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意象圖形在平面廣告中運用與表現之研究—以海報設計為例—
dc.contributor | 蘇茂生教授 | zh_TW |
dc.contributor | 張柏舟教授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李佳珍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Li Jia-Je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12-10T02:25:34Z | |
dc.date.available | 2003-07-01 | |
dc.date.available | 2020-12-10T02:25:34Z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經由文獻探討分析複合意象圖形(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意象之圖形)在平面廣告中的要素與重要性,藉由KJ法群島化的方式將以複合意象圖形為表現的平面廣告加以分類與探討,以作為教學與廣告創意人員此方面的參考。並試將分析歸納後的心得,運用於個人創作中 ,以求理論與實務之均衡發展。本研究的結果整理如下: 1.本研究從平面廣告的角度,針對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意象的圖形做分類 與探討;就圖形組合的方式,將其分類為兩大類、五小項:(一)同質 或同義之組合:1.A+A=A(同樣的要素A相結合,產生意象增強的A) ,2.A+A=B(同樣的要素A相結合,產生另一種新的意象B);(二) 異質或異義之組合:1.A+B=AorB(意象比重為以A為主B為輔,或以B 為主A為輔),2.A+B=A&B(A與B兩者之意象同時存在,且比重均等) ,3.A+B=C(A+B之後產生完全不同於A或B的新意象C)。 2.由KJ法群島化的過程與文獻探討,可將本研究所蒐集的146件以複合意 象圖形為表現的平面廣告作品之表現手法,分類為四大類十一小項: (一)融合:1-1.相異物之融合,1-2.類比的融合,1-3.生物之物質化 ,1-4.無生命物之活化,1-5.解剖學的分離與重組;(二)群化:2-1. 近接群化,2-2.類似群化;(三)矛盾現象:3-1.圖地反轉,3-2.質感 改變,3-3.空間的移轉,(四)擬態:4-1.擬態。 3.以“心視界書坊”之主題進行個人創作,並選用平面廣告中具有“張貼 位置可自由選擇,張貼時間長、具有重複宣傳效果,及可在同一地方連 續張貼數張……等”特性的「海報」媒體呈現。試圖將書與其它相關的 人、事、史、地、物等,運用複合意象圖形的表現手法進行創作。令社 會大眾了解書坊的本質與目的,以期建立企業體與社會的良好關係及對 人文藝術的關懷與支持。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美術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87NTNU023302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87NTNU0233024%2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4117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複合意象圖形 | zh_TW |
dc.subject | 平面廣告 | zh_TW |
dc.title | 複合意象圖形在平面廣告中運用與表現之研究—以海報設計為例—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