及趨向詞在進入動趨式後與其他語詞互動所引發的語意屬性。因 此探討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在語用條件下所呈現的各自句式特色,是本計畫的 重要課題。 動趨式出現的賓語類型以受事賓語、結果賓語、處所賓語與存現賓語為主。同時賓 語的位置,在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中,最常見到的形式分別是VC1O 與VC1OC2。 本計畫擬以「上」「下」「起」「出」「過」「進」「回」七個趨向補語為主,以及加上「來」 「去」的複合趨向補語,共有七組二十一個詞,探討VC1O 與VC1OC2 中賓語類型的異同, 透過比較,進而剖析「來」「去」對賓語類型的影響。 趨向詞在方言間的使用存在著對應系統,如閩南語的「轉來」、「轉去」相當現代漢 語的「回來」、「回去」;同時有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錯綜的對應關係,如閩南 語的「昏去」相當現代漢語的「昏過去」。這些相互對應的詞在歷時典籍中大抵已經出 現過,將趨向補語在歷時典籍中的用法與現代漢語、方言中的使用串連起來,可建構趨 向補語在歷時發展的軌跡。此亦是本計畫的考察重點。 | zh_tw |
dc.identifier | ntnulib_tp_B0113_04_00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4671 | |
dc.language | zh_TW | |
dc.relation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4-2411-H003-033)。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簡單趨向補語複合趨向補語位移方言 | zh_tw |
dc.title | 簡單趨向補語與複合趨向補語的比較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Comparison Study of Simple Deictic Complement and Compound Deictic Complement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