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與靈魂的辯論

dc.contributo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李奭學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5-07-03T01:32:24Z
dc.date.available2015-07-03T01:32:24Z
dc.date.issued2006/08-2007/07
dc.description.abstract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學界多以為此刻東來耶穌會士對中華文化的主要貢獻在科技方 面。我卻以為此刻會士的貢獻也應該包括文學,而本計畫所擬研究者,正是他們在華布 教時所用的文學之一,亦即艾儒略(Giulio Aleni, 1582-1649)譯於一六三七年的《聖夢 歌》。今日可見的《聖夢歌》有三種,其一是一六四八年北京刻本(但此一刻本卷尾. 有「崇禎十二年絳州天主堂梓」的字樣),其二是清康熙甲子年三山景教堂刻本,其三 則為手抄本,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聖夢歌》的問題,其實版本尚屬其次,最重要 也基本者乃原作者和艾儒略所據的拉丁原本為何的問題。據艾儒略的自序稱,《聖夢歌》 乃中世紀天主教聖徒伯爾納所作,但歷來學者查考伯氏全集,.從來沒有任何本子收有 《聖夢歌》一詩。所以艾儒略的說法顯然有誤。本計畫擬由歐洲中世紀盛行的「辯論詩」 及「夢境文學」著手,考出上面所述問題的答案來。其次,在覓得拉丁原文後,我擬據 以檢視艾儒略(及其合作者)的譯筆,究明其中「身體與靈魂的辯論」這個大主題的詩 學策略,然後再分由勒菲佛爾所倡議的「意識形態」、「贊助者」及「文化萬象」的角度 詳予再剖。我也打算就中國傳統玄言詩如陶淵明的〈形影神〉的角度一探《聖夢歌》這 首外來的「辯論詩」和中國傳統之間的關係。最後,我也會分析明、清文人基督徒---- 甚至包括非基督徒的傳統文人----對於《聖夢歌》的回應與看法,希望能解決三百餘年 來的這宗學術公案的主要問題,也為我今年撰成的《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 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再開一境,更為我下一本書《聖傳與聖詩----明末耶穌會文學 再探》這個大計畫開頭。順便一提,錢鍾書先生嘗有朗法羅的〈人生頌〉為第一首譯成 中文的英文詩一說。此語洵然,但是如果不以語言為限,最早東傳而且是「有意」中譯 的西方長詩當得往上再推二百年,乃本計畫所擬處理的《聖夢歌》才是。zh_TW
dc.identifierntnulib_tp_B0501_04_006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677
dc.languagezh_TW
dc.relation(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5-2411-H001-083)zh_TW
dc.subject.other耶穌會zh_TW
dc.subject.other文學zh_TW
dc.subject.other中西文學關係zh_TW
dc.subject.other中國翻譯史zh_TW
dc.subject.other聖夢歌zh_TW
dc.subject.other艾儒略zh_TW
dc.title身體與靈魂的辯論zh_TW
dc.titleA Debate between the Body and Soulen_US
dc.title.alternative艾儒略譯《聖夢歌》考詮zh_TW
dc.title.alternativeA Study of Giulio's Aleni's Shengmeng Ge from Historical and Textual Perspectivesen_US

Files

Collections